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尔哈齐赶紧又给老太监张寀施礼:“我这个当叔叔的定然好生教导他!”还特意加强了“好生”两个字,两人相视一笑。
舒尔哈齐见张寀要走,突然又拉住张菜的手说:“我一见大档就颇为亲切,我就想高攀一下,想拜大哥为兄长,还请大哥成全。”
张寀似笑非笑看着舒尔哈齐:“残缺之躯如何能成为侯爷的兄弟?可不敢没辱朝廷的爵位?”
舒尔哈齐都是平北侯了,这个时候要和张寀一个太监结为兄弟,这真是一点脸都不要了。
舒尔哈齐扑通一声直接跪倒磕头:“大哥在上,受小弟一拜,小弟不过是个域外野人,大哥是夏王近伺,小弟日后少不得大哥提点几句。”赶紧又让人端上了两千两的银元宝献给张寀。
张寀确实没想到这个舒尔哈齐这么不要脸,还能这么下本钱。
是个人物啊!
“贤弟如此诚心,我这个当哥哥也不能寒了兄弟的心,你这个弟弟我认下了,只是此事却不可随意向外张扬!”张寀笑眯眯笑纳了舒尔哈齐的银子,算是认下了这个弟弟。
两人再次重新落座后,舒尔哈齐又冲张寀拱手:“还有一件事情,麻烦大哥。”
张寀心说,就知道你不能让我白得了这两千两银子:“兄弟但说无妨,只要我能帮上忙的一定帮。”帮不上的自然就不能帮了。
舒尔哈齐却笑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大哥的一个侄女叫伊哈娜(金钱花的意思),我昨天一起送到大王身边服侍了,只是她年龄太小,恐怕冲撞了王爷,还请大哥多加照拂。”
却原来是昨天酒宴之后,舒尔哈齐把阿敏原来许给阿拜的十一岁小女儿,也送过去给王鼎做侍女了.
舒尔哈齐虽然把阿巴亥送给王鼎,好让王鼎和努尔哈赤翻脸,又怎么放心让阿巴亥一个人在王鼎身边独宠,自然得放一个信得过的人看着阿巴亥。
张寀心中一松,心说这不算什么大事,而且他也知道王鼎对身边的女人有一套独特的管理系统,这些年岁不够的都会先送到陈洁手下,进行语言和文化培训,最后只有那些父辈背景太强,不方便送给下属当老婆的女孩,才会放进夏王秘书处历练,日后作为夏王后宫的储备人员。
于是张寀笑道:“兄弟放心,我这个当伯伯的自然不能让侄女受了委屈。”
张寀又随意和舒尔哈齐寒暄了两句,就赶紧回到王鼎身边复命了
张寀回到王鼎卧室的时候,阿巴亥正在带着两个女孩给王鼎捶腿,张寀看了一下两个女孩,都长得不错,也不知道哪一个是舒尔哈齐的女儿伊哈娜。
王鼎也不管阿巴亥焦急的眼神,挥手让阿巴亥带着两个女孩出去了。
这才随口问道:“那只小野猪怎么说?”
张寀拍了两下巴掌,让手下把从舒尔哈齐那里收来的两千多两银子送了上来,王鼎粗略看了一下笑着说:“小野猪可是挺大方啊!”
张寀却不敢直呼舒尔哈齐为小野猪,说:“平北侯说大妃带着孩子无法服侍大王,所以他就把孩子接走了,在身边亲自教养,另外平北侯还送了一个女儿在大王房里听用。”
王鼎想了想说:“你去安排一下,把这个女孩和阿巴亥一起送到陈校长那里先学习大明话吧!”
张寀连忙应道:“好的!”然后又说:“还有一件事。”
王鼎不由抬头看着张寀,张寀说:“平北侯认了奴才当大哥!”
王鼎真是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心说什么奇葩事情都有,这个舒尔哈齐还真TM的挺能拉下脸,堂堂大明平北侯拜一个太监当大哥。
王鼎想了想只是随口说:“那你可得好好照顾你这个弟弟啊!”
张寀赶忙说:“只是他给了两千两,而且还有大妃的事情,不好推辞罢了。奴才绝无他义!”
王鼎也没说什么指着那些银子说:“用心办事就行了,都赏你了!”
张寀大喜退下,回到住处把几个义子叫来,将这些银子给几个义子分了,自己却坐在椅子上有点闷闷不乐。
一个干儿子张林看出不对,赶紧问道:“父亲可是有什么忧愁?”
张寀叹道:“一时被银子迷了眼,被那个舒尔哈齐认了兄弟,大王虽然不说,但是心中定然不喜,你我一身富贵皆是来于大王,可是如何是好?”
张林等几个义子想了想,也没什么好办法,过了一会张林一拍大腿说:“有了,大王所忧者,在于辽北之患。
辽北之患原在努尔哈赤。现在努尔哈赤西遁,辽北地区只剩下平北侯,平北侯在辽北地区久耕多年,资历深厚,再加上努尔哈赤打下的根基,日后未必不是另一个努尔哈赤。
不如我们替王爷除了这平北侯。”
张寀皱了皱眉头不知可否。
张林笑道:“我们自己动手自然不行,不如我们把平北侯去通辽招降纳叛的消息通知一下黄台吉如何?”
张寀却犹疑道:“这不好吧!”
张林却又恭敬的说:“父亲勿扰,其余事情孩儿自去安排。”
当晚战俘营中就有一个俘虏抢了一匹战马逃跑了。
王鼎这些日子在阿巴亥的陪同下,在赫图阿拉附近到处游览了一番。
赫图阿拉这个地方四处有山有水,景色非常不错,而且有阿巴亥刻意逢迎,日子过得舒适极了。
王鼎出关前就传信给沈一贯,开始从九边军余中征兵三万。
大明原来的九边号称正兵三十万,后来经过王鼎核查,实际正军只有十八万,但是军余却实实在在有一百万以上。
这些军余其实属于正军的补充兵,所以军官们既不让他们离开驻地,也不能当兵拿饷。结局就是只能给军官们干苦役,生活极为困顿。
但是这些军余其实都是世代的军户出身,一身武艺都是颇为了得,穿上铠甲战斗力一点不比那些正军差。
这些又穷又找不到工作还有一身武艺的军余,已经成了九边地区的巨大不稳定因素。
舒尔哈齐见张寀要走,突然又拉住张菜的手说:“我一见大档就颇为亲切,我就想高攀一下,想拜大哥为兄长,还请大哥成全。”
张寀似笑非笑看着舒尔哈齐:“残缺之躯如何能成为侯爷的兄弟?可不敢没辱朝廷的爵位?”
舒尔哈齐都是平北侯了,这个时候要和张寀一个太监结为兄弟,这真是一点脸都不要了。
舒尔哈齐扑通一声直接跪倒磕头:“大哥在上,受小弟一拜,小弟不过是个域外野人,大哥是夏王近伺,小弟日后少不得大哥提点几句。”赶紧又让人端上了两千两的银元宝献给张寀。
张寀确实没想到这个舒尔哈齐这么不要脸,还能这么下本钱。
是个人物啊!
“贤弟如此诚心,我这个当哥哥也不能寒了兄弟的心,你这个弟弟我认下了,只是此事却不可随意向外张扬!”张寀笑眯眯笑纳了舒尔哈齐的银子,算是认下了这个弟弟。
两人再次重新落座后,舒尔哈齐又冲张寀拱手:“还有一件事情,麻烦大哥。”
张寀心说,就知道你不能让我白得了这两千两银子:“兄弟但说无妨,只要我能帮上忙的一定帮。”帮不上的自然就不能帮了。
舒尔哈齐却笑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大哥的一个侄女叫伊哈娜(金钱花的意思),我昨天一起送到大王身边服侍了,只是她年龄太小,恐怕冲撞了王爷,还请大哥多加照拂。”
却原来是昨天酒宴之后,舒尔哈齐把阿敏原来许给阿拜的十一岁小女儿,也送过去给王鼎做侍女了.
舒尔哈齐虽然把阿巴亥送给王鼎,好让王鼎和努尔哈赤翻脸,又怎么放心让阿巴亥一个人在王鼎身边独宠,自然得放一个信得过的人看着阿巴亥。
张寀心中一松,心说这不算什么大事,而且他也知道王鼎对身边的女人有一套独特的管理系统,这些年岁不够的都会先送到陈洁手下,进行语言和文化培训,最后只有那些父辈背景太强,不方便送给下属当老婆的女孩,才会放进夏王秘书处历练,日后作为夏王后宫的储备人员。
于是张寀笑道:“兄弟放心,我这个当伯伯的自然不能让侄女受了委屈。”
张寀又随意和舒尔哈齐寒暄了两句,就赶紧回到王鼎身边复命了
张寀回到王鼎卧室的时候,阿巴亥正在带着两个女孩给王鼎捶腿,张寀看了一下两个女孩,都长得不错,也不知道哪一个是舒尔哈齐的女儿伊哈娜。
王鼎也不管阿巴亥焦急的眼神,挥手让阿巴亥带着两个女孩出去了。
这才随口问道:“那只小野猪怎么说?”
张寀拍了两下巴掌,让手下把从舒尔哈齐那里收来的两千多两银子送了上来,王鼎粗略看了一下笑着说:“小野猪可是挺大方啊!”
张寀却不敢直呼舒尔哈齐为小野猪,说:“平北侯说大妃带着孩子无法服侍大王,所以他就把孩子接走了,在身边亲自教养,另外平北侯还送了一个女儿在大王房里听用。”
王鼎想了想说:“你去安排一下,把这个女孩和阿巴亥一起送到陈校长那里先学习大明话吧!”
张寀连忙应道:“好的!”然后又说:“还有一件事。”
王鼎不由抬头看着张寀,张寀说:“平北侯认了奴才当大哥!”
王鼎真是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心说什么奇葩事情都有,这个舒尔哈齐还真TM的挺能拉下脸,堂堂大明平北侯拜一个太监当大哥。
王鼎想了想只是随口说:“那你可得好好照顾你这个弟弟啊!”
张寀赶忙说:“只是他给了两千两,而且还有大妃的事情,不好推辞罢了。奴才绝无他义!”
王鼎也没说什么指着那些银子说:“用心办事就行了,都赏你了!”
张寀大喜退下,回到住处把几个义子叫来,将这些银子给几个义子分了,自己却坐在椅子上有点闷闷不乐。
一个干儿子张林看出不对,赶紧问道:“父亲可是有什么忧愁?”
张寀叹道:“一时被银子迷了眼,被那个舒尔哈齐认了兄弟,大王虽然不说,但是心中定然不喜,你我一身富贵皆是来于大王,可是如何是好?”
张林等几个义子想了想,也没什么好办法,过了一会张林一拍大腿说:“有了,大王所忧者,在于辽北之患。
辽北之患原在努尔哈赤。现在努尔哈赤西遁,辽北地区只剩下平北侯,平北侯在辽北地区久耕多年,资历深厚,再加上努尔哈赤打下的根基,日后未必不是另一个努尔哈赤。
不如我们替王爷除了这平北侯。”
张寀皱了皱眉头不知可否。
张林笑道:“我们自己动手自然不行,不如我们把平北侯去通辽招降纳叛的消息通知一下黄台吉如何?”
张寀却犹疑道:“这不好吧!”
张林却又恭敬的说:“父亲勿扰,其余事情孩儿自去安排。”
当晚战俘营中就有一个俘虏抢了一匹战马逃跑了。
王鼎这些日子在阿巴亥的陪同下,在赫图阿拉附近到处游览了一番。
赫图阿拉这个地方四处有山有水,景色非常不错,而且有阿巴亥刻意逢迎,日子过得舒适极了。
王鼎出关前就传信给沈一贯,开始从九边军余中征兵三万。
大明原来的九边号称正兵三十万,后来经过王鼎核查,实际正军只有十八万,但是军余却实实在在有一百万以上。
这些军余其实属于正军的补充兵,所以军官们既不让他们离开驻地,也不能当兵拿饷。结局就是只能给军官们干苦役,生活极为困顿。
但是这些军余其实都是世代的军户出身,一身武艺都是颇为了得,穿上铠甲战斗力一点不比那些正军差。
这些又穷又找不到工作还有一身武艺的军余,已经成了九边地区的巨大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