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私印-《殖民大明》

  随着大明建国越来越久,胥吏逐渐成为大明地方权力的实际掌控者。

  而且逐渐开始胥吏家族化。

  刚开始也许仅仅是允许吏员们子承父业。

  但是由于王权不下乡,乡以下的地方政权,实际上掌握在当地大族手中,大族为了在地方政府中,办事方便,不断向衙门塞人当吏员。

  随着当地大族的加入,逐渐衙门大部分的吏员都出身于这些家族。

  这样一来,地方政府能否稳定全看,地方官和当地这些大族能否处理好关系。

  因为大明规定官员任期三年,三年一考,一般六年之后就一定要换地方。

  这是为了避免官员贪腐腐败。

  可是这也让让大明政府对地方控制严重下降。

  所以王鼎准备让这些新进士日后先到到各地主管吏员考试。

  ***

  实际上半个月之后,万历皇帝亲手书写的两本《孟子》,被送到了沈一贯的案子上。

  皇城里面的存货经过一周的消耗除了大米白面以外,什么都没有了,万历皇帝专享的小菜园里面还有点小青菜,可是肉是真的没了,关键连盐和调料都不多了。

  忍耐了一周之后,口中淡出鸟味万历皇帝,不得不亲自抄写了两本《孟子》。

  给沈一贯送了过来,而且给沈一贯提了一堆要求,特别是要求送进去更多的食材。

  比如豆腐,萝卜,白菜三千斤,肉也要每天送十头肥猪,五十只鸡鸭,一看就是给底下人的。

  另外还有时令水果,鲥鱼、鱼翅、鲍鱼、海参、瑶柱、羊肉、柿饼、荔枝、龙眼……

  沈一贯看了足有十几页的进贡清单之后,对这位万历皇帝也是很无奈。

  只好拿着万历皇帝的这份清单给王鼎送了过来:“陛下想来是断了吃食,夏王不如多给陛下送一些进去吧!免得陛下受苦!”

  王鼎看了之后,抱怨道:“陛下这是自己造反了,也准备让我们供养着他们吗?”

  沈一贯尴尬问道:“要不少给点意思一下也行。”

  王鼎摸了摸下巴:“对了你说陛下还有内帑没用完是吧?宫里面应该还有些名贵的文人字画金银细软吧?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我替陛下想想办法,怎么能让陛下饿着了。”

  沈一贯马上警觉起来:“切不可做的太过!那可是陛下!”

  王鼎笑道:“今日就按照以前的定的方案先送进去。”标准就是只送几斤菜,二斤肉一只鸡。

  王鼎又转头吩咐张寀:“你去安排把太白楼的菜谱给陛下送一份进去。对了菜单后面价格加个零!对了还有京里面的各种吃食都多写一些明细,给里面送进去。价格都加十倍。”

  一句话说完,弄的沈一贯直咳嗽:“那也太贵了吧!”

  王鼎笑道:“陛下不会知道的,毕竟御膳房做的更贵!”

  这个太白楼是赵大强的产业,是王鼎进入北京后,是赵大强闲着没事开的,就是和王鼎一起喝酒的地方。

  后来赵大强又带了几个徒弟,还给他们弄了一堆后世菜谱过来,让他们自己钻研,毕竟都是这个时代没有的菜肴,一时间风靡了北京,现在是大明北京城中一等一的酒楼,就连菜谱也是赵大强彩印的,那菜价更是一顶一的贵,要是后面再加上一个零,那还不得贵上天去。

  “不可太过!”沈一贯赶紧阻止。

  王鼎不在意的说:“无妨,那些士卒抢了那么多京城百姓,短时间是不缺钱的。

  再说了陛下以前就是太过奢靡,让他过几天苦日子,体会一下民间疾苦才好。”

  当万历皇帝拿到几斤菜二级猪肉和一只鸡的时候,气的浑身发颤!这也太不给自己这个皇帝面子了。

  这让他怎么犒赏三军?

  牛皮都吹出去了。

  紧接着就收到了王鼎的菜单和物价清单。

  实际上就连粮食王鼎也卖,不过价格有点小贵,京城卖二文钱一斤的白面,王鼎直接卖一钱银子一斤,价格直接翻了二十倍。

  二十文一斤的猪肉卖五钱银子一斤,价格直接翻了十倍。

  萧大亨拿起那本太白楼的菜单看了看,价格也翻了十倍。

  不由一撇嘴,这个王鼎真是格局太小了。都不知道讨好讨好万历皇帝,日后万历皇帝出去之后好给他留一条活路。

  万历皇帝看了看那只鸡和菜肉,对金銮殿上众人说:“现在是最艰苦的时刻,这些大家就分了吧,我还要继续去抄《孟子》,要不明天连这些也没有了。”

  众人赶紧伏地磕头,一个个痛哭流涕,感动的不能自已,万历皇帝为了给众人弄点吃的,不得不亲自抄写《孟子》:“皇恩浩荡!我等愿为陛下死而后已!”

  万历皇帝背影萧瑟的离开了大殿,只有寥寥数人注意到田义偷偷把太白楼的菜单带走了。

  万历皇帝回到寝殿,刚坐下,一旁小太监就赶紧奉上茶水,又有几个小太监送上来几本几个司礼监太监抄好的《孟子》。

  别小瞧这些司礼监太监,他们都是宫里面从小培养的文化太监,文学水平一点不低,仿个万历皇帝笔迹就是小菜一碟。

  万历皇帝简单看了一下基本和自己字迹差不多,估计王鼎那个文盲也看不出区别,就示意让田义盖章。

  这是万历皇帝退守皇城之后新刻的一个私章,章体是一整块上好的和田羊脂玉,上面刻着“乾清宫主”四个字。

  因为万历没了二十四方宝印,做了个临时替代品。

  实际上万历皇帝不知道的是,王鼎把这些万历皇帝手抄的孟子和四书五经都送到阿兰岛售卖,一本十万华夏币。

  好几个华夏文物专家特地过来看了,都说是假的不能假的赝品,因为这是一枚从来没听说过的印章。

  弄的王鼎极为郁闷,不得不让张月茹她们给所有的万历皇帝手抄本盖上“万历御笔之宝”。

  结果那些专家一看居然出现了,同时盖着“乾清宫主”和“万历御笔之宝”两个印章的抄写本这才确认万历皇帝真有这枚没有传承下来的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