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部长连忙让秘书去拿来了检测报告。
周院士接过报告,仔细查看起来。
看完报告后,周院士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这个数据…确实不错。抗拉强度、韧性、耐腐蚀性都有明显提升。”
听到周院士的肯定,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但周院士话锋一转:“不过,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如果要搞大型装备,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普通的特种钢,而是超高强度、超高韧性的特殊钢材。”
沈良眼睛一亮:“周院士,您是想说航空级别的钢材?”
“对!”周院士拍了拍沈良的肩膀,“看来你确实懂行。我们现在急需的,就是能够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的高温合金钢。”
“这个确实是技术难点。”沈良点头承认,“不过我有一些想法。”
周院士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沈良组织了一下语言:“传统的高温合金主要是在镍基础上添加各种元素。但是我觉得,可以尝试在钢基础上,通过精确控制晶粒结构,达到类似的效果。”
“钢基高温合金?”周院士眼前一亮,“这个思路倒是新颖。但是技术难度会很大。”
“确实很大。”沈良承认,“但如果成功了,成本会比镍基合金低很多,而且原材料更容易获得。”
周院士在会议室里踱了几步,然后突然停下来:“小沈,你有把握吗?”
“说完全有把握是假的。”沈良诚实地回答,“但是我愿意去试试。失败了大不了重新来,但如果成功了,意义就很大了。”
“好!”周院士用力点头,“就冲你这个劲头,我支持你!”
王部长见状也表态道:“既然周院士都支持,那我们部里更要全力配合。”
刘建国见形势不妙,连忙站出来说道:“可是,这种高难度的项目,万一失败了,损失会很大啊。”
“损失?”周院士冷哼一声,“现在我们被西方卡脖子,买一台设备要花几千万美元,这叫什么损失?如果我们自己能搞出来,节省的钱何止几千万!”
“可是风险…”刘建国还想说什么。
“做任何事都有风险!”王部长打断了他的话,“关键是要敢于承担风险。如果什么都怕风险,那我们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
沈良看着争论的几人,心中暗自思量。
他知道,要真正说服所有人,光靠嘴说是不够的,必须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来。
“各位领导,我有个提议。”沈良开口说道。
“你说。”王部长示意他继续。
“我希望能够先搞一个小规模的试验。用三个月时间,试制一批样品。如果效果好,我们再扩大规模。如果效果不好,我承担全部责任。”
周院士听了很赞赏:“这个提议很实际。先小试,再中试,最后工业化生产。这是搞科研的正确路子。”
“那就这么定了。”王部长拍板决定,“给你三个月时间,我们看成果说话。”
刘建国还想反对,但看到王部长和周院士都同意了,只好闭嘴不言。
“谢谢各位领导的信任。”沈良起身鞠躬,“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那你现在需要什么条件,尽管提。”王部长问道。
沈良沉思了一下:“首先,我需要一个独立的实验室,有完整的冶炼设备和检测设备。”
“这个没问题,我让后勤部门配合你。”
“其次,我需要十个人的研发团队,其中至少要有三个材料学博士。”
“人员的事情我来协调。”周院士主动说道,“我推荐几个我的学生给你。”
“太好了,谢谢周院士。”沈良感激地说道。
“还有什么要求?”王部长问。
“资金方面,我需要五十万的研发经费。”沈良报出了一个在1980年算是天文数字的金额。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五十万在这个年代确实是笔巨款,很多工厂一年的利润都没有这么多。
刘建国立刻跳出来反对:“五十万?你这是狮子大开口!”
“刘主任,您觉得五十万很多吗?”沈良冷静地反问,“西方一台设备就要几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几个亿。我们花五十万搞研发,如果成功了,节省的何止是五十万?”
王部长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五十万确实不少,但是如果真能搞出成果,这笔投资就值得。我批了!”
“王部长…”刘建国还想说什么。
“就这么定了!”王部长语气坚决,“搞科研就是要舍得投入。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沈良心中一阵激动。有了资金、人员和设备,他就能真正开始大展拳脚了。
“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沈良迫不及待地问道。
“明天就可以开始筹备。”王部长回答,“实验室的事情我让人马上安排,人员的事情周院士负责,资金明天就能到位。”
“太好了!”沈良兴奋地握拳。
周院士这时候走到沈良面前:“小沈,有句话我要提醒你。搞科研是个苦差事,要有心理准备。”
“我明白,周院士。”沈良点头回应,“我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那就好。”周院士欣慰地拍了拍沈良的肩膀,“我相信你能成功。”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又被推开了。
进来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子,穿着一身朴素的工作服,但掩盖不住她的美丽和知性气质。
“王部长,您找我?”女子礼貌地问道。
“小李来了。”王部长笑着介绍,“各位,这是我们部里的技术骨干李雯,材料学博士,也是我们这次要推荐给沈同志的团队成员之一。”
沈良转过身看向李雯,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李雯的眼睛很美,清澈明亮,透着一股坚毅和智慧。
“您好,我是沈良。”沈良主动伸出手。
“您好,沈工程师。”李雯握了握沈良的手,“听说您在特种钢方面有很大的突破,我很期待能和您一起工作。”
“我也很期待。”沈良真诚地说道。
刘建国看着这一幕,心中很不舒服。
他本来就对沈良不满,现在又看到李雯对沈良这么客气,更是嫉妒得要命。
要知道,李雯可是部里的红人,不仅人长得漂亮,能力也很强。
平时很多人都想接近她,但她都比较冷淡。现在却对一个初来乍到的小伙子这么热情,这让刘建国心里很不平衡。
“李博士,你对沈同志的项目有什么看法?”周院士问道。
李雯看了看桌上的文件,然后说道:“从理论上看,这个配方确实很有创新性。如果真能实现工业化生产,将是一个重大突破。”
“但是?”周院士听出了她话里的转折。
“但是技术难度确实很大。”李雯坦诚地说道,“特别是在精确控制方面,需要非常高的工艺水平。”
沈良点了点头:“李博士说得对。这确实是个挑战,但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我愿意参加这个项目。”李雯坚定地说道。
“太好了!”沈良高兴地说道,“有您这样的专家加入,我们的成功几率又增加了不少。”
刘建国看着两人的互动,心中的嫉妒越来越强烈。他决定要想办法给沈良制造一些麻烦。
“既然人员配备已经有了眉目,那我们就抓紧时间筹备吧。”王部长总结道,“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都要全力以赴。”
“是!”所有人齐声回答。
会议结束后,大家陆续离开了会议室。
沈良收拾着自己的文件,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斗志。
这时,李雯走到沈良身边:“沈工程师,我想和您详细讨论一下技术方案。您有时间吗?”
“当然有时间。”沈良立刻回答,“我们可以去我的办公室详细谈谈。”
两人一起走出了会议室,留下了面色阴沉的刘建国。
刘建国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发誓:沈良,你别高兴得太早。我一定要让你知道,在这里,不是谁都能随便成功的!沈良的办公室位于冶金部大楼的七层,虽然不大,但采光很好。他刚刚搬进来不久,办公桌上还摆着一些从钢铁厂带来的技术资料。
“请坐,李博士。”沈良给李雯倒了一杯热水,“咱们聊聊这个特种钢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李雯接过水杯,翻开手中的笔记本:“我仔细研究过您的配方,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讨论。首先是原材料的纯度控制,您提到的那些微量元素,在目前的工艺条件下很难做到精确配比。”
“确实如此。”沈良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单的流程图,“但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我们可以采用分步添加的方式,先熔炼基础钢液,再分批次加入特殊元素。”
李雯眼前一亮:“这个思路很有意思。但是温度控制怎么办?每次添加都会影响炉温,很难保持稳定。”
“这就需要改进现有的加热设备了。”沈良在图上又添了几笔,“我们可以在炉体上增加几个辅助加热点,通过精确控温来维持熔炼过程的稳定性。”
两人就这样一来一往地讨论着,李雯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
沈良发现这个女博士确实有水平,提出的问题都很专业,而且思维敏捷。
“还有一个问题,”李雯放下笔,“就是质量检测。这种特种钢的性能指标比普通钢材要求高得多,现有的检测设备可能不够精准。”
沈良摸了摸下巴:“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我们可以先用现有设备做初步检测,关键指标送到科学院的实验室去做精密测试。”
“那成本会很高。”李雯皱起了眉头。
“没办法,新技术的研发就是这样,前期投入必然很大。”沈良苦笑道,“不过一旦技术成熟,收益将是巨大的。”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刘建国走了进来,脸上挂着虚假的笑容。
“沈工程师,李博士,你们聊得这么热烈啊。”刘建国的语气有些阴阳怪气。
李雯看了看刘建国,礼貌地点了点头:“刘工程师,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大事,就是想提醒一下沈工程师。”刘建国走到沈良面前,“我听说你们要搞试验炉?你知道一台试验炉要多少钱吗?至少三十万!这可不是小数目。”
沈良平静地看着刘建国:“我当然知道成本不低,但是为了技术突破,这个投入是必要的。”
“必要?”刘建国冷笑一声,“沈工程师,你刚到部里,可能不太了解情况。三十万可以办很多实事,可以改善多少工人的生活条件。你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上面的领导会怎么看?”
李雯听不下去了:“刘工程师,技术投入和改善生活并不矛盾。只有技术进步了,我们的工业才能发展,工人的生活才能真正改善。”
“李博士说得轻巧。”刘建国转向李雯,“你们搞理论的当然不用考虑实际困难。但我们搞工程的就不一样了,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沈良站了起来,语气依然平和:“刘工程师,我理解你的担心。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怕花钱就放弃技术创新。再说,这个项目已经得到了部里的批准,资金问题自然会有安排。”
“批准是批准了,但能不能成功还是两说。”刘建国的话越来越刻薄,“万一失败了,这三十万就打水漂了。到时候责任谁来担?”
办公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紧张。
李雯感觉到了刘建国的敌意,而沈良则在心里暗暗警惕这个人会给自己制造什么麻烦。
就在这时,办公室外面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王部长的声音响起:“沈良在吗?有紧急情况!”
周院士接过报告,仔细查看起来。
看完报告后,周院士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这个数据…确实不错。抗拉强度、韧性、耐腐蚀性都有明显提升。”
听到周院士的肯定,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但周院士话锋一转:“不过,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如果要搞大型装备,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普通的特种钢,而是超高强度、超高韧性的特殊钢材。”
沈良眼睛一亮:“周院士,您是想说航空级别的钢材?”
“对!”周院士拍了拍沈良的肩膀,“看来你确实懂行。我们现在急需的,就是能够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的高温合金钢。”
“这个确实是技术难点。”沈良点头承认,“不过我有一些想法。”
周院士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沈良组织了一下语言:“传统的高温合金主要是在镍基础上添加各种元素。但是我觉得,可以尝试在钢基础上,通过精确控制晶粒结构,达到类似的效果。”
“钢基高温合金?”周院士眼前一亮,“这个思路倒是新颖。但是技术难度会很大。”
“确实很大。”沈良承认,“但如果成功了,成本会比镍基合金低很多,而且原材料更容易获得。”
周院士在会议室里踱了几步,然后突然停下来:“小沈,你有把握吗?”
“说完全有把握是假的。”沈良诚实地回答,“但是我愿意去试试。失败了大不了重新来,但如果成功了,意义就很大了。”
“好!”周院士用力点头,“就冲你这个劲头,我支持你!”
王部长见状也表态道:“既然周院士都支持,那我们部里更要全力配合。”
刘建国见形势不妙,连忙站出来说道:“可是,这种高难度的项目,万一失败了,损失会很大啊。”
“损失?”周院士冷哼一声,“现在我们被西方卡脖子,买一台设备要花几千万美元,这叫什么损失?如果我们自己能搞出来,节省的钱何止几千万!”
“可是风险…”刘建国还想说什么。
“做任何事都有风险!”王部长打断了他的话,“关键是要敢于承担风险。如果什么都怕风险,那我们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
沈良看着争论的几人,心中暗自思量。
他知道,要真正说服所有人,光靠嘴说是不够的,必须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来。
“各位领导,我有个提议。”沈良开口说道。
“你说。”王部长示意他继续。
“我希望能够先搞一个小规模的试验。用三个月时间,试制一批样品。如果效果好,我们再扩大规模。如果效果不好,我承担全部责任。”
周院士听了很赞赏:“这个提议很实际。先小试,再中试,最后工业化生产。这是搞科研的正确路子。”
“那就这么定了。”王部长拍板决定,“给你三个月时间,我们看成果说话。”
刘建国还想反对,但看到王部长和周院士都同意了,只好闭嘴不言。
“谢谢各位领导的信任。”沈良起身鞠躬,“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那你现在需要什么条件,尽管提。”王部长问道。
沈良沉思了一下:“首先,我需要一个独立的实验室,有完整的冶炼设备和检测设备。”
“这个没问题,我让后勤部门配合你。”
“其次,我需要十个人的研发团队,其中至少要有三个材料学博士。”
“人员的事情我来协调。”周院士主动说道,“我推荐几个我的学生给你。”
“太好了,谢谢周院士。”沈良感激地说道。
“还有什么要求?”王部长问。
“资金方面,我需要五十万的研发经费。”沈良报出了一个在1980年算是天文数字的金额。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五十万在这个年代确实是笔巨款,很多工厂一年的利润都没有这么多。
刘建国立刻跳出来反对:“五十万?你这是狮子大开口!”
“刘主任,您觉得五十万很多吗?”沈良冷静地反问,“西方一台设备就要几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几个亿。我们花五十万搞研发,如果成功了,节省的何止是五十万?”
王部长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五十万确实不少,但是如果真能搞出成果,这笔投资就值得。我批了!”
“王部长…”刘建国还想说什么。
“就这么定了!”王部长语气坚决,“搞科研就是要舍得投入。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沈良心中一阵激动。有了资金、人员和设备,他就能真正开始大展拳脚了。
“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沈良迫不及待地问道。
“明天就可以开始筹备。”王部长回答,“实验室的事情我让人马上安排,人员的事情周院士负责,资金明天就能到位。”
“太好了!”沈良兴奋地握拳。
周院士这时候走到沈良面前:“小沈,有句话我要提醒你。搞科研是个苦差事,要有心理准备。”
“我明白,周院士。”沈良点头回应,“我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那就好。”周院士欣慰地拍了拍沈良的肩膀,“我相信你能成功。”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又被推开了。
进来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子,穿着一身朴素的工作服,但掩盖不住她的美丽和知性气质。
“王部长,您找我?”女子礼貌地问道。
“小李来了。”王部长笑着介绍,“各位,这是我们部里的技术骨干李雯,材料学博士,也是我们这次要推荐给沈同志的团队成员之一。”
沈良转过身看向李雯,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李雯的眼睛很美,清澈明亮,透着一股坚毅和智慧。
“您好,我是沈良。”沈良主动伸出手。
“您好,沈工程师。”李雯握了握沈良的手,“听说您在特种钢方面有很大的突破,我很期待能和您一起工作。”
“我也很期待。”沈良真诚地说道。
刘建国看着这一幕,心中很不舒服。
他本来就对沈良不满,现在又看到李雯对沈良这么客气,更是嫉妒得要命。
要知道,李雯可是部里的红人,不仅人长得漂亮,能力也很强。
平时很多人都想接近她,但她都比较冷淡。现在却对一个初来乍到的小伙子这么热情,这让刘建国心里很不平衡。
“李博士,你对沈同志的项目有什么看法?”周院士问道。
李雯看了看桌上的文件,然后说道:“从理论上看,这个配方确实很有创新性。如果真能实现工业化生产,将是一个重大突破。”
“但是?”周院士听出了她话里的转折。
“但是技术难度确实很大。”李雯坦诚地说道,“特别是在精确控制方面,需要非常高的工艺水平。”
沈良点了点头:“李博士说得对。这确实是个挑战,但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我愿意参加这个项目。”李雯坚定地说道。
“太好了!”沈良高兴地说道,“有您这样的专家加入,我们的成功几率又增加了不少。”
刘建国看着两人的互动,心中的嫉妒越来越强烈。他决定要想办法给沈良制造一些麻烦。
“既然人员配备已经有了眉目,那我们就抓紧时间筹备吧。”王部长总结道,“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都要全力以赴。”
“是!”所有人齐声回答。
会议结束后,大家陆续离开了会议室。
沈良收拾着自己的文件,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斗志。
这时,李雯走到沈良身边:“沈工程师,我想和您详细讨论一下技术方案。您有时间吗?”
“当然有时间。”沈良立刻回答,“我们可以去我的办公室详细谈谈。”
两人一起走出了会议室,留下了面色阴沉的刘建国。
刘建国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发誓:沈良,你别高兴得太早。我一定要让你知道,在这里,不是谁都能随便成功的!沈良的办公室位于冶金部大楼的七层,虽然不大,但采光很好。他刚刚搬进来不久,办公桌上还摆着一些从钢铁厂带来的技术资料。
“请坐,李博士。”沈良给李雯倒了一杯热水,“咱们聊聊这个特种钢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李雯接过水杯,翻开手中的笔记本:“我仔细研究过您的配方,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讨论。首先是原材料的纯度控制,您提到的那些微量元素,在目前的工艺条件下很难做到精确配比。”
“确实如此。”沈良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单的流程图,“但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我们可以采用分步添加的方式,先熔炼基础钢液,再分批次加入特殊元素。”
李雯眼前一亮:“这个思路很有意思。但是温度控制怎么办?每次添加都会影响炉温,很难保持稳定。”
“这就需要改进现有的加热设备了。”沈良在图上又添了几笔,“我们可以在炉体上增加几个辅助加热点,通过精确控温来维持熔炼过程的稳定性。”
两人就这样一来一往地讨论着,李雯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
沈良发现这个女博士确实有水平,提出的问题都很专业,而且思维敏捷。
“还有一个问题,”李雯放下笔,“就是质量检测。这种特种钢的性能指标比普通钢材要求高得多,现有的检测设备可能不够精准。”
沈良摸了摸下巴:“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我们可以先用现有设备做初步检测,关键指标送到科学院的实验室去做精密测试。”
“那成本会很高。”李雯皱起了眉头。
“没办法,新技术的研发就是这样,前期投入必然很大。”沈良苦笑道,“不过一旦技术成熟,收益将是巨大的。”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刘建国走了进来,脸上挂着虚假的笑容。
“沈工程师,李博士,你们聊得这么热烈啊。”刘建国的语气有些阴阳怪气。
李雯看了看刘建国,礼貌地点了点头:“刘工程师,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大事,就是想提醒一下沈工程师。”刘建国走到沈良面前,“我听说你们要搞试验炉?你知道一台试验炉要多少钱吗?至少三十万!这可不是小数目。”
沈良平静地看着刘建国:“我当然知道成本不低,但是为了技术突破,这个投入是必要的。”
“必要?”刘建国冷笑一声,“沈工程师,你刚到部里,可能不太了解情况。三十万可以办很多实事,可以改善多少工人的生活条件。你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上面的领导会怎么看?”
李雯听不下去了:“刘工程师,技术投入和改善生活并不矛盾。只有技术进步了,我们的工业才能发展,工人的生活才能真正改善。”
“李博士说得轻巧。”刘建国转向李雯,“你们搞理论的当然不用考虑实际困难。但我们搞工程的就不一样了,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沈良站了起来,语气依然平和:“刘工程师,我理解你的担心。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怕花钱就放弃技术创新。再说,这个项目已经得到了部里的批准,资金问题自然会有安排。”
“批准是批准了,但能不能成功还是两说。”刘建国的话越来越刻薄,“万一失败了,这三十万就打水漂了。到时候责任谁来担?”
办公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紧张。
李雯感觉到了刘建国的敌意,而沈良则在心里暗暗警惕这个人会给自己制造什么麻烦。
就在这时,办公室外面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王部长的声音响起:“沈良在吗?有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