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宫廷官宦阁-《众生芸:王者浴血》

  1.杜周:杀人是让人上瘾的事情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杜周手中的刀。

  所谓法律,就是承袭皇帝的意旨。

  这是杜周的座右铭,也是他执法的根本。

  哪怕是赫赫有名的太史公司马迁,杜周毫不含糊。

  抓过来一阵严刑拷打,非要逼迫其认罪。

  还把没钱的太史公实施了宫刑,非常的嚣张和大胆。

  内深刺骨、树敌无数的杜周,那么大胆是有原因的。

  最初,他只是南阳太守手下的一名办事。

  因为善于察言观色,得到了酷吏张汤的赏识。

  提拔为廷尉吏,处理涉及官员的犯罪案件。

  凡是张汤中意的,他就故意减轻罪状。

  凡是张汤厌恶的,他就加大打击的力度。

  没用多久,杜周办案的声望“噌噌噌”就上去了。

  就连汉武帝,都开始关注他,给他点赞。

  这让他对工作更加热情,更加的变本加厉。

  每年二千石以上官吏,因罪下狱的超过一百人。

  每年各郡、府交付廷尉审讯的案件,超过一千件。

  每年办案奔跑的路程,近者数百里,远者数千里。

  杜周还首创了逮捕证,如有不服,便抓起来严刑拷打。

  死在他手里的人,小案十来个,大案上百个。

  那把砍头的大刀,上面赫然写着三个大字:武帝赠!(完)

  2.蔡伦:上茅房再也不用瓦片了

  自从蔡伦发明了纸张,大家上茅房再也不用瓦片了。

  虽然这样,但大家都不会感谢蔡伦。

  在众人眼中,蔡伦是个不完整的男人。

  就是这么一个不完美的男人,却偏偏得到皇太后的宠幸。

  在宫廷里大摇大摆,活成了一个“大子”。

  这让那些“带把的”达官贵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更可气的是,居然还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擦屁股纸。

  嫉恨的小九九,渐渐变成超级无敌大炸弹。

  需要一个点火的机会,把东方不败二代“嘭”的一声炸上天。

  宫廷剧总是充满玄幻,这天很快就到来了。

  邓太后卒,汉安帝亲政,翻出母亲宋贵人遇害的旧案。

  而这件事的操盘手,正是蔡伦。

  于是大伙儿添油加醋,将蔡伦的罪行和盘突出。

  蔡伦想起,临进宫前,铁匠老爹与他秉烛长谈,说的那句话:

  这人呐,曾经有多风光,最后就有多沧桑。

  现在蔡伦懂了,终于明白了老爹的苦衷。

  如是当年,他安心做个小铁匠,

  或许现在,早已经妻妾成群,儿孙满堂。

  搭上了大半辈子的性福,换来的是服毒自尽。

  蔡伦的心里苦,但还要微笑着,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此生之人,再也不见,多好!(完)

  3.第五伦:吃皇粮的日子并不悠闲

  皇帝手下无闲差,没本事是吃不上饭的。

  第五伦明白,所以一直努力做好自己,让自己更加优秀。

  想起从前的经历,第五伦不觉地感慨。

  当年,他凭借在财会方面的独特天赋。

  甘愿放弃当个基层公务员,选择做个盐商。

  做盐商不仅仅需要会算账,还要有个好名声。

  事必躬亲,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也正是凭借这一点,他得到了京兆尹阎兴的赏识。

  担任主簿,负责督铸钱掾,管理长安的金融货币市场。

  他统一衡器,纠正斗斛,让长安铸钱的官吏无法耍奸弄巧。

  为此,阎兴举荐孝廉,第五伦补任淮阳国的医工长。

  凭着堪比大前研一的经济学基础,他获得了光武帝刘秀的赏识。

  在担任会稽太守期间,他禁止民众杀牛祭祀。

  那些蛊惑人心的巫祝,都抓住关了起来。

  在担任蜀郡太守期间,他改用孤弱贫寒有节操的人担任属吏。

  彻底杜绝了争相贿赂之风,整饬了官员的操守。

  如今,汉章帝继位,第五伦已贵为司空。

  他的工作,变得越发的紧张和忙碌了。

  要么,上疏皇帝压抑削减太后的家族势力。

  要么上疏皇帝说,外戚可以封侯使富贵,不应当任命官职。

  建言献策的活,真的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完)

  4.金日磾:敲敲小木鱼总归听话点

  金日磾的小木鱼,是敲给自己听的。

  作为匈奴降臣,他不允许自己行差踏错一步。

  他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十四岁那年被霍去病俘虏。

  安置在黄门署,当了个喂马的小倌。

  凭借农牧民族的天赋,金日磾养的马又肥又壮。

  那次,汉武帝来到黄门署视察工作。

  别的马倌,无比崇拜地看着汉武帝。

  唯独金日磾沉稳淡定,只顾照顾他的马匹。

  汉武帝弄清金日磾的来历,见他养马技术一流,便封他御马监。

  御马监的职位虽小,但前途不可限量。

  加上汉武帝又痴迷战马,很快提拔金日磾为侍中。

  虽然金日磾成了汉武帝跟前的红人,但他从来都不骄傲。

  对于自己和家人的管束,更是非常的严苛。

  他的大儿子是个机灵鬼,从小就讨汉武帝喜欢。

  一次在殿下调戏宫女,被金日磾撞见。

  于是,金日磾就命人杀死了他,并向汉武帝叩首请罪。

  汉武帝起初很生气,见事已至此,宽恕了金日磾。

  金日磾的正直和无私,深深的感染了汉武帝。

  在汉武帝病危之际,将太子刘弗陵托给了他和霍光。

  金日磾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却始终木鱼不离身,日日提神醒脑。

  比起霍光后来的遭遇,金日磾的一生算是大圆满了。(完)

  5.刘佑:当官是件靠运气的事情

  穷人当官,举孝廉的比较多。

  刘佑,就是靠举孝廉才走进公务员队伍的。

  在东汉当公务员,可不容易。

  第一,要有知识,特别是文学功底要深厚。

  领导要出门交流、汇报、演讲,都要下属准备好。

  能写,是保住饭碗的基本技能。

  第二,要有眼睛,特别是察言观色很重要。

  拍马屁,是下属最基础的加分项。

  马屁不会拍,那注定是个奶奶不疼、爷爷不爱的主。

  第三,要有运气,特别是皇亲国戚的眷顾。

  刘佑,一路从基层公务员走上副部级干部的领导岗位。

  凭的是皇帝的信任,组织的栽培。

  后来组织的负责人陈蕃失势,刘佑也趁机归隐园田。

  其实,公务员的工作,真的没那么好干。

  别说每天要处理的公文,多得堆起来能够压死一头牛。

  光一天天的会议,都排得满满当当。

  而且不管大会、小会,部分负责人必须参加。

  导致像刘佑这种技能型选手,慢慢变成了低能儿。

  在运气面前,才能有时候仅仅是一块敲门砖。

  不过,运气这东西,是会轮流转的。

  如何把握,定力和修为,缺一不可。(完)

  6.任光:做官的秘诀就是要低调

  打仗不是任光的长项。

  所以他的职位,通常是太守。

  所谓的太守,就是郡县最高的行政长官。

  主要任务是发展郡县的经济,稳定百姓的生活。

  所以,通常做太守的要有智慧,懂得解读天下局势。

  在这方面,任光就相当的厉害。

  当年,王朗在邯郸称帝,河北各郡群起响应。

  偏是任光占着信都城,不愿意向王朗臣服。

  更与属下订立盟约,迎接刘秀入城。

  刘秀进入孤城,心里惴惴不安,怕被王朗围歼。

  于是依照任光的计策,出城招募了大量的奔命兵。

  所谓的奔命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雇佣兵。

  雇佣兵历朝历代都有,秦国大将到魏国,魏国大将去齐国,堂而皇之。

  这一招多半是跟蒙恬学的,只要钱给的到位,就能有很多人替自己卖命。

  这里,还得是刘秀懂事,进城之后没有色心,又有雇佣兵随时在身边待命。

  显然,雇佣兵的作用可圈可点,即便不够道德。

  任光招募的奔命兵,毕竟龙蛇混杂。

  抢钱、抢地盘,抢女人可以,行军打仗就差很多。

  任光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从不让刘秀亲自带队,怕一去不回。

  即便奔命兵打了胜仗,他也从不邀功,安心做他的太守。

  毕竟低调,才是为官的生存之道。(完)

  7.上官桀:牛逼外戚的死亡万花筒

  做人要气量,做官更要有格局。

  身为将军的上官桀,自恃有外戚身份。

  就飘飘然起来,最终落得株连九族的可悲下场。

  这完全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与人无尤。

  汉武帝驾崩,上官桀作为顾命大臣,辅佐汉昭帝。

  他的儿子上官安,娶了同为顾命大臣的,霍光的女儿为妻。

  上官安封大将军,六岁的女儿更是许配给了汉昭帝。

  这本是羡煞旁人的肥差,是祖上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随着外戚关系的深厚,上官桀开始浮躁了。

  经常出入各种高端会所,参与各种腐败吃请。

  但凡有人向他求官,只要价格到位,他来者不拒。

  每次喝多了酒,就会胡乱答应别人。

  等到第二天醒来,人家找上门来,才能想起来。

  有时候压根就想不起来,完全是断片的情况。

  当时,官职任免的权力,都在霍光的手里。

  偶尔几次,霍光因为姻亲关系,也是睁一个眼闭一个眼。

  但求官的次数多了,霍光也不免厌烦起来。

  亲家也不是痰盂罐,什么垃圾都得帮忙处理。

  为此,上官桀就开始与霍光疏远,甚至在背后诋毁霍光。

  后来,更与燕王刘旦密谋,想要杀了霍光,谋朝篡位。

  结果东窗事发,华丽丽的人生中道奔殂。(完)

  8.卫绾:默默的做官好好的保命

  国家发展经济,要求稳增长。

  国家综合治理,要求维护社会稳定。

  稳是国家的主旋律,也是卫绾做官的主基调。

  默默地做官,好好的保住性命。

  不生事,不惹事,低调做好本分事。

  这便是一介马夫,成为一国丞相的制胜之道。

  汉文帝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最爱的就是在灞上飙车。

  卫绾凭借一流的车技,成为汉文帝的御用车夫。

  正因为卫绾老实本分,默默无闻,所以文帝提拔他为郎官。

  甚至在病逝之前,嘱咐接班的汉景帝,要好好照顾卫绾。

  汉景帝做太子的时候,经常邀请卫绾去喝酒。

  但卫绾总是以身体不好的理由,拒绝太子的吃请。

  所以汉景帝登基之后,故意冷落卫绾。

  卫绾没有因为汉景帝的疏远而怠慢,反而更加谦卑和勤勉。

  原本汉景帝想要将卫绾一军,结果被对方吊打。

  于是,汉景帝特意让卫绾和他同车,要赐他一把宝剑。

  卫绾起身拒绝,说汉文帝曾赐给他六把宝剑。

  第二天,汉景帝就去了卫绾的家,特意看六把宝剑。

  看到六把宝剑汉景帝大为震惊,笃定卫绾是值得托付的人。

  以文治国的皇帝,都喜欢卫绾保守秘密的能力。

  换了武功见长的汉武帝,卫绾很快就免职归乡仙游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