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天地杂家觥筹集(叁)-《众生芸:王者浴血》

  第十四章:天地杂家觥筹集(叁)

  1.李成栋:残忍是凶徒的真面目

  李成栋第三次杀回嘉定城,已经红眼了。

  手中的屠刀,刀口已经卷刃。

  身上的鲜血,已经没办法擦干。

  只有杀戮,才能让他的心变得满足。

  对于嘉定城,李成栋本身就没有好感。

  因为嘉定城的老百姓,宁愿做南明遗民。

  也不愿意剃头发,转身拥抱新时代。

  所以当嘉定城破,他就下令屠城。

  那些嘲笑他是三姓家奴的人,都得死。

  这一部分是上头的意思,一部分是自己的想法。

  但不管怎么样,杀就完事了。

  具体的杀人细节,李成栋并没有多关注。

  不过那些血腥的方式,还是传到了李成栋的耳朵里。

  李成栋不但没有阻止,还积极参与。

  仅一天的时间,就杀死三万多人。

  接下来的日子,李成栋扑灭了朱瑛的起义。

  击溃了,南明将军吴之番的反扑。

  两军交战,杀来杀去,死的最多的却是平民百姓。

  李成栋更不讨好,混了个“血手人屠”的网名。

  几百年来,被成千上万的嘉定人骂。

  既是悲哀,更是活该。(完)

  2.李光地:安全着落已是件幸事

  “人在官场飘,怎能不挨刀。”,博霁说道。

  “李兄,此次你能安全落地,也算造化了。”

  “毕竟,未能及时来京叩谒孝庄文皇后梓宫,是大不敬。”

  “博老弟,不是为兄不积极,实在是道阻且长。”李光地说道。

  “道阻且长是不错,但有些事不可以迁延的。”,博霁继续说。

  “死人的面子不给,活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再说了,朝廷的形势老兄您是知道的。”

  “汉人本身就低人一等,偏是皇上独宠汉人。”

  “那些满族大官,不趁机参你一本么?”

  “好歹,皇上还是器重你的,并没有听信谗言。”

  “要不然,老兄的脑袋就要搬家了。”

  李光地说:“哎,原本以为远离京师,就远离了是非之地。”

  “谁知道,宦海之水深,深不见底也。”

  “有本事的人,遭人嫉妒。”

  “偏是没本事的人,依仗关系,耀武扬威。”

  博霁嘘声说道:“李兄,隔墙有耳,千万不要说这样的话。”

  “现在的京师,不是李兄当年所熟知的京城。”

  “才学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要和同僚搞好关系。”

  “李兄,你一定要吸取这次的教训。”

  “凭李兄的能力以及才华,回到京师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博老弟言之有理,这次确实是托大了,下次慎行。”(完)

  3.马新贻:太平国的宝藏在哪里

  “快说,太平国的宝藏在哪里?”

  一把匕首,冷冷地顶在黄纵的下颚处。

  “不说,打死我也不说。”

  黄纵双目瞪得像铜铃,仿佛要喷出火来把持刀男人烧死。

  “你还嘴硬,在嘴硬把你老婆的嘴撕了。”

  男子说完,露出猥琐的笑容。

  “呸,马新贻,你个杂碎,有种冲我来。”

  黄纵用力挣扎,可惜双手被铁链捆住了。

  “不用挣扎了,你懂得,佛爷要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

  马新贻收回刀子,轻轻地放在手中拍打着。

  “呸,别费心机了,那些金银财宝,是用来驱逐清狗的。”

  黄纵啐出一口老痰,向马新贻的脸上飞去。

  马新贻侧身躲过,反手给了黄纵一个大嘴巴子。

  顿时,一颗牙齿从黄纵嘴里飞了出来。

  黄纵略微变型的脸上,红色的大手印逐渐清晰。

  “我劝你还是招了,否则接下来就不是一巴掌那么简单了。”

  “不说,不说,就不说,急死佛爷那个老妖婆。”

  黄纵得意的大笑,一排牙齿突然掉了下来。

  “哈哈哈,原来秘密在这里,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马新贻捡起假牙,向黄纵摇了摇,像是在逗狗。

  “不要走,还给我”,黄纵朝着马新贻远去的背影,狂喊。(完)

  4.莽古济:公主也无法掩盖的悲伤

  今夜,出奇的黑。

  原本,是十五月圆的光景。

  难道,连老天爷都在为莽古济忧伤。

  身为努尔哈赤的女儿,万人敬仰的公主。

  如今,却成为地牢中的囚犯。

  听狱卒说,明天就要当街凌迟了。

  一想到凌迟,莽古济就不禁地颤抖。

  恐惧的眼泪,从眼眶中留下来。

  如果自己生在平凡人家,或许命运就不是如此。

  但身为皇家女,半点不由己。

  无论是她的婚姻,还是她的选择,都无法随心所欲。

  她狠狠地咬了下牙齿,想起了那个背叛了她两次的男人。

  锁诺木杜凌,皇太极给她找的第二个男人。

  也正是这个男人,害死了他的亲哥哥莽古尔泰。

  虽然,莽古尔泰也有作死的嫌疑。

  但不能因此,就把家族里的人都牵连进来。

  那些人,都是无辜的姐妹同胞啊。

  都说我有野心,我有欲望,我想要干预政治。

  一个连选择婚姻的机会都没有的女人,有什么能力干政。

  皇太极啊皇太极,你真是太卑鄙了。

  无非就是想要这无边的权势,为什么要耍这么多手段。(完)

  5.纳兰明珠:晾鹰台下最亮的明珠

  南苑,晾鹰台。

  骄阳下,年轻的康熙皇帝来阅兵。

  台下的士兵,军容整齐,神情肃穆。

  眉目间透出阵阵英气,口号中传来声声威严。

  尤其是营房外,那一条条严明的军纪。

  居然有人能够将散漫的八旗子弟,训练到这种地步。

  这让年轻的康熙皇帝,再次找到四年前扳倒鳌拜时的热血。

  更让康熙对纳兰明珠这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阅兵仪式结束,康熙命人将纳兰明珠喊入营帐。

  摒退身边的人,留下纳兰明珠一人。

  “纳兰大人,关于削藩之事,你怎么看?”

  “削藩之事,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

  “那若是藩王起义,又该如何应对?”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藩王起义,大人有几分胜算?”

  “未开战,胜率百分之五十;若开战,胜率百分之百。”

  “何解?”

  “藩地私市私税,藩王截留银钱,已然是国税之大敌。”

  “藩地之民苦其久矣,削藩之举纾民困难,民望外喜迎。”

  “藩王本失民心,又复强征劳力,臣知非王师之敌也。”

  那一年,纳兰明珠四十岁,康熙二十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