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内心一阵狂喜,但表面上依然保持着冷静:“王主任,我服从组织安排。”
“很好!”王主任满意地点头,“这次的项目事关国防安全,保密级别很高。你回去收拾一下行李,明天早上七点在厂门口集合。”
赵工程师脸色惨白,他知道自己这次彻底栽了。刚才那番恶意中伤,不仅没有打击到沈良,反而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张厂长心情复杂地看着沈良,既为厂里能出这样的人才而自豪,又担心失去这个技术骨干:“沈良,你这一去…什么时候能回来?”
“这个要看项目进度,短则半年,长则可能要一两年。”王主任如实回答。
会议室里的技术人员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能参与国家级的军工项目,这是多少工程师梦寐以求的机会!
散会后,沈良刚走出会议室,就被几个平时关系不错的同事围住了。
“老沈,你太厉害了!刚才那些技术问题,我们听得云里雾里的,你居然都能答出来!”小李激动地说。
“是啊,特别是那个动态调节理论,连军方的专家都说好,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老王也一脸佩服。
沈良笑了笑:“平时多看书,多思考呗。”
这时,一个尖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装什么装!不就是运气好被选中了吗?”
众人回头一看,是赵工程师的徒弟小陈。他平时仗着师傅的势力,在厂里横行惯了,现在看到师傅吃瘪,心里很不爽。
“小陈,你说话注意点。”老王皱眉道。
“我说什么了?”小陈梗着脖子,“他沈良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个小技术员,还真把自己当成专家了?”
沈良冷冷地瞥了他一眼:“有本事,你也拿个技术方案出来让军方看看。”
“你…”小陈被噎住了,涨红着脸说不出话来。
这时,张厂长走了过来,沉声说道:“小陈,你跟我来一下。”
小陈心里一慌,知道厂长是要找他算账了。刚才在会议上,他师傅的表现已经让厂长很不满,现在他再这样闹事,无疑是火上浇油。
“厂长,我…”
“别说了,跟我来。”张厂长的语气不容商量。
看着小陈垂头丧气地跟着厂长走远,周围的人都暗暗摇头。这师徒俩今天算是彻底完了。
晚上,沈良回到宿舍开始收拾行李。说是行李,其实也没什么可收拾的,这个年代的生活用品本来就简单。
正在整理东西的时候,门外传来敲门声。
“进来。”沈良说道。
门开了,进来的是老工人师傅刘大海。他手里拎着一个包袱,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
“小沈,听说你明天要跟军方的人走了?”
“是的,刘师傅。”沈良放下手中的东西,“您这么晚来,有什么事吗?”
刘大海把包袱放在桌上,慢慢打开:“这里面是我这些年收集的一些技术资料,还有几本外文的技术手册。虽然你的水平已经很高了,但多看看总没坏处。”
沈良心中一暖,这些老师傅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对技术的热爱和对后辈的关怀却是发自内心的。
“刘师傅,这太贵重了…”
“拿着吧。”刘大海摆摆手,“我一个老头子,留着也没用。你年轻有能力,能为国家做贡献,这些资料在你手里才能发挥作用。”
沈良郑重地接过包袱:“刘师傅,谢谢您!”
“别客气。”刘大海拍拍他的肩膀,“记住,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咱们是中国的工人,要为咱们国家的工业争光!”
“我记住了!”
刘大海走后,沈良打开包袱仔细查看。里面确实有不少好东西,有些甚至是他在后世都很难见到的珍贵技术资料。
其中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特别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是刘大海自己手写的技术心得,记录了几十年来在钢铁冶炼方面的经验和思考。
翻看着这些工整的字迹,沈良仿佛看到了一个老工人对技术的执着追求。这让他想起了后世那些默默无闻的技术工人,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中国的制造业才能一步步走向强大。
第二天一早,沈良提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厂门口。王主任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旁边停着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
“来了?上车吧。”王主任说道。
张厂长和几个同事也赶来送行。
“沈良,到了那边好好干,为咱们厂争光!”张厂长握着他的手说。
“厂长放心,我不会给厂里丢脸的。”
汽车启动了,沈良透过车窗看着越来越远的钢铁厂,心中百感交集。这里是他重生后的第一站,也是他重新开始的地方。
车子驶上了通往省城的公路。1980年的道路条件很差,坑坑洼洼的,车子颠簸得厉害。
王主任见沈良一直沉默,主动开口说道:“小沈,知道这次要去做什么项目吗?”
“不清楚,请王主任指示。”
王主任看了看周围,压低声音说:“这次的项目代号叫'钢铁长城',主要是为海军研发大型舰船用的特种钢材。你知道,咱们国家的海军装备一直比较落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高质量的特种钢材。”
沈良心中一动。特种钢材确实是制约中国军工发展的重要瓶颈。在后世,中国在这方面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追上国际先进水平。
“这个项目的难度很大,西方国家对我们技术封锁很严。”王主任继续说道,“但是上级领导决心很大,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把这个项目搞成功。”
“王主任,我有信心完成任务。”沈良坚定地说。
王主任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不过我要提醒你,项目组里的人都是各个单位的精英,个个都有真本事。你年纪轻,可能会有人不服你。到时候,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沈良明白他的意思。在这个年代,资历和年龄往往比能力更重要。一个二十多岁的小技术员,想要在一群老专家中间立足,确实不容易。
不过,他有的是办法对付这些质疑。毕竟,他掌握的是领先这个时代几十年的技术知识。
汽车在山路上颠簸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个隐蔽在山区里的军工基地。
基地的大门口站着荷枪实弹的哨兵,检查了证件后才放行。
进入基地,沈良被这里的规模震撼了。到处都是巨大的厂房和实验室,还有数不清的技术人员在忙碌着。
“这里就是'钢铁长城'项目的研发基地。”王主任介绍道,“整个项目投资超过5000万元,集合了全国最优秀的冶金专家。”
5000万!在1980年,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可见国家对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
王主任带着沈良来到一栋办公楼前:“走吧,先去见见项目负责人。”办公楼里灯火通明,走廊里到处都能听到激烈的讨论声。王主任带着沈良来到三楼一间会议室门口,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坐着十几个人,正围着一张铺满图纸的大桌子争论着什么。
“老陈,你这个方案根本行不通!按你这个配方,钢材的抗拉强度根本达不到要求!”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人拍着桌子说道。
“那你说怎么办?咱们试了二十多种配方了,都不理想!”被称为老陈的人也不甘示弱,“你倒是拿出个解决方案来啊!”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坐在主位上的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摆摆手,“大家都冷静一下,慢慢商量。”
王主任敲了敲门,推门而入:“老刘,我把新来的技术员带来了。”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沈良。
“这就是沈良同志。”王主任介绍道,“第一机械部直接调来的技术骨干。”
主位上的刘主任站起身来,是个身材高大、戴着眼镜的中年人:“欢迎欢迎!我是项目组负责人刘建国。”
沈良连忙上前握手:“刘主任好,我是沈良,请多指教。”
刘建国打量着沈良,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这个年轻人看起来也就二十出头,真的能胜任这么重要的项目吗?
“咦,这么年轻?”刚才争论最激烈的那个胡子男人走了过来,“小伙子,你今年多大了?”
“今年二十三。”沈良如实回答。
“二十三?”胡子男人哈哈大笑,“我当了三十年冶金工程师,都还在为这个项目头疼呢,你一个毛头小子能帮上什么忙?”
“很好!”王主任满意地点头,“这次的项目事关国防安全,保密级别很高。你回去收拾一下行李,明天早上七点在厂门口集合。”
赵工程师脸色惨白,他知道自己这次彻底栽了。刚才那番恶意中伤,不仅没有打击到沈良,反而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张厂长心情复杂地看着沈良,既为厂里能出这样的人才而自豪,又担心失去这个技术骨干:“沈良,你这一去…什么时候能回来?”
“这个要看项目进度,短则半年,长则可能要一两年。”王主任如实回答。
会议室里的技术人员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能参与国家级的军工项目,这是多少工程师梦寐以求的机会!
散会后,沈良刚走出会议室,就被几个平时关系不错的同事围住了。
“老沈,你太厉害了!刚才那些技术问题,我们听得云里雾里的,你居然都能答出来!”小李激动地说。
“是啊,特别是那个动态调节理论,连军方的专家都说好,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老王也一脸佩服。
沈良笑了笑:“平时多看书,多思考呗。”
这时,一个尖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装什么装!不就是运气好被选中了吗?”
众人回头一看,是赵工程师的徒弟小陈。他平时仗着师傅的势力,在厂里横行惯了,现在看到师傅吃瘪,心里很不爽。
“小陈,你说话注意点。”老王皱眉道。
“我说什么了?”小陈梗着脖子,“他沈良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个小技术员,还真把自己当成专家了?”
沈良冷冷地瞥了他一眼:“有本事,你也拿个技术方案出来让军方看看。”
“你…”小陈被噎住了,涨红着脸说不出话来。
这时,张厂长走了过来,沉声说道:“小陈,你跟我来一下。”
小陈心里一慌,知道厂长是要找他算账了。刚才在会议上,他师傅的表现已经让厂长很不满,现在他再这样闹事,无疑是火上浇油。
“厂长,我…”
“别说了,跟我来。”张厂长的语气不容商量。
看着小陈垂头丧气地跟着厂长走远,周围的人都暗暗摇头。这师徒俩今天算是彻底完了。
晚上,沈良回到宿舍开始收拾行李。说是行李,其实也没什么可收拾的,这个年代的生活用品本来就简单。
正在整理东西的时候,门外传来敲门声。
“进来。”沈良说道。
门开了,进来的是老工人师傅刘大海。他手里拎着一个包袱,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
“小沈,听说你明天要跟军方的人走了?”
“是的,刘师傅。”沈良放下手中的东西,“您这么晚来,有什么事吗?”
刘大海把包袱放在桌上,慢慢打开:“这里面是我这些年收集的一些技术资料,还有几本外文的技术手册。虽然你的水平已经很高了,但多看看总没坏处。”
沈良心中一暖,这些老师傅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对技术的热爱和对后辈的关怀却是发自内心的。
“刘师傅,这太贵重了…”
“拿着吧。”刘大海摆摆手,“我一个老头子,留着也没用。你年轻有能力,能为国家做贡献,这些资料在你手里才能发挥作用。”
沈良郑重地接过包袱:“刘师傅,谢谢您!”
“别客气。”刘大海拍拍他的肩膀,“记住,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咱们是中国的工人,要为咱们国家的工业争光!”
“我记住了!”
刘大海走后,沈良打开包袱仔细查看。里面确实有不少好东西,有些甚至是他在后世都很难见到的珍贵技术资料。
其中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特别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是刘大海自己手写的技术心得,记录了几十年来在钢铁冶炼方面的经验和思考。
翻看着这些工整的字迹,沈良仿佛看到了一个老工人对技术的执着追求。这让他想起了后世那些默默无闻的技术工人,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中国的制造业才能一步步走向强大。
第二天一早,沈良提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厂门口。王主任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旁边停着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
“来了?上车吧。”王主任说道。
张厂长和几个同事也赶来送行。
“沈良,到了那边好好干,为咱们厂争光!”张厂长握着他的手说。
“厂长放心,我不会给厂里丢脸的。”
汽车启动了,沈良透过车窗看着越来越远的钢铁厂,心中百感交集。这里是他重生后的第一站,也是他重新开始的地方。
车子驶上了通往省城的公路。1980年的道路条件很差,坑坑洼洼的,车子颠簸得厉害。
王主任见沈良一直沉默,主动开口说道:“小沈,知道这次要去做什么项目吗?”
“不清楚,请王主任指示。”
王主任看了看周围,压低声音说:“这次的项目代号叫'钢铁长城',主要是为海军研发大型舰船用的特种钢材。你知道,咱们国家的海军装备一直比较落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高质量的特种钢材。”
沈良心中一动。特种钢材确实是制约中国军工发展的重要瓶颈。在后世,中国在这方面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追上国际先进水平。
“这个项目的难度很大,西方国家对我们技术封锁很严。”王主任继续说道,“但是上级领导决心很大,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把这个项目搞成功。”
“王主任,我有信心完成任务。”沈良坚定地说。
王主任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不过我要提醒你,项目组里的人都是各个单位的精英,个个都有真本事。你年纪轻,可能会有人不服你。到时候,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沈良明白他的意思。在这个年代,资历和年龄往往比能力更重要。一个二十多岁的小技术员,想要在一群老专家中间立足,确实不容易。
不过,他有的是办法对付这些质疑。毕竟,他掌握的是领先这个时代几十年的技术知识。
汽车在山路上颠簸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个隐蔽在山区里的军工基地。
基地的大门口站着荷枪实弹的哨兵,检查了证件后才放行。
进入基地,沈良被这里的规模震撼了。到处都是巨大的厂房和实验室,还有数不清的技术人员在忙碌着。
“这里就是'钢铁长城'项目的研发基地。”王主任介绍道,“整个项目投资超过5000万元,集合了全国最优秀的冶金专家。”
5000万!在1980年,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可见国家对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
王主任带着沈良来到一栋办公楼前:“走吧,先去见见项目负责人。”办公楼里灯火通明,走廊里到处都能听到激烈的讨论声。王主任带着沈良来到三楼一间会议室门口,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坐着十几个人,正围着一张铺满图纸的大桌子争论着什么。
“老陈,你这个方案根本行不通!按你这个配方,钢材的抗拉强度根本达不到要求!”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人拍着桌子说道。
“那你说怎么办?咱们试了二十多种配方了,都不理想!”被称为老陈的人也不甘示弱,“你倒是拿出个解决方案来啊!”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坐在主位上的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摆摆手,“大家都冷静一下,慢慢商量。”
王主任敲了敲门,推门而入:“老刘,我把新来的技术员带来了。”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沈良。
“这就是沈良同志。”王主任介绍道,“第一机械部直接调来的技术骨干。”
主位上的刘主任站起身来,是个身材高大、戴着眼镜的中年人:“欢迎欢迎!我是项目组负责人刘建国。”
沈良连忙上前握手:“刘主任好,我是沈良,请多指教。”
刘建国打量着沈良,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这个年轻人看起来也就二十出头,真的能胜任这么重要的项目吗?
“咦,这么年轻?”刚才争论最激烈的那个胡子男人走了过来,“小伙子,你今年多大了?”
“今年二十三。”沈良如实回答。
“二十三?”胡子男人哈哈大笑,“我当了三十年冶金工程师,都还在为这个项目头疼呢,你一个毛头小子能帮上什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