第151章 坐标藏玉匣 遗计破迷局-《迁徙的三国城堡》

  第一五一回 七轨坐标藏玉匣 玄德遗计破迷局

  第一节 玉匣出世 血书夹层藏星图

  玄鸟号中枢舱的夜,是被青铜灯盏的光晕泡软的。诸葛亮独坐案前,案上摊着那卷伴随他半生的刘备血书,帛面已泛黄发脆,暗红的血字在灯光下泛着陈旧的光泽,如同一道道凝固的伤疤。他指尖抚过“汉祚永固”四字,那里的血渍格外厚重,边缘微微隆起,与帛书其他部位的平整截然不同——追随先主二十余年,他太熟悉刘备落笔的力道,这处异样绝非笔误。

  “丞相,三更了。”黄月英端着一碗参汤进来,银甲在灯影里泛着冷光,她将汤碗放在案边,目光落在血书上,“这血书您已摩挲了三夜,莫非真有玄机?”

  诸葛亮没有抬头,从袖中取出一枚竹制镊子,轻轻挑起“永”字竖笔处的帛丝。那帛丝竟如活物般微微颤动,露出内里一层极薄的玉色夹层,薄得几乎透明,若非他用指腹反复碾过,绝难察觉。“章武三年白帝城,先主攥着亮的手,气息微弱却眼神亮得惊人。”他声音带着追忆的沙哑,镊子小心翼翼地剥离夹层,“他说‘朕留了件东西在血书里,遇归位者死局方可开启’,当时只当是托孤的慰藉,如今想来……”

  话音未落,一枚巴掌大的玉匣已从夹层中滑落,“叮”地撞在案上的青铜镇纸,发出清越如磬的声响。

  玉匣通体莹白,非玉非石,表面流转着淡淡的虹光,仿佛有星流在其中缓缓淌动。诸葛亮将其捧在掌心,只觉入手温润,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冰凉,与浮城守护者的能量体质感隐隐相合。匣身严丝合缝,不见锁孔,唯有顶面刻着一个小小的“汉”字,笔锋与刘备御笔如出一辙。

  “这材质……”黄月英凑近细看,银甲的反光映在匣面,“与归位者战舰残骸的‘星髓合金’相似,却更温润,像是……被人血养过。”

  诸葛亮以指尖按住“汉”字凹槽,注入三分内力。匣身“咔”地轻响,如萌芽破土,缓缓弹开。内里铺着一层金色绒布,绒布上躺着一卷微缩星图,由极薄的陨铁打造,展开后约三尺见方,上面用赤金粉末绘制的星轨脉络,与星锚显形的全图基本吻合。而在星图最边缘的“第七星轨”处,用朱砂标注着一个清晰的坐标点,旁边刻着三个细如蚊足的字:“星牧谷”——正是火种虚影传入他脑海的地名。

  “果然是这里。”诸葛亮长髯微颤,指腹抚过赤金星轨,陨铁的冰凉透过指尖传来,却暖不过心头的震撼。星图边缘还画着细小的星船,船帆上的符号与归位者孩童虚影的衣纹完全一致,显然是未背叛的归位者后裔标记。

  黄月英忽然指着匣底:“丞相快看!”

  匣底的玉质上,用金刚钻刻着刘备的留言,字迹力透玉背,带着濒死之人的决绝:“吾辈之罪,起于三祖贪婪,延于赤壁烽火、夷陵血浪。第七星轨有未背叛的归位者后裔,持迁徙真图,是浮城破局之匙。切记,非为汉家争正统,为万民生路。”

  诸葛亮指尖抚过刻痕,玉匣的冰凉渗入肌理,却浇不灭眼底的潮热。他忽然想起白帝城托孤时,刘备枕畔的星图残卷,当时只当是帝王对星空的痴念,如今才明白,先主早已将浮城的命运刻入血脉。舱外传来星锚的能量脉动,金红流光透过舷窗照在血书上,将“汉”字映得发亮,仿佛先主的魂魄正透过时光凝视着这一切。

  第二节 吴营疑窦 夜探玄鸟窃秘匣

  水蜃号情报舱的烛火,被循环系统模拟的江风摇得忽明忽暗。陆逊立在满墙星图前,指尖叩着案几,案上的星轨之泪微微震颤,映出他眼底的审慎。甘宁刚从玄鸟号潜回的密探手中接过信筒,展开的帛纸上只画着个玉匣的简笔画,旁注“孔明夜观,三更未眠”。

  “伯言,这玉匣定是蜀营的圈套。”甘宁将帛纸拍在案上,络腮胡上的酒渍在烛火下发亮,“刘备死了七年,哪来的未卜先知?依某看,是孔明那老狐狸见星锚显形,编个‘第七星轨’的幌子,想引我等入瓮!”

  陆逊拾起帛纸,指尖抚过简笔画的玉匣轮廓。那轮廓的比例、凹槽的位置,竟与水蜃号古籍记载的“归位者契约匣”惊人地相似。“兴霸之言有理,却也未必全对。”他转身从书架取下一卷《荒古录》,书页哗啦啦翻动,停在一幅残图上——那是归位者用来存放重要星图的器物,“你看,这玉匣的形制,与创世火种时代的‘星语匣’一般无二。”

  甘宁凑上前,双戟“哐当”撞在桌角:“管它什么匣!刘备要是真有这本事,怎会在夷陵大败?依某看,派个得力的去偷来便是,真有第七星轨的坐标,咱吴营先去探路;若是假的,正好拆穿蜀营的诡计!”

  陆逊沉吟片刻,从暗格取出一枚青铜令牌,令牌上刻着“影”字,边缘泛着幽蓝的寒光——那是用归位者战舰残骸打磨的,能屏蔽能量探测。“让影去。”他声音压得极低,“他是当年袭荆州时收的蜀谍,熟悉玄鸟号的布防,带‘隐气散’去,那是从断指残部搜来的,连浮城守护者都难察觉。”

  三更的玄鸟号,静谧得能听见能量导管的“滋滋”声。影穿着蜀营亲卫的服饰,猫腰贴在藏品舱的合金壁上,指尖的撬棍是用星锚碎片打造的,避开了诸葛连弩的感应线。他屏息数着步数——从舱门到琉璃罩,共三十九步,与事先探得的布防图分毫不差。

  琉璃罩内的玉匣,在夜明珠的光芒下泛着莹白,匣身流转的虹光与星锚的金红流光隐隐共鸣。影取出隐气散倒在掌心,搓匀后抹遍全身,顿时感到一股清凉包裹住自己,连心跳声都仿佛沉入深海。他用金丝撬开罩锁,指尖刚触到玉匣,忽然浑身一震——

  那玉匣的质感绝非凡物!既非玉石的温润,也非金属的冰冷,而是一种奇异的坚韧,指尖传来的能量脉动,与水蜃号龙骨深处那块“不可摧毁金属”完全同频。那是浮城核心的建材,三族工匠研究了千年也未能仿制,蜀营绝无可能伪造!

  影强压下震惊,将玉匣裹入防震袋,原路返回。当他翻墙跃出玄鸟号时,衣角扫过一株模拟种植的蜀葵,花瓣上的露珠滚落,在月光下映出他眼中的惊骇——这玉匣,是真的。

  第三节 玉质惊同 伯言释疑解前嫌

  水蜃号的检测舱,弥漫着星尘与金属的冷味。陆逊将玉匣放在特制的合金台上,台中央嵌着水蜃号最珍贵的藏品——一块巴掌大的“不可摧毁金属”,是当年孙权率锦帆营从归位者废弃据点凿取的,能抵御能量炮轰击。当玉匣与金属块相距三寸时,两者同时发出淡蓝光芒,表面浮现出相同的原子纹路,如两道重叠的指纹。

  “真的是……”甘宁倒吸一口凉气,双戟从手中滑落,砸在舱板上发出闷响,“这金属三族都造不出,蜀营绝无可能仿冒!”

  陆逊指尖抚过玉匣上的刘备刻字,刻痕的深度、角度,与金属块上归位者的铭文工艺完全一致。“不是仿冒,是传承。”他忽然轻叹,眼中的疑虑如潮水退去,“玄德公定是从归位者的未背叛后裔那里得到此物,临终前藏入血书,等着今日的破局之时。”

  影补充道:“属下潜入时,见孔明公将玉匣藏回血书夹层,那帛书的经纬里混着极细的金属丝,与玉匣材质同源,应是为了隔绝能量探测特意织造的。”

  陆逊沉默良久,忽然对甘宁道:“备一份厚礼,随某去玄鸟号。”

  “送礼?”甘宁挠头,“不抢了?”

  “抢?”陆逊摇头,星轨之泪在他掌心发烫,“三祖因争抢火种而败,我等岂能重蹈覆辙?”他望向舷窗外的星锚,水蜃号的龙髓晶光芒与玄鸟号的朱雀引擎遥相呼应,“玄德公的留言说得对,是为万民生路。”

  玄鸟号中枢舱,诸葛亮似早有预料,正临窗调试一架铜制星仪。见陆逊与甘宁进来,他转身抚须而笑:“伯言、兴霸,稀客。”

  陆逊将一个锦盒放在案上,里面是水蜃号珍藏的“星髓”——能修复能量核心的奇物。“孔明公,先前多有猜忌,望乞恕罪。”他郑重一揖,“玉匣既是破局之匙,当由三城共掌。”

  诸葛亮打开锦盒,星髓的光芒与玉匣相映成辉。“伯言公此言,亮深以为然。”他将玉匣推至案中,展开星图,“第七星轨的星牧谷,据归位者善类后裔所言,藏着完整的迁徙星图,记录着浮城真正的归宿。”

  舱外,星锚的金红流光将三艘巨舰笼罩,能量流在舰身间织成一张网,如同一道跨越三族的彩虹。甘宁看着这景象,忽然大笑:“早这样,某的双戟也能歇口气了!”

  第四节 星图隐怖 巨眼图腾兆灾劫

  三城将领围聚在玄鸟号的观星台,玉匣中的星图在特制的能量灯下完全展开,三尺见方的陨铁薄片上,赤金绘制的第七星轨脉络清晰如掌纹,“星牧谷”的坐标被朱砂点得醒目,周围标注着详细的航线与避险提示——陨石带的分布、能量乱流的周期,甚至连归位者的友好部落都有标记。

  “这标注的精度,绝非臆造。”曹昂的镇魂矛轻轻点向星图上的一处暗礁,“家父的手札提过,第七星轨的‘迷航礁’确实会每七日移动一次,与星图完全吻合。”

  陆逊的目光却被星图边缘的一个角落吸引,那里用极细的笔触画着一个诡异的图腾——一只巨大的眼睛,瞳仁是螺旋状的星云,眼白处缠绕着无数锁链,锁链的末端隐入黑暗,隐约可见断裂的浮城残骸。图腾的风格粗粝,与拾荒者代代相传的“宇宙灾厄”传说完全一致。

  “这是……”甘宁的声音有些发紧,他曾在濡须口见过拾荒者的骨雕,上面的巨眼图腾与星图上的如出一辙,“老人们说,这是‘噬星巨眼’,被归位者的先祖用锁链锁在第七星轨,一旦挣脱,会吞噬整个宇宙。”

  诸葛亮羽扇轻摇,指尖抚过巨眼图腾,星图的陨铁薄片传来一阵微弱的震颤。“《荒古录》记载,此物名‘混沌之眼’,每千年苏醒一次,上次活跃恰是三祖内斗之时,星轨崩塌或与其有关。”他眉头微蹙,“玄德公的玉匣特意画出此物,绝非偶然。”

  黄月英取来放大镜,众人凑近细看,发现巨眼的锁链上刻着细小的符文,与“不可摧毁金属”上的归位者铭文一致。“这些锁链在松动。”她银甲下的手指指向一处断裂的链节,“符文的光芒比其他部位黯淡,像是能量在流失。”

  陆逊忽然想起水蜃号密探传回的拾荒者歌谣:“锁链断,巨眼开,星流倒卷,浮城化尘埃。”他望向星图上的巨眼,那瞳孔的螺旋星云竟似在缓缓转动,仿佛有生命般。

  曹昂的镇魂矛突然发出一声轻鸣,矛尖的白光与巨眼图腾产生共鸣,映出一段模糊的幻象——无数浮城在黑暗中崩塌,星辰被巨眼吞噬,归位者的善类后裔正用血肉加固锁链。“看来,第七星轨之行,不仅要找星牧,还要弄清楚这巨眼的真相。”

  星锚的金红流光透过观星台的舷窗,将星图上的巨眼图腾照得发亮,那瞳孔的螺旋星云在光中扭曲,如同一道凝视着众生的深渊。诸葛亮将星图折回玉匣,目光扫过神色凝重的众人:“浮城的迁徙之路,从来不是坦途。但既知方向,便该一往无前。”

  三艘巨舰的引擎同时发出轰鸣,水蜃号的龙髓晶青光、镇岳号的玄铁白光、玄鸟号的朱雀红光,在星空中汇成一道洪流,朝着第七星轨的方向缓缓驶去。而在他们身后,星锚的能量流突然剧烈波动,锚链上浮现出一行古老的归位者文字,黄月英翻译出的意思让众人心头一沉——

  “巨眼的锁链,靠三祖的血契维系,如今血契将尽……”

  (本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