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打猎满载而归-《重回八零,不当冤种,白月光一家急疯了》

  真想打猎的话,手里没把枪可不行。”王永康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这话倒是不假,”杨承宇接过话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枪哪那么好弄,价钱也不便宜,我看啊,买把猎弓或者弩弓反倒更合适些。”

  在他看来,枪声太响,相比之下,弩弓就要理想得多。

  弩弓威力足够,用于打猎完全够用,关键是它比较安静。

  也就遇到野猪、黑熊或者老虎这类猛兽时,才更适合用枪。

  这不仅是因为枪的威力强,还因为枪声响亮,即便没打中,也能靠声音把这些猛兽吓跑。

  王永康看了看手中的土铳,也觉得它用起来不太顺手。

  每次射击之后,都得重新装填弹药,实在是麻烦。

  他心想,要是能用上民兵队的五六半就好了,那可是用子弹的,打在动物身上就一个伤口。

  但王永康心里明白,想买一把五六半谈何容易。现在一把五六半就得五六百块,子弹也不便宜。

  他很清楚,那些经验丰富的猎人都常常空手而归,像他这种经验不足的,就更难有收获了。

  就算一个月能赚三十块,也得攒上一两年才能凑够买枪的钱。

  况且要是靠土铳都能赚不少钱,那还有必要花大价钱去买五六半吗?

  这么一想,杨承宇说的猎弓确实更适合打猎。

  他寻思着,如果杨承宇买猎弓,他就凑钱也买一把。

  杨承宇能用猎弓打猎,他相信自己肯定也可以。

  正思索着,他就听到安以沫喊道:“承宇哥,那边有黄精,要不要去挖呀?”

  杨承宇顺着安以沫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说道:“当然要挖。”

  说着,杨承宇放下狍子,朝着黄精所在的位置走去。

  挖完那两株黄精后,杨承宇又发现了一株野生山药。

  不过他没打算挖这山药,挖山药太耗费时间,而且价格也不高。

  把黄精放进背篓后,杨承宇他们便继续赶路了。

  杨承宇的计划是登上山顶,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决定何时返回。

  就在快要登顶的时候,杨承宇看到常青兴奋起来。

  很明显,它又察觉到了什么。紧接着,杨承宇就听到了野猪的哼唧声。显然,常青发现的是野猪。

  王永康也听到声音了,赶忙问道:“是野猪,咱们打不打?”毕竟他手里只有一把土铳,打野猪实在太危险了,要是被野猪伤到,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杨承宇犹豫了一下,然后才说道:“不打了,咱们武器有限,先下山吧。有一只狍子,今天的收入也不会少。”

  王永康点头表示同意,他也不赞同冒险。至于安以沫,她向来都是听杨承宇的。

  “常青,回家。”杨承宇喊了一声,把常青叫了回来。

  常青听到杨承宇的指令,立刻扭头跑了回来。

  在执行命令方面,常青非常给力。

  三人没有停留,迅速朝着山下走去。

  野猪的具体情况不明,杨承宇担心耽搁久了会被野猪追上。

  如果只有他自己,他或许还敢冒险一试。

  但现在带着安以沫,求稳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他力气大、反应快,还能利用储物空间,可带着其他人,就没办法使用储物空间了。

  好在野猪并没有追上来,走了一段路后,杨承宇他们放慢了脚步。

  “咱们从这边的山坳走,看看下山途中能不能再有什么发现。”杨承宇带着大家选择了一条新路。

  山坳这类地方通常会有水源,而有水源的地方就容易发现动物的踪迹。

  进入山坳没多久,常青就闻到了一些动物的气息。

  杨承宇也看到了一些兽道的痕迹,于是开始留意起四周。

  只要发现粪便,就能判断出是什么动物留下的。

  没过多久,常青在一处地方停了下来。这里的泥土明显被翻过,而且看起来还比较新鲜。

  “这是什么痕迹呀?”安以沫好奇地问道。

  “这是动物觅食留下的痕迹,它们把植物的根茎挖出来了。”杨承宇解释道。

  他蹲下身子,用手指捻了捻翻开的泥土,“还很湿润,应该没过两个时辰。”

  他拨开旁边的草丛,露出几枚清晰的爪印。这些爪印前宽后窄,趾间还有蹼状的痕迹。

  “应该是猪獾!”杨承宇做出了判断。

  可惜这个地方还是超出了他天穹之瞳的使用范围,不然就可以直接通过词条来确定了。

  王永康兴奋地说:“这么说,咱们今天还能抓到猪獾?”

  杨承宇看了看四周,然后说道:“不好说,看看常青能不能找到吧。”

  常青顺着气味,一边走一边嗅着。就这样,陆陆续续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杨承宇终于发现了猪獾的洞穴。

  这个地方已经在他天穹之瞳的使用范围内了,出现了【一处猪獾的藏身洞穴】的词条。

  这个洞穴隐藏得很好,如果不是有猎犬,还真难发现。

  大多数野生动物都会隐藏和伪装自己的洞口。

  “是猪獾吧?”王永康看着被常青找到的洞口,满脸笑意地问道。

  原本他以为今天打到狍子就已经很厉害了,没想到下山的时候居然还能发现猪獾的洞穴。

  “嗯,从痕迹看应该是。”杨承宇放下还未断气的狍子,“常青,找找还有没有其他洞口。”杨承宇对常青说道。

  安以沫立刻拿出柴刀,开始清理洞口周围的铁芒萁,这样才能方便熏烟。

  这个地方植被较为茂密,必须清理一下。等安以沫清理完,常青也找到了另一个洞口。

  王永康马上用泥土把洞口堵住,只留一个小口用来通烟雾。

  他们已经有经验了,处理起来也越来越熟练。不一会儿,杨承宇就引燃火焰开始熏烟。

  用扇子扇了几下,洞内很快就有了动静。

  显然,里面的猪獾被烟雾逼得开始往出口逃窜。

  “出来了。”守在洞口的王永康兴奋地喊道。

  “不知道有几只。”他抓住卡在洞口的猪獾,把它从里面提了出来。

  安以沫接替王永康的位置,伸手准备抓下一只。

  刚准备好,一只猪獾就蹿了出来。

  安以沫眼疾手快,直接抓住猪獾的脖子,把它提了出来。这两只猪獾个头都不小,都有十斤出头。

  烟雾从出口冒出来,但并没有看到第三只猪獾钻出来。似乎就只有两只。

  等那两只猪獾都被绑好,套上杨承宇编的防咬套后,还是没有第三只出现。

  很明显,这一窝就两只,或者说洞里就只有两只。

  “就两只啊,会不会其他的被熏死在里面了?”王永康有些不甘心地说道。

  杨承宇看了看常青,然后说:“应该是,常青都没去扒拉洞口。”常青不仅能听到洞内的声音,还能闻到气味,如果真还有猪獾,它肯定会有反应。

  “太少了,要是有四五只就好了。”王永康看了看背篓里的猪獾。毕竟一斤一块钱,多一只就能多赚十几块。

  “两只也不错了,毕竟还有一只狍子呢。”说着,杨承宇扛起狍子。安以沫也很满足,毕竟这一趟收获不算少。

  “走,回家。”王永康背起背篓。三个人继续朝着山下走去。

  此时已经下午四点多了,他们必须加快脚步。三人没有停留,快步往家的方向赶去。

  等到六点的时候,他们才停下来吃晚饭。

  为了这次进山,王永康不仅带上了手电筒,还带了煤油灯。

  点上煤油灯后,三个人拿着馒头,边吃边休息。

  “杨承宇,你说咱们到家得几点啊?”王永康问道。他很羡慕杨承宇有一块怀表,有了怀表就能随时知道时间。

  “少说也得10点吧。”杨承宇给出了一个时间。

  “这么晚啊,那回去就该睡觉了,明天还得去县里卖狍子呢。

  也不知道这狍子一斤能卖多少钱,要是能卖一块钱,那咱们可就发财了。”

  说着,王永康看了看杨承宇旁边的那只狍子。

  它还活着,伤口早就止血了,不过看起来十分萎靡,也不知道能不能撑到明天早上。

  “不好说,但肯定卖不到一块钱。”杨承宇直言道。一斤一块,或许过两年能达到这个价格。

  毕竟现在经济越来越好,老百姓手里的钱也会越来越多,等到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那应该能有五毛吧?”王永康接着说。如果是五毛一斤,一只狍子也能卖二十几块。

  再加上两只猪獾二十几斤,那就是四十几块。这样算下来,他照样能分到十块左右。

  “希望有吧。”杨承宇一边说,一边想着下次要把其他动物的价格都打听清楚。

  这样打猎的时候,大概就能知道一趟能赚多少钱了。

  聊了一会儿,杨承宇找了个借口走开了。

  他从储物空间里拿出几个馒头,想让自己吃饱些。

  过了十几分钟,他们再次出发回家。

  到家的时间比杨承宇预计的要早一些。九点半的时候,他们就回到了家。

  杨家上下都还没歇息,一家人都在屋里等着杨承宇和安以沫归来。

  虽说他俩进山时就说了晚上会回得很晚,可家里人终究还是放不下心。

  “二哥,你们今儿个逮着山鼠了吗?”杨承泽好奇地问。只因天太黑,他瞧不清杨承宇肩头扛着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打了只狍子。”杨承宇说着,便把肩上的狍子放了下来。

  “狍子?”

  “二哥,你竟然打了这么大一只狍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