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始皇帝的帝王之心-《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术》

  大秦,好不容易有一位公子展露非凡才学,难道真要就此被奸人打压,自此落得一蹶不振?

  想到这里,章邯更为纠结。

  几乎,就要做礼为七公子辩驳!

  身为大秦良臣,他绝不愿坐视旁观,让一位文武兼备的公子,就这样触怒陛下,从此远离朝堂。

  这绝非人臣之本,也非天下百姓之福!

  就在章邯满目惊疑颔首的时候,始皇帝已经打开密报竹简。

  淡漠垂眸扫去, 一字一句都看得真切。

  可只是看了数息,始皇帝的阴沉眼眸先是一愣,而后神色渐渐舒缓,最后竟是大笑出声。

  “嗯?”

  “哈哈,哈哈哈哈!”

  那畅快霸道的笑声,如龙吟九霄,仿佛当年平定天下之时,听起来无比满意。

  这哪有丝毫动怒的预兆?

  章邯眼里一愣,事情发展完全超出他的预料。

  明明局势危急,七公子落败将会触怒陛下。

  为何,陛下不怒反笑?

  章邯愈发惊疑,忍不住悄声抬眸。

  只见始皇帝眼露星芒,全无一丝怒色,反倒脸上带着深意的笑容,好似充满期待和欣慰。

  这下子,章邯彻底懵了。

  就算始皇帝恩宠七公子,也绝不能这般宠溺,在七公子落败之后,还能如此啊。

  身为人臣,他早就懂得帝心难测的 道理,也不敢妄自揣摩,可在此刻,连他也完完全全懵逼,仿佛数年的朝堂经验,都化为虚影。

  一脸惊疑迷茫,根本不敢擅自出声。

  那份忐忑惊疑的隐晦神情,虽然极为细微,依旧逃不过始皇帝的眼眸。

  只是垂眸一瞥,始皇帝笑意收敛。

  “章邯,你可能猜到密报所言何事?”

  章邯紧张做礼,如实道明心中所想,绝不敢有丝毫隐瞒。

  “启禀陛下!”

  “末将愚钝,只能猜到密报关乎此次劫车事件,具体如何,末将并无收到任何情报,难以猜测 …… ”

  始皇帝闻声点头,眼中星芒闪烁。

  “不错。”

  “密报的确是关于劫车之事,但蒙恬还禀报了战儿的应对之策。”

  此言一响,章邯更为好奇惊讶。

  连墨家巨子都被人劫走,七公子明明是失败了,到底是什么应对之策,居然让陛下对这种失败都不在意,反倒语气 里流露出赞赏和期待的意味。

  听那平和语气,似乎七公子所为很让陛下满意啊。

  章邯听得惊疑万分,忍不住做礼出言。

  “陛下恕罪,末将愚钝,难以想到七公子的应对之策。”

  始皇帝缓缓收起密报竹简,沉声俯瞰。

  “战儿已经下令,要从此事荡平江湖,就从农家开始,同时也开始严查,必会揪出劫车的幕后之人。”

  “密报禀奏,战儿扬言‘一个都不放过’,在这种作风面前,你觉得这场失败该如何看待?”

  “依你看来,这次只是一场失败,还是他出手的理由?”

  话音落下,章邯惊得瞪大了眼眸。

  真相竟是如此?

  表面看似是墨家巨子被劫,七公子在最后关头落得功败垂成,但却有了理由,借此横扫江湖,但凡曾经和墨家有关联者,或是曾出手相助者,这位罪责就会被无限放大。

  在墨家巨子被劫之后, 一切有关的江湖宗门,都免不了一场动荡啊!

  这么看来,似乎墨家巨子被劫,让七公子有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借机整顿所谓的江湖势力?

  原本,章邯可能还会对这离谱的猜测心有怀疑。

  可当他听到那句“一个都不放过”的深意之言,整个人已经惊得双眼瞪圆之.

  一个都不放过……

  这话实在深意十足。

  若是常人说出此言,或许是无能狂怒的狠话,借此挽回颜面的骂声,可七公子是什么人,那是一夜覆灭墨家的果决 强者!

  这样的人道出此言,绝对不可能是一丝怒火,更不会是无的放矢。。

  很显然,七公子已经想到了什么,知晓背后出手的人,绝非是某某单独的宗门,也不会是某一个组织,而是狼狈为奸的预谋。

  这场劫车事件,是早有规划的毒计!

  敢于出手的人,必将遭受七公子的怒火。

  无论借机荡平江湖的霸道之言,还是这种看透一切依旧毫不犹豫的果决作风,与七公子以往的所作所为完全吻合。

  能在转瞬间有这种清醒果决的对策,很难相信是经历失败之人的反应。

  如果在大功告成的最后阶段落败,还能做到这么冷静和果决,那种心思和智谋,也实在太过于恐怖,已经到了非人的地步!

  事后回想,无论怎么缝隙,这一切似乎更像是被七公子早早预料到。

  这还能是失败么?

  恐怕,更像是有意为之啊!

  那位公子,就是要借着这次失败,先趁机发难降罪荡平江湖,而后将黑暗中的对头连根拔起?

  这实在太恐怖了。

  无论手段还是狠厉的作风,都可怕得远超想象,就算比起曾经的陛下,也已经不分伯仲了!

  七公子,当真有如此恐怖?

  哪怕经历诸多大事,推测到这种真相,章邯还是被惊得瞪圆双眼, 一时间难以相信!

  他很难接受。

  墨家巨子被劫掠的背后,居然会藏着这种真相!?

  眼底掠过章邯的惊讶震动,始皇帝始终眼眸平静,仿佛不过看见寻常反应,也理当如此。

  在历经三十余年的掌控天下之后,始皇帝的眼界和权术,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空前绝后的霸气之言,绝非是 世人想象的狂妄自大。

  无论人心还是种种阴谋,在他的眼里,都如清泉游鱼, 一眼就看得真切无比。

  纵然满朝文武奇才众多,也不过俗人而已。

  在经历过无数波折和风口浪尖的磨砺之后,始皇帝做到了一统天下的千古霸业,成就帝、皇之名,注定他已经超脱世人的俗见层次。

  文治武功,非世人能够想象。

  所谓阴谋暗斗,在他眼里,也不过孩童儿戏。

  章邯无法看清这一切,也不敢猜想背后真相,实在太过正常,只因章邯始终不过一介武将,眼界还是颇有局限。

  始皇帝却大不相同。

  早在征伐六国之时,他仅仅通过各地军报,就能指挥掌控全局,虽然带兵打仗有诸多名将帅才,但掌控天下军机谋 不的,仅仅是他一人!

  整个天下的征伐,尚且在千里之外一言决断。

  区区争斗权术,又何足道哉?

  始皇帝一眼就看透此事的蹊跷,所谓的失败,也被他彻底看透,唯有赢战的果决作风,还有那一往无前的霸气,才 令他感到一丝欣慰。

  终于,这个孩子展露出了王者之气。

  常人眼里的成败得失,不过是一时高低,可若是能以此布局,掌控着今后的局势,借此强势出手,这才是真正的眼 界 。

  江湖?

  在绝对的实力和权势面前,江湖不过一盘散沙。

  整个天下,都归大秦所有,何况区区江湖宗门, 一令既出,叛逆之罪便是天罚!

  这种果决和狠厉,才该是帝王应有的风范。

  就算扶苏身为长子,更早参与朝堂议事,也更多接触过决断大事的机会,或许也略逊一筹。

  始皇帝对所谓失败猜得七七八八,心里清楚得宛如明镜,至于这次劫车的背后真相,他也已看透八分有余。

  不过是臣子间的博弈罢了,输赢全凭本事。

  无论闹得多大动静,无人敢于对大秦心存不轨,在这种前提下,任何的斗争都不足为奇。

  相比于这小小的权术阴谋,他更好奇,战儿要如何荡平江湖,将来又要如何借此发难,对幕后之人还击?

  几次出手,战儿已经显露不俗文武造诣,面对着世人谈之色变的朝堂暗流,又能做到何种程度?

  沉吟静坐,于九阶之上俯瞰大殿的始皇帝眼里期待。

  一言震慑章邯,万般波澜消散眼前。

  “此事无需再议,你也不可插手。”

  章邯闻声万般臣服,做礼身子更低几分。

  “遵命!”

  就在万事沉寂的时候,殿门外再响通传声。

  “启禀陛下,扶苏公子求见!”

  扶苏?

  听闻求见之人,章邯心里一愣。

  扶苏公子近来很少进宫,自从学宫事件之后,似乎大为改变,不再整日将儒家仁治挂在嘴边。

  为何,突然在今日要求见陛下?

  难道,是这位公子听闻儒家归服,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忐忑揣摩的时候,始皇帝的沉声已经传响。

  “宣。”

  威严的声音还是听不出喜怒,常人根本无法揣测始皇帝的心情。

  随着沉声回荡,咸阳宫门开启。

  一身丝织长衫的扶苏公子稳步踏入,徐徐前行温文尔雅,气度和举止总是那么完美,几乎无可挑剔。

  立于九阶之下,双手做礼。

  “儿臣,参见父皇。”

  始皇帝俯瞰出声,眼里也有几分温和。

  “扶苏,你前来觐见,所为何事?”

  知晓东海事变,又有儒家臣服的收获感,始皇帝明显宽容不少,似乎心情不错,对于往日不厌其烦的扶苏,也多了 几分耐心和期待。

  无论如何,扶苏终究是长子,在这些儿子之中,也是最为沉稳仁厚的一位,虽说身为君王还有欠缺,但也是可造之 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