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且不说就拉维他们现在的状态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
都已经投降了,刘仁轨实在是没必要对他们太过苛责。
所以刘仁轨很清楚,想要俘虏给你死心塌地的干活,单单凭借威压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奖赏才行。
这粮食就是刘仁轨给拉维的奖赏。
当听道刘仁轨没有丝毫犹豫的就将粮食拿了出来,拉维也是愣了一下。
他没想到这粮食要来的居然如此容易。
朝着刘仁轨恭恭敬敬行了一礼,拉维这才开口道:“多谢刘将军,我一定不会辜负刘将军对我们的好!”
闻言,刘仁轨却是摆摆手。
“本将军说过,只要认真做事,那好处自然是少不了你们。”
拉维躬身应是,随后在刘仁轨副将的带领下离开。
看着对方离开的背影,刘仁轨突然轻笑一声。
当所有的俘虏都交接完毕之后,刘仁轨便让人前往室利佛国传送消息,而自己则是带着拉维这一群俘虏直奔戒日国。
……
大唐,长安。
岭南加急的军报,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被送到李世民的案头。
这段时间剑南道军报不断,十三万大军已经先一步集结剑南道。
官道上到处都是运送粮食的队伍。
而自己先前派出去的先头部队,已经第一时间和戒日国的边军接战。
双方几番试探下来,大唐也对戒日国的军力有了一个直接的判断。
而这场大战即将爆发的时候,周围的一些国家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就连李世民在长安城都面见了好几位异国使臣了。
一番解释下来才让他们明白大唐这一次针对的并非是他们,而是戒日国。
可即便如此,周围的国家也有不少人是人心惶惶。
“陛下,南洋那边晋王的军报送来了。”
此话一出,正在大殿内陪同李世民处理政务的长孙无忌等人也是立马抬头看了过去。
正在翻看奏折的李世民一听这话,也是一把将太监手中有关李宽的军报拿了过来,仔细翻看了一会儿之后,那李世民脸上紧张的神色这才慢慢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副羡慕的样子。
这脸上表情的变化,直接就把长孙无忌等人给看愣了。
“陛下?”
轻唤一声,李世民这才回过神来,随即抬头看向长孙无忌。
“辅机,怎么了?”
长孙无忌带着几分担忧的看着李世民,开口问道:“陛下,晋王在折子里说了什么,您怎么这么一副表情?”
闻言,李世民轻笑一声,顺手将那手中的军报递给了几人。
“朕只是有些感慨罢了,自武德九年之后,朕就再没有领兵出征过了,而是多年了,倒是这老二越来越像朕了。”
“他又在南洋打了个大胜仗。”
众人一边听着李世民的感慨,一边看着手中的军报,虽然说内容不多,但看过之后便是他们也有些感慨起来。
这晋王确实是太像陛下了。
只要开战,那必然是获胜。
这一次居然又搞出来一个叫水雷的东西,这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我大唐有陛下和晋王在,也是我大唐之福,万民之福。”
“陛下应该高兴才对。”
听到这话的李世民也是点了点头,开口道:“辅机说的不错,朕确实是应该高兴才对,毕竟我大唐也有太子和晋王这样的皇子,对我大唐来说确实是眷顾了。”
这一次让李世民欣慰的不仅仅是李宽,还有李承乾。
身为大唐的继承人不知兵在李世民看来是很大的缺陷,虽然说李承乾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坐稳江山,让大唐开始稳定的发展,但李世民很清楚,内政是最主要的不假,但兵事也极为重要。
这些年他不断的培养李承乾在军中的能力,朝中老臣数得上号的军中将领,无论是智谋还是武力超群的,他都在让李承乾接触。
如今南洋诃陵国这一战,他虽然没有在现场观看,但根据军报中所呈现出来的内容,李承乾还是有一些手段的。
起码程知节那性子,他都能够用得了,还能用的不错,对李世民来说就已经是一件好事儿了。
“承乾这一次表现也算是不错,朕心甚慰,你们说说,应该如何奖赏太子?”
一听这话,长孙无忌等人也是愣了一下,看向李承乾的眼神多了几分诧异。
这问题他们还真的没有想过。
而且李世民这奖赏来的实在是有些太过让人意外了。
“陛下,这突然间这么一问,臣等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但既然太子殿下有功,还是军功,依照惯例还是要重赏的。”
李世民微微颔首,手有一下没一下的在膝盖上点着,长孙无忌等人见状,也是大气也不敢喘,只是一味低着脑袋等候李世民开口。
片刻之后,那李世民才轻捏胡须,缓缓说道:“朕决意将十二卫中的六卫划归太子节制。”
此话一出,长孙无忌等人便齐刷刷的抬起头来看向李世民,眼神中尽是不可思议的神色。
十二卫制度自北周确立,隋朝完善,他大唐更是继承之后发扬光大。
其以“卫”统“府”,兼具禁军与府兵管理职能,负责京师宿卫并遥领各地军府,天下六百多个折冲府,全都归其统领。
李世民这突然将其中六卫拿出来交给太子李承乾节制,也就是将天下一半的兵马交给了太子。
这意义可不是一般的大!
长孙无忌眼睛转了转,心中瞬间思忖了起来,片刻后才看着李世民小心翼翼说道:“陛下,这么做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见臣子有些迟疑,李世民笑了笑。
“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是想说朕尚且在位,突然将这么多的兵马交给太子不太妥当是吧?”
臣子不语,但低着脑袋没有反驳,那就是默认了这说法。
李世民扫了一眼几人,随即开口道:“朕身体还好得很,活个二三十年不成问题,但大唐却不能一直裹足不前,有些事儿朕不能全都做了,那样后代子孙只会代代平庸,朕也该给太子一些机会了。”
且不说就拉维他们现在的状态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
都已经投降了,刘仁轨实在是没必要对他们太过苛责。
所以刘仁轨很清楚,想要俘虏给你死心塌地的干活,单单凭借威压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奖赏才行。
这粮食就是刘仁轨给拉维的奖赏。
当听道刘仁轨没有丝毫犹豫的就将粮食拿了出来,拉维也是愣了一下。
他没想到这粮食要来的居然如此容易。
朝着刘仁轨恭恭敬敬行了一礼,拉维这才开口道:“多谢刘将军,我一定不会辜负刘将军对我们的好!”
闻言,刘仁轨却是摆摆手。
“本将军说过,只要认真做事,那好处自然是少不了你们。”
拉维躬身应是,随后在刘仁轨副将的带领下离开。
看着对方离开的背影,刘仁轨突然轻笑一声。
当所有的俘虏都交接完毕之后,刘仁轨便让人前往室利佛国传送消息,而自己则是带着拉维这一群俘虏直奔戒日国。
……
大唐,长安。
岭南加急的军报,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被送到李世民的案头。
这段时间剑南道军报不断,十三万大军已经先一步集结剑南道。
官道上到处都是运送粮食的队伍。
而自己先前派出去的先头部队,已经第一时间和戒日国的边军接战。
双方几番试探下来,大唐也对戒日国的军力有了一个直接的判断。
而这场大战即将爆发的时候,周围的一些国家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就连李世民在长安城都面见了好几位异国使臣了。
一番解释下来才让他们明白大唐这一次针对的并非是他们,而是戒日国。
可即便如此,周围的国家也有不少人是人心惶惶。
“陛下,南洋那边晋王的军报送来了。”
此话一出,正在大殿内陪同李世民处理政务的长孙无忌等人也是立马抬头看了过去。
正在翻看奏折的李世民一听这话,也是一把将太监手中有关李宽的军报拿了过来,仔细翻看了一会儿之后,那李世民脸上紧张的神色这才慢慢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副羡慕的样子。
这脸上表情的变化,直接就把长孙无忌等人给看愣了。
“陛下?”
轻唤一声,李世民这才回过神来,随即抬头看向长孙无忌。
“辅机,怎么了?”
长孙无忌带着几分担忧的看着李世民,开口问道:“陛下,晋王在折子里说了什么,您怎么这么一副表情?”
闻言,李世民轻笑一声,顺手将那手中的军报递给了几人。
“朕只是有些感慨罢了,自武德九年之后,朕就再没有领兵出征过了,而是多年了,倒是这老二越来越像朕了。”
“他又在南洋打了个大胜仗。”
众人一边听着李世民的感慨,一边看着手中的军报,虽然说内容不多,但看过之后便是他们也有些感慨起来。
这晋王确实是太像陛下了。
只要开战,那必然是获胜。
这一次居然又搞出来一个叫水雷的东西,这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我大唐有陛下和晋王在,也是我大唐之福,万民之福。”
“陛下应该高兴才对。”
听到这话的李世民也是点了点头,开口道:“辅机说的不错,朕确实是应该高兴才对,毕竟我大唐也有太子和晋王这样的皇子,对我大唐来说确实是眷顾了。”
这一次让李世民欣慰的不仅仅是李宽,还有李承乾。
身为大唐的继承人不知兵在李世民看来是很大的缺陷,虽然说李承乾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坐稳江山,让大唐开始稳定的发展,但李世民很清楚,内政是最主要的不假,但兵事也极为重要。
这些年他不断的培养李承乾在军中的能力,朝中老臣数得上号的军中将领,无论是智谋还是武力超群的,他都在让李承乾接触。
如今南洋诃陵国这一战,他虽然没有在现场观看,但根据军报中所呈现出来的内容,李承乾还是有一些手段的。
起码程知节那性子,他都能够用得了,还能用的不错,对李世民来说就已经是一件好事儿了。
“承乾这一次表现也算是不错,朕心甚慰,你们说说,应该如何奖赏太子?”
一听这话,长孙无忌等人也是愣了一下,看向李承乾的眼神多了几分诧异。
这问题他们还真的没有想过。
而且李世民这奖赏来的实在是有些太过让人意外了。
“陛下,这突然间这么一问,臣等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但既然太子殿下有功,还是军功,依照惯例还是要重赏的。”
李世民微微颔首,手有一下没一下的在膝盖上点着,长孙无忌等人见状,也是大气也不敢喘,只是一味低着脑袋等候李世民开口。
片刻之后,那李世民才轻捏胡须,缓缓说道:“朕决意将十二卫中的六卫划归太子节制。”
此话一出,长孙无忌等人便齐刷刷的抬起头来看向李世民,眼神中尽是不可思议的神色。
十二卫制度自北周确立,隋朝完善,他大唐更是继承之后发扬光大。
其以“卫”统“府”,兼具禁军与府兵管理职能,负责京师宿卫并遥领各地军府,天下六百多个折冲府,全都归其统领。
李世民这突然将其中六卫拿出来交给太子李承乾节制,也就是将天下一半的兵马交给了太子。
这意义可不是一般的大!
长孙无忌眼睛转了转,心中瞬间思忖了起来,片刻后才看着李世民小心翼翼说道:“陛下,这么做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见臣子有些迟疑,李世民笑了笑。
“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是想说朕尚且在位,突然将这么多的兵马交给太子不太妥当是吧?”
臣子不语,但低着脑袋没有反驳,那就是默认了这说法。
李世民扫了一眼几人,随即开口道:“朕身体还好得很,活个二三十年不成问题,但大唐却不能一直裹足不前,有些事儿朕不能全都做了,那样后代子孙只会代代平庸,朕也该给太子一些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