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巴达维亚大撤退,打不过就加入-《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巴达维亚,总督府。

  怀特黑德接过了通讯官递过来电文。

  “……不明舰队……同一型号……十数艘……钢铁巡洋舰……预计舰长超百米……”

  他越看越心惊,双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那些原本还在争吵的董事们,此刻也都停了下来。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钢铁...战舰?”

  一名董事声音干涩沙哑,语气震惊。

  “这不可能!这个世界上,除了大明,谁还有这种规模的钢铁舰队!”

  “可……可大明最精锐的新式巡洋舰,不是都已经跟着那位长公主去欧洲了吗?”

  这个问题,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我想起来了。”

  一名董事官面无人色,嘴唇哆嗦着开了口。

  “去年,不,应该是今年年初,大明皇帝下了一道旨意,向他们国内的民间造船厂,公开招标,建造新式的远洋护卫舰。”

  “当时,我们都以为这只是那个东方皇帝为了炫耀国力,搞出来的噱头。”

  “你的意思是……”

  “没错!就是那些民营造船厂!”

  “他们……他们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这些钢铁怪物造了出来,而且……而且还服役了!”

  那名董事给出的结论,让在座所有人的脸上,都浮现出一阵惊骇欲绝的表情。

  不到一年。

  超百米长的钢铁巡洋舰。

  对于欧洲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别说钢铁战舰了,就算是同等吨位的风帆战舰,从铺设龙骨到最终下水,没有三年时间想都不要想。

  大明帝国那恐怖的工业机器,恐怕已经运转到了一个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境地!

  国家主力造船厂在全力生产新式主力舰的同时,那些他们根本瞧不上的“民间作坊”,竟然也能在短短一年内,爆发出如此惊人的产能!

  这还怎么打?

  之前众人心中还残存着一丝侥半分的侥幸,认为只要大明主力舰队远在欧洲,他们凭借巴达维亚坚固的棱堡和数量庞大的舰队,尚可一战。

  可现在,这突然冒出来的十几艘“民间造”巡洋舰,就如同一盆冰水,从头到脚浇灭了他们所有的幻想和勇气。

  “上帝啊……我们到底招惹了一个什么样的怪物……”

  绝望的呻吟,在房间里此起彼伏。

  怀特黑德总督缓缓闭上了眼睛。

  他的大脑在疯狂运转,权衡着所有的利弊。

  大明帝国蓄谋已久,借口已经找到,宣战诏书传遍全球。

  现在,一支全新的庞大舰队又恰好出现在了家门口。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再明显不过的结论。

  大明皇帝要拿下整个南洋最后一块不属于他的版图!

  巴达维亚,就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守?

  守不住的。

  投降?

  他贵为总督,荣华富贵还没享够,不想沦为阶下囚,更不想被送上断头台。

  他不能死在这里。

  绝对不能!

  只要人还活着,就还有机会!

  那么剩下的路,只有一条了。

  怀特黑德深吸一口气,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决绝。

  “传我命令!”

  众人都抬起头望向了他。

  “立刻集结所有船只!带上所有能带走的人员、财富、物资!”

  怀特黑德缓缓站起身,双手撑着桌面,身体微微前倾。

  “我们撤离!”

  “目标,印度!”

  虽然不战而逃,灰溜溜地放弃巴达维亚,会让他的脸面丢尽,让他成为整个欧洲的笑柄,甚至遭到阿姆斯特丹的清算,

  但那都是后话,在明军足以碾碎一切的绝对实力面前,活下去,才是当下唯一的选择。

  这个决定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印度?”

  “没错,就是印度!”

  “如今的印度乱成了一锅粥!莫卧儿帝国分崩离析,各地的土邦主拥兵自重,英国人、法国人、葡萄牙人、明国人都在那里搅风搅雨!”

  “那里虽然乱,但正因为乱,才到处都是机会!”

  “凭我们的力量,只要能成功抵达,就能迅速在那里打开局面,重新站稳脚跟!”

  与其在这里被大明帝国温水煮青蛙,最后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不如去那片混乱的次大陆,赌一个全新的未来!

  怀特黑德的话,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这些早已被恐惧支配的董事心中。

  是啊!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人还在,船还在,钱还在,他们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短暂的死寂之后,会议厅内响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总督大人英明!”

  “没错!我们去印度!”

  撤退的命令,迅速传遍巴达维亚的每个角落。

  一瞬间,这座经营了上百年的东方殖民城市,彻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混乱之中。

  无数荷兰人拖家带口,推着装满家当的板车,疯了一样地向着码头涌去。

  他们争抢着每一个能上船的位置,为了一个舱位大打出手,往日里维持着体面的绅士风度,此刻被撕得粉碎。

  然而,在这片混乱之中,并非所有人都急着逃离。

  一间临街的酒馆二楼,商人詹森端着一杯朗姆酒,静静地看着窗外那副末日般的景象,眼神复杂。

  他出生在巴达维亚,在这里长大,成家立业。

  对于遥远的阿姆斯特丹,他没有任何归属感。

  这里,才是他的家。

  “父亲,我们……我们真的不走吗?”

  他十六岁的儿子,脸上带着一丝不安,轻声问道。

  “走?”詹森呷了一口酒,嘴自嘲一笑,“去哪?”

  “去印度?去跟那些英国佬和法国佬抢地盘?还是回到那个我们从未踏足过的‘祖国’,去当一个乡下土财主?”

  他放下酒杯,指着窗外那些丑态百出的人群。

  “你看看他们,他们带不走这里的种植园,带不走这里的港口,更带不走这里的繁荣。”

  “他们只想着自己的金子。”

  他转过头,看着自己的儿子,目光灼灼。

  “孩子,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行为,就是与趋势为敌。”

  “大明帝国的崛起,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你看看他们治下的那些港口,哪一个不比巴达维亚更繁华,更安全?”

  “我知道,在大明,我们这些白人的地位,肯定不如汉人高。但至少,我们能活下去,只要能继续安安稳稳地做生意,那我们就可以过上富足的日子。”

  “可要是跟着这些人走了,我们的一切,就真的都完了。”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詹森欣慰地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把门关好,把我们的龙旗挂出去。”

  “告诉家里的护卫,从现在起,我们是心向大明的‘明商’。”

  “打不过,就加入。这不丢人。”

  “现在,对我们来说,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次……能让我们登上大明帝国这条巨轮的最好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