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我们连图纸都没有啊-《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沈良心中暗暗冷笑,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凭借着前世的经验,他早就预料到这项技术会引起轰动,但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王局长,您太客气了。这只是我们一车间的一点小改进,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沈良谦逊地说道。

  “小改进?”王副局长几乎要跳起来,“沈工程师,您这话说得太谦虚了!这样的技术改造,足以让我们整个冶金行业都为之振奋!”

  围观的工人们也纷纷议论起来:“沈工程师真是厉害,这么复杂的技术改造说搞就搞成了。”

  “关键是效果这么好,省燃料还提高质量,简直是神了!”

  “我看张志强这回是彻底没话说了。”

  张志强听到这些议论,脸色铁青。

  他恶狠狠地瞪了沈良一眼,然后转身就要离开。

  “张工程师,别急着走啊。”沈良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玩味,“你刚才不是说要现场指导吗?怎么现在就要走了?”

  张志强脚步一顿,硬着头皮转过身来:“指导什么?你这个改造确实有点效果,但也就这样了。”

  “哦?”沈良挑了挑眉毛,“张工程师,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不妨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张志强被逼到了墙角,只能硬着头皮说:“这种改造虽然短期内有效果,但长期使用肯定会出问题。炉衬承受不了这么高的温度,用不了多久就会损坏。”

  “炉衬问题?”沈良笑了笑,“张工程师,你说得对,这确实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张志强以为抓住了把柄,立刻来劲了:“你看吧,我就说这个改造有问题!炉衬一旦损坏,维修成本会非常高,到时候得不偿失!”

  王副局长听了,也有些担忧:“沈工程师,张工程师说的有道理吗?”

  沈良不紧不慢地说:“张工程师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但他忽略了一个关键点。”

  “什么关键点?”马德成急忙问道。

  “我们的改造不仅仅是提高了燃烧效率,还优化了热流分布。”

  沈良指着炉子内部,“通过合理的燃烧器布局,我们让高温区域更加集中,反而减少了对炉衬的整体冲击。”

  李华山恍然大悟:“对啊!我刚才就觉得炉壁的温度分布比以前更均匀了!”

  沈良继续解释:“而且,我们还采用了分区供氧的技术,让燃烧更加充分,减少了局部过热的情况。这样一来,炉衬的使用寿命不仅不会缩短,反而会延长。”

  张志强的脸色更加难看了:“你这是理论推测,实际使用中未必如此!”

  “是吗?”沈良淡淡一笑,“那我们不如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什么实验?”张志强警惕地问道。

  “很简单,我们可以连续运行72小时,看看炉衬的损耗情况。”沈良胸有成竹地说,“如果炉衬损耗超过正常标准,我承认改造失败。如果没有,张工程师是不是该向大家道个歉?”

  张志强被这个提议搞得进退两难。

  如果拒绝,就显得他心虚;如果同意,万一沈良真的成功了,他的脸就彻底丢尽了。

  王副局长却很感兴趣:“这个提议不错!沈工程师,您有把握吗?”

  “百分之百的把握。”沈良斩钉截铁地说道。

  马德成激动地拍了拍手:“好!我们就进行72小时连续运行测试!”

  张志强见推脱不了,只能咬牙答应:“好!我倒要看看你这个改造能坚持多久!”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钢铁厂。

  工人们纷纷前来围观,大家都想看看这个年轻的技术员到底有多大本事。

  “我听说沈工程师要连续运行72小时,这可是个不小的挑战。”

  “张志强这回遇到对手了,沈工程师可不是好惹的。”

  “我看张志强这次是踢到铁板了。”

  厂长刘建国也赶到了现场。他拍了拍沈良的肩膀:“小沈,有把握吗?”

  “刘厂长,您就看好戏吧。”沈良自信地说道。

  刘建国点点头:“好!我相信你!”

  测试正式开始。沈良亲自操作,调节各项参数。

  改造后的炉子运行得异常平稳,温度控制精准,燃烧效率很高。

  第一个8小时过去了,炉子运行正常。

  第二个8小时过去了,各项指标依然稳定。

  张志强开始坐立不安,他不断地查看各种数据,希望能找到一些问题,但一切都显示改造是成功的。

  “张工程师,你怎么看起来有点紧张?”沈良故意问道。

  “我紧张什么?”张志强强装镇定,“现在才过去16个小时,后面还有56个小时呢!”

  “那我们就继续等着看。”沈良淡然一笑。

  到了第二天中午,测试已经进行了30多个小时。炉子不仅运行稳定,而且各项性能指标都超过了预期。

  王副局长一直在现场观察,他对沈良的技术水平越来越佩服:“沈工程师,您这个改造真的太了不起了!”

  “王局长,您过奖了。”沈良谦逊地说道,“这只是基础工作,真正的技术突破还在后面。”

  “还有更大的技术突破?”王副局长眼睛一亮,“沈工程师,您是说连铸技术?”

  沈良点点头:“正是。我们现在这个改造只是为连铸技术打基础,真正的革命性变化还在后头。”

  张志强听到这话,心里更加不安了。

  他知道连铸技术是当前冶金行业的前沿技术,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应用。

  如果沈良真的掌握了这项技术,那他在厂里的地位就彻底不保了。

  “沈工程师,连铸技术可不是开玩笑的。”张志强阴阳怪气地说,“这可是高精尖技术,不是谁都能搞得定的。”

  “张工程师说得对,连铸技术确实很复杂。”沈良不动声色地说,“不过,我已经有了初步的设计方案。”

  “什么?”张志强几乎要跳起来,“你已经有设计方案了?”

  “只是初步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沈良云淡风轻地说道。

  围观的工人们都被这个消息震住了。连铸技术在当时可是顶尖科技,如果沈良真的能搞出来,那就是轰动全国的大事件。

  “沈工程师,您真的有连铸技术的方案?”李华山激动地问道。

  “老李,你先别激动。”沈良笑了笑,“等这个测试结束,我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初步构想。”

  王副局长立刻来了精神:“沈工程师,您要是真的有连铸技术方案,我立刻向省里汇报!这可是国家急需的技术!”

  沈良心中暗笑,他知道钩子已经抛出去了,接下来就看鱼儿什么时候上钩。

  测试继续进行着。到了第三天上午,72小时终于到了。

  “停机检查!”沈良大声宣布。

  工人们立刻开始检查炉衬的损耗情况。

  结果让所有人都惊呆了——炉衬不仅没有额外损耗,反而因为燃烧更加充分,某些部位的积灰都被清理干净了。

  “不可能!”张志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沈良反问道,“张工程师,你是不是该履行承诺了?”

  张志强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万万没想到沈良的改造竟然如此成功。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只能硬着头皮说:“算你运气好。”

  “运气好?”沈良冷笑一声,“张工程师,技术问题可不是靠运气解决的。”

  王副局长也看不下去了:“张工程师,沈工程师的技术实力有目共睹,您应该承认人家的能力。”

  张志强被逼到了绝路,只能咬牙说道:“好吧,这次确实是我看走眼了。”

  “看走眼?”沈良步步紧逼,“张工程师,你刚才可是说要现场指导的,现在是不是该兑现承诺了?”

  张志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但在这么多人面前,他只能硬着头皮说:“沈工程师,您的技术确实很好,我向您道歉。”

  围观的工人们都看傻了。张志强在厂里一向眼高于顶,什么时候这么低声下气过?

  “张工程师,道歉就不必了。”沈良大度地说道,“我们都是为了厂子的发展,有不同意见很正常。”

  王副局长对沈良的表现更加满意了:“沈工程师,您不仅技术过硬,人品也很好。这样的人才,我们一定要重点培养!”

  刘建国也激动地说:“沈工程师,您为我们厂争了光!我决定,给您记一等功,奖金2000元!”

  2000元在1980年可是一笔巨款,相当于普通工人几个月的工资。工人们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谢谢刘厂长。”沈良淡然接受,“不过,比起奖金,我更希望能有机会实践我的连铸技术方案。”

  “连铸技术方案?”刘建国眼睛一亮,“沈工程师,您真的有这方面的技术?”

  “有一些想法,但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沈良说道,“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能组建一个技术小组,专门研究连铸技术。”

  王副局长立刻表态:“沈工程师,这个提议太好了!我可以代表市冶金局给予全力支持!”

  沈良心中暗暗得意,他知道自己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实现。

  凭借着前世的经验和技术储备,他要在这个时代掀起一场技术革命。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声音响起:“沈工程师,我对您的连铸技术很感兴趣。”

  众人回头一看,是省冶金厅的技术处处长李明华。

  他身材瘦削,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看起来很有学者风范。

  “李处长,您怎么来了?”王副局长有些意外。

  “我昨天就到了,一直在观察沈工程师的技术改造。”李明华推了推眼镜,“说实话,这种创新思路让我很震撼。”

  沈良心中一动,知道这是个重要人物。

  他客气地说:“李处长过奖了,只是一些小小的改进而已。”

  “小小的改进?”李明华摇头,“沈工程师,您可能不知道,就凭您这个燃烧优化技术,至少能让全省的钢铁产量提升5%以上。这可不是小数目!”

  刘建国激动得脸都红了:“李处长,您是说我们厂的技术能推广到全省?”

  “不仅是全省,甚至可能推广到全国!”李明华语气凝重,“但前提是沈工程师愿意配合。”

  沈良暗暗思索,他知道这是个机会,但也要谨慎处理。“李处长,技术推广我当然支持,但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李明华问道。

  “我希望能成立一个专门的技术攻关小组,专注于连铸技术的研发。”沈良说道,“这项技术的意义比燃烧优化更重大。”

  李明华眉头微皱:“沈工程师,连铸技术可不是开玩笑的。这是世界先进技术,西方国家对我们严格封锁。”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自主研发。”沈良语气坚定,“李处长,我可以先给您展示一个简单的模型。”

  “模型?”李明华来了兴趣,“在哪里?”

  “给我三天时间,我可以做出一个可运行的小型连铸模型。”沈良胸有成竹地说道。

  张志强在旁边冷笑:“沈工程师,连铸技术可不是做手工,您以为三天就能做出来?”

  “张工程师,您刚才不是已经被打脸了吗?”一个年轻工人忍不住说道。

  张志强脸色一红,但还是不服气:“燃烧优化和连铸技术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

  “是不是一个层次,三天后就知道了。”沈良淡然说道。

  李明华想了想,点头道:“好,我给您三天时间。如果您真的能做出连铸模型,我立刻向厅里汇报,申请专项资金支持。”

  “一言为定!”沈良伸出手。

  李明华握住他的手:“一言为定!”

  散会后,沈良立刻开始准备。他需要的材料并不复杂,主要是一些耐火材料、铜管、水泵等。

  “沈工,您真的能做出连铸模型?”跟着他的小王师傅有些忐忑不安,“这可是世界级的技术啊!”

  “小王,你要相信科学的力量。”沈良拍拍他的肩膀,“连铸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关键是工艺参数的控制。”

  “可是,我们连图纸都没有啊!”小王更加担心。

  “图纸?”沈良笑了,“图纸在这里。”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