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文豪墨幻宫(贰)-《众生芸:王者浴血》

  第九章:文豪墨幻宫(贰)

  1.罗贯中:写三国的故事,一定要有激情

  太原的罗贯中,从小就爱编故事。

  上至八十老妪,下至十岁垂髫小儿。

  每天排着队,在村口的大桑树下排队听他说书。

  罗贯中说书,擅长天马行空。

  快速的思维、夸张的表情、高潮的停顿。

  每一次,都拿捏的恰到好处。

  让下面的听众心痒痒,恨不得跟他回家打破砂锅。

  最近,有一位叫杨慎的先生找到罗贯中。

  给了他一首词,并请他讲关于三国的故事。

  关于三国题材的小说,罗贯中酝酿了好久。

  一直找不到何时的理由,去写,去讲。

  这次有大儒恳请,自然是很好的机会。

  于是,他就约了好友吴承恩,探讨写作的可行性。

  吴承恩和罗贯中一样,镇日里喜欢天马行空。

  对罗贯中的想法,那是赞赏有加。

  自从罗贯中写了《平妖传》,吴承恩《西游记》连载观众锐减。

  罗贯中写三国题材的小说,吴承恩便少了个对手。

  “阿罗啊,写三国小说,一定要有激情,还要有基情。”

  “听说,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不错,你可以借鉴下。”

  “大家都是历史人物,如有雷同,可以纯属巧合的。”

  罗贯中觉得吴承恩在给他挖坑,但又没有证据。(完)

  2.李贤:家国无非政治,识时务者俊杰

  身份,不重要。

  重要的是,怎么样活着。

  李贤在归顺大明之前,有个滑稽的名字,叫丑驴。

  别看名字不好听,但他却是蒙古鞑靼部的贵族。

  要不是蓝玉灭了北元,丑驴还在安心做他的小官。

  被蓝玉打翻了饭碗的丑驴,生活还要继续。

  他知道,朱元璋一定会看上他。

  毕竟,一个精通蒙古文、突厥文、汉文、回鹘文的人。

  放眼整个明朝,那也是找不出来的。

  果不其然,朱元璋真的看上了他。

  让他担任通译书,还给他赐名李贤。

  此后,关于北部的所有文书,都交给了李贤。

  李贤知道,光会写文书不行,还得找一棵大树。

  于是李贤把目光,放在主持北部战事的燕王朱棣身上。

  他主动向朱元璋提出,要去燕王府当老师。

  朱元璋认为北方战事已平,首要的任务是教管理者学外国话。

  而李贤毛遂自荐,正好合了朱元璋的意。

  其实李贤之所以选朱棣,是因为朱元璋对朱允炆的溺爱。

  毫无战功的朱允炆,很难实现政治权力的交接。

  到时候藩王逼宫,死得最惨的就是周围的大臣。

  与其这样,不如依附燕王这棵大树,在北方安稳一生。(完)

  3.梅鼎祚:章台柳玉合记,菱窗小院叠曲

  比起当官,梅鼎祚更喜欢隐居生活。

  这一点,和他的父亲特别像。

  他父亲喜欢藏书,所以建了“天逸阁”、“东壁楼”等书室。

  两个地方的藏书,超过了一万多册。

  所以,辞官归隐的梅鼎祚,日子过得很充实。

  充实的生活,首先来自财富上的自由。

  梅鼎祚的老爹当过云南参政,也算是朝廷高官了。

  后来老爹回乡,买地盖房,成了地方有钱人。

  梅鼎祚含着金钥匙长大,不愁吃,不愁穿。

  对他来说做官没什么意思,老爹的家财够他花几辈子了。

  再说,他自己也当过官,俸禄不多,但保吃喝无虞。

  充实的生活,来自梅鼎祚的艺术细胞。

  艺术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方面,是家庭财产的支持。

  另一方面,是时间和耐心的投入。

  比起当官,搞艺术比起工作来要舒服多了。

  充实的生活,在于梅鼎祚选择了一条自己喜欢的路。

  读书和创作,是梅鼎祚生活的全部。

  虽然他的着作,不会给他带来太多的收入。

  但会给他,带来更多的名气,以及后人的传颂。

  这是绝大部分中国文人,最想要得到的东西。(完)

  4.沈周:粮长这等差事,谁爱干谁干去

  沈周摊牌了,不干了。

  这粮长的差事,谁爱干谁干去。

  累不说,薪水才一点点。

  搞得不好,还要贴老本进去。

  那次,沈周没完成收粮的任务。

  被关进大牢,幸亏有兄弟帮忙交了欠粮才放出来。

  回到家中,他想起自己的父亲。

  那些年,父亲因为收粮,吃了不少苦头。

  或许,粮长这个职位,才是沈家人的噩梦。

  丢了粮长帽子的沈周,终于开启了新的人生。

  他回到家中,开启了种田生涯。

  十亩薄田,足够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接下来的人生,他是这么打算的。

  首先,锚定人生的职业发展方向。

  画画,是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毕竟,喜欢是基础,努力是关键。

  拜个名师,加入圈子,都是很好的路子。

  画画,主攻山水画方面。

  身边的朋友,都是喜欢游山玩水的人。

  凭借父辈的声誉和自己的才华,混吃蹭喝肯定没问题。

  大不了,就用作品抵债,还能扩大社会影响力呢。(完)

  5.施耐庵:无论男人女人,都是南柯一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施耐庵选择的活法,就是编织了一个梦。

  在这场梦里,有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

  一百零五个男人,各有各的出身。

  各有各的机遇,各有各的结局。

  比如说,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躲进寺庙当和尚的鲁智深。

  杀人想要不犯法,就去和尚庙里剃头发。

  那估计,也只有在梦里,才能实现的事情。

  这三个女人,各有各的故事。

  各有各的本事,各有各的归宿。

  就拿“一丈青”扈三娘来说,为了维护夫家抓了王英。

  结果夫家被打垮了,反倒委身嫁给了王英。

  这样的反转,也只有梦里才能说通。

  除了这一百零八个正角,还有无数的小喽喽。

  虽然他们昙花一现,也有他们存在的价值。

  比如说,那貌美如花的潘金莲。

  偏偏,嫁给了家穷人丑,一米二九的武大郎。

  如果不是做梦,武大郎哪有如此福分。

  比如说,那擅长蹴鞠的高俅。

  凭借一脚好球,得了个太尉的职位。

  这样的好事,是很多人,做梦都想要的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