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再逮着五六只山鼠,他今儿说不定就能分到两块钱。
这地方植被本就不密,山鼠洞其实不难找。
“你看这洞不大,不是山鼠就是蛇,反正都能用烟熏出来。”杨承宇随口说了句。
“对,再找找别的洞口。”王永康来了兴致,连忙应道。
“跟着常青就行,它早就熟门熟路了。”杨承宇道。
常青确实有经验,嗅了嗅周遭,立马就动了起来。
很快,它就找到了第二个洞口。
这个山鼠洞仅有两个洞口,并没有第三个。
堵住部分洞口后,杨承宇直接用烟熏。
他一边熏,一边用扇子扇风。为了熏山鼠,他特地带上了扇子。
过了一两分钟,烟雾就弥漫了整个山鼠洞,迫使里面的山鼠往出口逃窜。
有常青守着,山鼠根本没机会逃脱。哪怕侥幸从洞口蹿出,也会被常青抓住。
“才三只,就没了吗?”王永康有些不甘心,还去挖了挖洞口。
可惜,没再看到其他山鼠的影子。
“应该就这些了,山鼠窝有大有小,有的窝里就一只。”杨承宇解释道。他又没有透视眼,洞里啥情况他也看不到。
虽然只有三只山鼠,但其中一只两斤多重,另外两只也有一斤多,都挺肥硕。
杨承宇把山鼠的牙齿掰断后,安以沫就把它们的四肢绑起来,放进杨承宇的背篓里。
三个人当中,杨承宇力气最大,所以背重物的活儿就交给他。
杨承宇觉得,自己背个两百斤不在话下。
三人趁机休息了五分钟,接着继续赶路。
论耐力,人类比大多数动物都要强。
没走多久,他们就听到了麻雀的叫声。
于是,三人赶忙朝着麻雀的方向走去。
之前才打了两只麻雀,实在太少,连一盘菜都凑不齐。
走了几米,他们便看到了一群麻雀。
杨承宇和安以沫相互比划了一下,各自拿出弹弓瞄准麻雀。
接着,安以沫数了三个数,两人同时射出石子。
“中了,都中了,你们小两口可真厉害啊。”王永康兴奋地喊道。
与此同时,常青也蹿了出去,准备去叼麻雀。
其他麻雀已经飞走了,不然杨承宇还想再多射几只。
快步跟上后,杨承宇发现了一种植物。
【一株生长多年的黄精】
“怎么啦?”安以沫见杨承宇停下脚步,便随口问道。
“发现了一株黄精,不知道有没有人收购。”
“把药锄给我,我来挖。”杨承宇觉得这黄精值得挖回去,就算卖不了钱,也能给家里人吃。
“黄精?”安以沫有些疑惑地看了杨承宇一眼,随后从背篓里拿出药锄。
“对,这就是黄精,有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的功效。”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能卖点钱。”说着,杨承宇就动手挖了起来。
“承宇哥,你居然还能辨认草药啊?”安以沫一脸惊讶地看着杨承宇。
“嗯,能认出一些,我看过一些医书。”杨承宇解释道。
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天穹之瞳能认识所有药材。不过关于植物的功效,就得靠知识储备了。有机会的话,确实可以买本《本草纲目》回来看看。
自从服用了身体强化剂,他的记忆力也变好了,背这些内容应该会轻松不少。
这几年,他还是想经常在山里赶山打猎,不太想太早离开家乡。外面的世界也没那么精彩,还是在山里过过小日子更有意思。
安以沫认真观察黄精的样子,把它记在心里。她的记忆力一直不错,只是没机会上学。
“你们在挖什么呢?”王永康带着两只麻雀回来,看到杨承宇在挖东西,便问了一句。
“黄精,一种药材。”杨承宇解释道。
“你还认识药材啊?”王永康同样十分惊讶。在他印象里,杨承宇可没这本事。
“认识一些,你要是去看看《本草纲目》,也能认出不少药材。”杨承宇微笑着说。
“可算了吧,我一看到书头就大。”王永康连忙摆手,露出痛苦的表情。要是他学习好,也不用待在家里了。
他爹王民德很重视教育,一心想送孩子上大学。
可惜他实在没什么学习天赋。他们家也就老三张长明能学进去,成绩还不错,有机会上高中考大学。
“这药材能卖钱吗?”王永康接着问道。
“应该能卖,你要是遇到了也可以自己挖,挖药材各挖各的就行。”杨承宇认真地说。
挖药不像打猎,不需要相互配合,发现了就能直接挖。
“嗯,我也认认。”说着,他便观察起杨承宇挖好的黄精。
“这东西,长得跟姜挺像的啊。”
杨承宇点点头,说道:“确实很像,有些地方叫它老虎姜,或者山黄姜。”
“原来这个就是老虎姜啊,我听爷爷说过,以前地主很爱吃这玩意儿,应该能卖钱吧。”王永康开心地说。
说完,他便四处张望,也想挖黄精。可惜,他没有天穹之瞳,眼神也不太好,啥都没发现。
“承宇哥,你看看那边那株是不是?”安以沫指向几米开外的地方。
杨承宇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看到了黄精头顶的词条。
“是,你这眼神可真好。”杨承宇开心一笑,二话不说就朝那株黄精走去。
这玩意儿,大概率有人收购。多挖一些,明天就可以拿到镇上或者县里问问。
要是价格合适,倒也是个赚钱的法子。
接连挖了几棵黄精后,杨承宇他们继续赶路。
今天的主要目的是打猎,杨承宇希望能打到一些大型动物。
要是能打到,哪怕单价低,也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好累啊,咱们歇会儿吧。”王永康气喘吁吁地扶着一棵树,实在不想再走了。
为了早点赶到目的地,一路上大家都走得很快,所以王永康体力有些跟不上了。
杨承宇拿出怀表看了一眼,已经12点11分了。
“大家休息会儿,然后吃午饭吧。”说着,杨承宇摘下头上的斗笠放在地上。
安以沫坐下来,拿出今天早上带的馒头。
“你们还有馒头啊?”王永康顿时两眼放光。
他知道杨家最近日子过得不错,但没想到居然能吃上馒头这么好的东西。
“来,长贵哥,你尝尝我做的馒头怎么样。”说着,杨承宇递给王永康一个馒头。
“这怎么好意思……”王永康咽了咽口水。
“这有啥,别跟我客气,一个馒头而已。”杨承宇直接把馒头塞到王永康手里。
“那我就不客气了。”王永康憨厚地笑了笑,想着手都碰到馒头了,也不好再还回去。
“好香,好软,原来馒头吃起来是这种感觉啊。”咬了一口后,王永康不禁赞叹道。
“热乎的时候更香更软。下次,让你吃个热的。”杨承宇很大方地说。
在农村,像王永康这样没吃过馒头的人不在少数。
现在的日子着实艰苦,大家都在温饱线上挣扎。能吃顿饱饭,吃点好的,就能感到幸福。
但这点幸福感,也得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得到。不努力的话,被饿死也是常有的事。
王永康啃着手里的馒头,眼神却不由自主地瞟向一旁的杨承宇,满是羡慕。
他心里直犯嘀咕:前阵子还跟自己一块儿啃地瓜米呢,这才几天功夫,杨承宇家就吃上白馒头了?
要说捕鱼、摸甲鱼这些营生,他也没少干,可日子还是老样子。都是一样忙活,咋差别就这么明显呢?
琢磨来琢磨去,王永康打定了主意:不管咋说,得跟紧了杨承宇。
这地方植被本就不密,山鼠洞其实不难找。
“你看这洞不大,不是山鼠就是蛇,反正都能用烟熏出来。”杨承宇随口说了句。
“对,再找找别的洞口。”王永康来了兴致,连忙应道。
“跟着常青就行,它早就熟门熟路了。”杨承宇道。
常青确实有经验,嗅了嗅周遭,立马就动了起来。
很快,它就找到了第二个洞口。
这个山鼠洞仅有两个洞口,并没有第三个。
堵住部分洞口后,杨承宇直接用烟熏。
他一边熏,一边用扇子扇风。为了熏山鼠,他特地带上了扇子。
过了一两分钟,烟雾就弥漫了整个山鼠洞,迫使里面的山鼠往出口逃窜。
有常青守着,山鼠根本没机会逃脱。哪怕侥幸从洞口蹿出,也会被常青抓住。
“才三只,就没了吗?”王永康有些不甘心,还去挖了挖洞口。
可惜,没再看到其他山鼠的影子。
“应该就这些了,山鼠窝有大有小,有的窝里就一只。”杨承宇解释道。他又没有透视眼,洞里啥情况他也看不到。
虽然只有三只山鼠,但其中一只两斤多重,另外两只也有一斤多,都挺肥硕。
杨承宇把山鼠的牙齿掰断后,安以沫就把它们的四肢绑起来,放进杨承宇的背篓里。
三个人当中,杨承宇力气最大,所以背重物的活儿就交给他。
杨承宇觉得,自己背个两百斤不在话下。
三人趁机休息了五分钟,接着继续赶路。
论耐力,人类比大多数动物都要强。
没走多久,他们就听到了麻雀的叫声。
于是,三人赶忙朝着麻雀的方向走去。
之前才打了两只麻雀,实在太少,连一盘菜都凑不齐。
走了几米,他们便看到了一群麻雀。
杨承宇和安以沫相互比划了一下,各自拿出弹弓瞄准麻雀。
接着,安以沫数了三个数,两人同时射出石子。
“中了,都中了,你们小两口可真厉害啊。”王永康兴奋地喊道。
与此同时,常青也蹿了出去,准备去叼麻雀。
其他麻雀已经飞走了,不然杨承宇还想再多射几只。
快步跟上后,杨承宇发现了一种植物。
【一株生长多年的黄精】
“怎么啦?”安以沫见杨承宇停下脚步,便随口问道。
“发现了一株黄精,不知道有没有人收购。”
“把药锄给我,我来挖。”杨承宇觉得这黄精值得挖回去,就算卖不了钱,也能给家里人吃。
“黄精?”安以沫有些疑惑地看了杨承宇一眼,随后从背篓里拿出药锄。
“对,这就是黄精,有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的功效。”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能卖点钱。”说着,杨承宇就动手挖了起来。
“承宇哥,你居然还能辨认草药啊?”安以沫一脸惊讶地看着杨承宇。
“嗯,能认出一些,我看过一些医书。”杨承宇解释道。
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天穹之瞳能认识所有药材。不过关于植物的功效,就得靠知识储备了。有机会的话,确实可以买本《本草纲目》回来看看。
自从服用了身体强化剂,他的记忆力也变好了,背这些内容应该会轻松不少。
这几年,他还是想经常在山里赶山打猎,不太想太早离开家乡。外面的世界也没那么精彩,还是在山里过过小日子更有意思。
安以沫认真观察黄精的样子,把它记在心里。她的记忆力一直不错,只是没机会上学。
“你们在挖什么呢?”王永康带着两只麻雀回来,看到杨承宇在挖东西,便问了一句。
“黄精,一种药材。”杨承宇解释道。
“你还认识药材啊?”王永康同样十分惊讶。在他印象里,杨承宇可没这本事。
“认识一些,你要是去看看《本草纲目》,也能认出不少药材。”杨承宇微笑着说。
“可算了吧,我一看到书头就大。”王永康连忙摆手,露出痛苦的表情。要是他学习好,也不用待在家里了。
他爹王民德很重视教育,一心想送孩子上大学。
可惜他实在没什么学习天赋。他们家也就老三张长明能学进去,成绩还不错,有机会上高中考大学。
“这药材能卖钱吗?”王永康接着问道。
“应该能卖,你要是遇到了也可以自己挖,挖药材各挖各的就行。”杨承宇认真地说。
挖药不像打猎,不需要相互配合,发现了就能直接挖。
“嗯,我也认认。”说着,他便观察起杨承宇挖好的黄精。
“这东西,长得跟姜挺像的啊。”
杨承宇点点头,说道:“确实很像,有些地方叫它老虎姜,或者山黄姜。”
“原来这个就是老虎姜啊,我听爷爷说过,以前地主很爱吃这玩意儿,应该能卖钱吧。”王永康开心地说。
说完,他便四处张望,也想挖黄精。可惜,他没有天穹之瞳,眼神也不太好,啥都没发现。
“承宇哥,你看看那边那株是不是?”安以沫指向几米开外的地方。
杨承宇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看到了黄精头顶的词条。
“是,你这眼神可真好。”杨承宇开心一笑,二话不说就朝那株黄精走去。
这玩意儿,大概率有人收购。多挖一些,明天就可以拿到镇上或者县里问问。
要是价格合适,倒也是个赚钱的法子。
接连挖了几棵黄精后,杨承宇他们继续赶路。
今天的主要目的是打猎,杨承宇希望能打到一些大型动物。
要是能打到,哪怕单价低,也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好累啊,咱们歇会儿吧。”王永康气喘吁吁地扶着一棵树,实在不想再走了。
为了早点赶到目的地,一路上大家都走得很快,所以王永康体力有些跟不上了。
杨承宇拿出怀表看了一眼,已经12点11分了。
“大家休息会儿,然后吃午饭吧。”说着,杨承宇摘下头上的斗笠放在地上。
安以沫坐下来,拿出今天早上带的馒头。
“你们还有馒头啊?”王永康顿时两眼放光。
他知道杨家最近日子过得不错,但没想到居然能吃上馒头这么好的东西。
“来,长贵哥,你尝尝我做的馒头怎么样。”说着,杨承宇递给王永康一个馒头。
“这怎么好意思……”王永康咽了咽口水。
“这有啥,别跟我客气,一个馒头而已。”杨承宇直接把馒头塞到王永康手里。
“那我就不客气了。”王永康憨厚地笑了笑,想着手都碰到馒头了,也不好再还回去。
“好香,好软,原来馒头吃起来是这种感觉啊。”咬了一口后,王永康不禁赞叹道。
“热乎的时候更香更软。下次,让你吃个热的。”杨承宇很大方地说。
在农村,像王永康这样没吃过馒头的人不在少数。
现在的日子着实艰苦,大家都在温饱线上挣扎。能吃顿饱饭,吃点好的,就能感到幸福。
但这点幸福感,也得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得到。不努力的话,被饿死也是常有的事。
王永康啃着手里的馒头,眼神却不由自主地瞟向一旁的杨承宇,满是羡慕。
他心里直犯嘀咕:前阵子还跟自己一块儿啃地瓜米呢,这才几天功夫,杨承宇家就吃上白馒头了?
要说捕鱼、摸甲鱼这些营生,他也没少干,可日子还是老样子。都是一样忙活,咋差别就这么明显呢?
琢磨来琢磨去,王永康打定了主意:不管咋说,得跟紧了杨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