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嘉十六年至今,整整十个春秋在史笔与权术的交错中流逝,郗自信穿越成的裴松之站在御史台的丹陛之下,指尖仍留着《三国志注》竹简的竹纹凉意。
十年来,他以赵充国 “屯田之策” 为矛,以诸葛亮 “祁山屯垦” 为盾,在含章殿的唇枪舌剑间辗转腾挪,终于让宋文帝刘义隆将北伐的诏书压在《元嘉起居注》的残页之下。
“裴大人,今年的户册已呈尚书台。”
属官抱着牍卷走来,竹纸边缘还带着新晒的竹香,册页间渗出的墨韵混着运河湿瘴。
“青、兖二州流民复业者逾十万,寿张至彭城的运河堤岸已栽下二十万株柳树。” 属官说着,指腹蹭过册首 “彭城王督理屯田” 的朱批,那抹丹红在晨光中像未凝的血渍。
郗自信接过户册,望着庭院中冒芽的垂柳 —— 十年前文帝在暖阁咳血时栽下的柳苗,如今已亭亭如盖。
他一直以为是自己援引《赵充国传》中 “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屯田则寇自破” 的谏言起了作用,却未注意到文帝日渐深重的病容。
御医用的紫河车散着腥气,从太医院到含章殿的回廊终日飘荡着辽东人参的苦香。
更未注意到昔日彭城王刘义康府中幕僚与刘湛、刘斌等人在宫门外低语时,已不再避讳宫中暗哨,堂而皇之的聚集在彭城王府内。。。
元嘉二十六年的新春朝会,建康宫城的铜钟敲出沉郁的韵律。
此刻,含章殿的鎏金屏风映着初升的太阳,将文帝刘义隆的影子拉得细长。
郗自信踏过金砖上的霜痕,听见礼官唱喏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却掩不住暗流涌动的铮鸣。
“陛下,伪魏寇边日甚,青、冀二州奏报,魏军劫掠民户千余!”
王玄谟越众而出,绯色朝服在晨光中如同一团跳动的火焰。
他展开黄河舆图的动作太过用力,卷轴边缘的锦缎裂开细缝,露出里衬的劣质麻布 —— 那是十年前历城败军时,他从死人堆里拾来的残片。
“臣请率水师直取滑台,效仿檀司空旧策,必能一战功成!”
郗自信注意到文帝眼中一闪而过的兴奋,连忙出列奏道,广袖扫过御道时,袖中《赵充国传》竹简的棱角硌得他的手掌无处安放。
“陛下,昔年赵充国屯田湟中,‘兵出逾年,费亿计,然能省大费’。今我军若轻动,恐重蹈元嘉七年覆辙。”
他的目光扫过王玄谟按在剑柄上的手指 —— 那枚扳指上刻着 “封狼居胥” 四字,却在十年的摩挲中磨平了 “胥” 字的末笔。
“裴大人又来谈屯田!” 袁淑从旁讥讽,新赐的紫袍在殿中晃出刺目的光。
袁淑腰间的蹀躞带上挂着早已献上的《封禅论》抄本,纸页边缘沾着酒渍,那是昨夜在彭城王府宴饮时泼洒的葡萄浆。
“昔年霍去病封狼居胥,何曾计较粮草?陛下正当盛年,岂能学老卒守边?”
朝堂之上,附和之声如潮水般涌起。
吏部尚书江湛展开舆图的手指在颤抖,指甲缝里嵌着未洗净的朱砂 —— 他昨夜连夜标注魏军营地时,误将滑台城的位置画错了十里。
“臣已算定,魏军主力在长安,黄河沿线不过老弱。王太守水师三日可抵滑台,陆师随后掩杀,必能光复河南。”
郗自信环顾四周,只见满朝文武皆被北伐的狂热笼罩,唯有沈庆之站在角落,铁刃甲上的獬豸纹被磨得发亮。
这位老将上前一步,铁靴踏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震落了檐角的积尘:“陛下,马步之弊,臣已言过多次。今民力未复,府库空虚,强行北伐,恐非良策。”
他的声音像破锣,却让郗自信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绷带 —— 那是昨日操练时,因甲胄老旧而磨出的伤口。
文帝皱眉看着沈庆之,又转向郗自信,指节叩响御案上的玉镇纸,发出清越的声响。
“裴卿,你修史多年,且说朕北伐是否顺应天意?”
郗自信看见帝王袖口滑落的药囊,里面的艾叶散出苦香,与案头《元嘉北伐议》的墨香混在一起,形成诡异的气息。
他握着袖中早已磨破边缘的《苻坚载记》,想起十年前文帝在暖阁说 “再缓三年” 的场景。
此刻阳光穿过窗棂,照见文帝发间新添的白发,那些银丝在龙冠下微微颤动,像极了黄河岸边飘摇的荻花。
“陛下,” 郗自信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十年史笔的沉重。
“昔前秦苻坚励精图治,终因淝水一败而国破。今我大宋虽得十年生聚,然豪族占田、漕运未通,若轻启战端。。。”
“够了!” 文帝突然抬手,龙袍袖口露出里衬的暗金色寿纹,那些云纹绣线已有些许脱线。
“朕意已决。” 他的目光掠过郗自信,落在王玄谟展开的舆图上,滑台城的位置被朱砂圈得通红,像一个正在溃烂的伤口。
“传朕旨意,命王玄谟为北伐前锋,即刻整备水师。”
退朝时,沈庆之在宫门外拦住郗自信。
老将的铁刃甲在夕阳下泛着冷光,甲片间夹着一片柳树叶 —— 那是今早操练时落在肩头的。“裴大人,”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某昨夜观星,荧惑犯心宿,主兵灾。你我怕是拦不住了。”
郗自信望着沈庆之鬓角的白发,想起十年前自以为是的 “劝谏成功”,不过是文帝借他之口制衡彭城王的权术。
此刻宫墙下的柳树枝条被风吹动,嫩黄的叶尖扫过他的袍角,像是在无声地嘲笑。
他摸出袖中那枚檀道济的 “忠勇” 玉珏,玉质冰凉,刻痕里嵌着十年的光阴与失落。
原来历史的惯性如此强大,即便他以史为镜,终究还是成了这 “群臣劝战” 狂潮中,一枚无法逆转棋局的棋子。。。
十年来,他以赵充国 “屯田之策” 为矛,以诸葛亮 “祁山屯垦” 为盾,在含章殿的唇枪舌剑间辗转腾挪,终于让宋文帝刘义隆将北伐的诏书压在《元嘉起居注》的残页之下。
“裴大人,今年的户册已呈尚书台。”
属官抱着牍卷走来,竹纸边缘还带着新晒的竹香,册页间渗出的墨韵混着运河湿瘴。
“青、兖二州流民复业者逾十万,寿张至彭城的运河堤岸已栽下二十万株柳树。” 属官说着,指腹蹭过册首 “彭城王督理屯田” 的朱批,那抹丹红在晨光中像未凝的血渍。
郗自信接过户册,望着庭院中冒芽的垂柳 —— 十年前文帝在暖阁咳血时栽下的柳苗,如今已亭亭如盖。
他一直以为是自己援引《赵充国传》中 “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屯田则寇自破” 的谏言起了作用,却未注意到文帝日渐深重的病容。
御医用的紫河车散着腥气,从太医院到含章殿的回廊终日飘荡着辽东人参的苦香。
更未注意到昔日彭城王刘义康府中幕僚与刘湛、刘斌等人在宫门外低语时,已不再避讳宫中暗哨,堂而皇之的聚集在彭城王府内。。。
元嘉二十六年的新春朝会,建康宫城的铜钟敲出沉郁的韵律。
此刻,含章殿的鎏金屏风映着初升的太阳,将文帝刘义隆的影子拉得细长。
郗自信踏过金砖上的霜痕,听见礼官唱喏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却掩不住暗流涌动的铮鸣。
“陛下,伪魏寇边日甚,青、冀二州奏报,魏军劫掠民户千余!”
王玄谟越众而出,绯色朝服在晨光中如同一团跳动的火焰。
他展开黄河舆图的动作太过用力,卷轴边缘的锦缎裂开细缝,露出里衬的劣质麻布 —— 那是十年前历城败军时,他从死人堆里拾来的残片。
“臣请率水师直取滑台,效仿檀司空旧策,必能一战功成!”
郗自信注意到文帝眼中一闪而过的兴奋,连忙出列奏道,广袖扫过御道时,袖中《赵充国传》竹简的棱角硌得他的手掌无处安放。
“陛下,昔年赵充国屯田湟中,‘兵出逾年,费亿计,然能省大费’。今我军若轻动,恐重蹈元嘉七年覆辙。”
他的目光扫过王玄谟按在剑柄上的手指 —— 那枚扳指上刻着 “封狼居胥” 四字,却在十年的摩挲中磨平了 “胥” 字的末笔。
“裴大人又来谈屯田!” 袁淑从旁讥讽,新赐的紫袍在殿中晃出刺目的光。
袁淑腰间的蹀躞带上挂着早已献上的《封禅论》抄本,纸页边缘沾着酒渍,那是昨夜在彭城王府宴饮时泼洒的葡萄浆。
“昔年霍去病封狼居胥,何曾计较粮草?陛下正当盛年,岂能学老卒守边?”
朝堂之上,附和之声如潮水般涌起。
吏部尚书江湛展开舆图的手指在颤抖,指甲缝里嵌着未洗净的朱砂 —— 他昨夜连夜标注魏军营地时,误将滑台城的位置画错了十里。
“臣已算定,魏军主力在长安,黄河沿线不过老弱。王太守水师三日可抵滑台,陆师随后掩杀,必能光复河南。”
郗自信环顾四周,只见满朝文武皆被北伐的狂热笼罩,唯有沈庆之站在角落,铁刃甲上的獬豸纹被磨得发亮。
这位老将上前一步,铁靴踏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震落了檐角的积尘:“陛下,马步之弊,臣已言过多次。今民力未复,府库空虚,强行北伐,恐非良策。”
他的声音像破锣,却让郗自信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绷带 —— 那是昨日操练时,因甲胄老旧而磨出的伤口。
文帝皱眉看着沈庆之,又转向郗自信,指节叩响御案上的玉镇纸,发出清越的声响。
“裴卿,你修史多年,且说朕北伐是否顺应天意?”
郗自信看见帝王袖口滑落的药囊,里面的艾叶散出苦香,与案头《元嘉北伐议》的墨香混在一起,形成诡异的气息。
他握着袖中早已磨破边缘的《苻坚载记》,想起十年前文帝在暖阁说 “再缓三年” 的场景。
此刻阳光穿过窗棂,照见文帝发间新添的白发,那些银丝在龙冠下微微颤动,像极了黄河岸边飘摇的荻花。
“陛下,” 郗自信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十年史笔的沉重。
“昔前秦苻坚励精图治,终因淝水一败而国破。今我大宋虽得十年生聚,然豪族占田、漕运未通,若轻启战端。。。”
“够了!” 文帝突然抬手,龙袍袖口露出里衬的暗金色寿纹,那些云纹绣线已有些许脱线。
“朕意已决。” 他的目光掠过郗自信,落在王玄谟展开的舆图上,滑台城的位置被朱砂圈得通红,像一个正在溃烂的伤口。
“传朕旨意,命王玄谟为北伐前锋,即刻整备水师。”
退朝时,沈庆之在宫门外拦住郗自信。
老将的铁刃甲在夕阳下泛着冷光,甲片间夹着一片柳树叶 —— 那是今早操练时落在肩头的。“裴大人,”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某昨夜观星,荧惑犯心宿,主兵灾。你我怕是拦不住了。”
郗自信望着沈庆之鬓角的白发,想起十年前自以为是的 “劝谏成功”,不过是文帝借他之口制衡彭城王的权术。
此刻宫墙下的柳树枝条被风吹动,嫩黄的叶尖扫过他的袍角,像是在无声地嘲笑。
他摸出袖中那枚檀道济的 “忠勇” 玉珏,玉质冰凉,刻痕里嵌着十年的光阴与失落。
原来历史的惯性如此强大,即便他以史为镜,终究还是成了这 “群臣劝战” 狂潮中,一枚无法逆转棋局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