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他杜立德算个什么东西!-《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杜立德自然不知道,此刻被他麾下炮火轰炸得七零八落、哭爹喊娘的所谓“明匪”,嘴里嚎的不是阿西吧,就是思密达,反正就是没有一句汉话。

  没错,河对岸那片阵地上抱头鼠窜的身影,并非真正的大明官兵而只是一群朝鲜人。

  甚至,他们连明协军都算不上。

  这些人在几天之前还只是李振华从忠孝王李焞那里要来的官军,充当着明军后勤运输民夫的角色。

  此刻他们之所以能“荣幸”地换上一身崭新的大明制式军服,也全拜李振华的“厚爱”——只为给鞑子精心烹制一道开胃诱饵。

  李振华深知,想要在八里桥下一战包圆儿这三十来万八旗兵,绝非易事。这不仅仅是因为战场广阔,兵力铺开后难以合围,更关键的症结在于,

  这些八旗老爷们,他娘的,长腿儿了!

  打仗这事儿,八旗老爷们未必在行,可论跑路的本事,那绝对是天赋异禀。

  前些天从天津城弃城而逃的八旗兵,第一师的骑兵,马都跑得吐白沫了愣是没有追上!

  为了防止这帮老爷们故技重施,再上演一出“敌进我退”的拿手好戏,李振华这次可谓煞费苦心。

  他不仅下令将那些外形显眼、又相对笨重的两款旧式野战炮统统留在了后方。各师只携带最新装备的91式75毫米钢制野战炮,以及更为轻便灵活的迫击炮和一挺挺重机枪,轻装前进。

  同时,为了最大限度的迷惑清军,给这些蛮子们营造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李振华还“慷慨”地让那三万多名原本作为辎重民夫的朝鲜官军,全部换上了明军的军服,走在了整个大军队列的最前沿,充当“开路先锋”。

  朝鲜人自然是知道走在前面意味着什么,但他们有拒绝的权利吗?

  显然没有。

  在手持雪亮刺刀的大明军爷面前,任何异议都是对“父子情深”的亵渎。

  更何况大明爸爸给得实在是太多了!

  大明爸爸不仅郑重承诺,此战之后,所有参战的朝鲜士卒,无论生死,皆可获得正式编制,编入高贵的大明朝鲜军团。

  同时,还画下了一张更大的饼——他们这支光荣完成诱敌任务的部队,在完成整编之后,将被立刻、马上、火速派往倭国,执行驻扎任务!

  朝鲜军团!倭国驻扎!

  这两承诺让所有的朝鲜士兵眼睛瞪得溜圆。

  自朱大皇帝组建朝鲜军团以来,忠孝王李焞为了筹措朝鲜军团的饷银,不仅在国内大规模征收新锐,同时还在不断削减朝鲜官军原本的饷银。

  此举动对朝鲜民间造成的影响暂且不提,但对朝鲜官军底层士兵的冲击却是实实在在。

  在此之前,一名普通的朝鲜官军士兵,名义上的饷银为每月一两银子。经过各级长官的层层克扣,实际能到手八九钱银子

  而现在?能到手六钱银子,那都得感谢上官宅心仁厚,手下留情了。

  这还得是在不拖欠饷银的理想情况下。

  而明军所组建朝鲜军团,每月不仅能足额拿到一龙元的“实饷”,其武器装备、后勤补给,更是远非朝鲜官军那等叫花子部队可以比拟。

  朝鲜官军用的是环刀火铳,吃的是掺着沙石的粗粮和咸得发苦的腌菜。

  朝鲜军团用的是米尼步枪,吃的是喷香的白米饭和爽口的泡菜。

  甚至连方便面,水果罐头,午餐肉罐头这些朝鲜官军眼里的奢侈品,朝鲜军团皆有供应。

  如此鲜明的对比下,不知多少朝鲜官军的官兵们,恨不得立刻脱下身上那破烂军服,转身投入大明爸爸温暖的怀抱,加入光荣的朝鲜军团。

  可惜,朝鲜军团征兵标准中其中有一条便是不收朝鲜官军脱籍人员。

  这无疑是绝了这些人的念想,让他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羡慕嫉妒恨。

  可现在,李振华的承诺,让这条断头路又重新接上了!

  更要命的诱惑是后者。

  驻扎倭国!

  江户大捷的消息早就已经传到了朝鲜,经过这段时间的以讹传讹,以及一些朝鲜军团士兵寄回来的零零碎碎,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前往倭国驻扎绝对是一条通往荣华富贵的康庄大道!

  再加上近段时间,陆续又有几支新招募的朝鲜军团部队被调往了倭国。朝鲜这边早已是谣言满天飞,都说倭国那边即将又有惊天动地的大动作。甚至有不少“消息灵通人士”信誓旦旦地说,大明皇帝陛下又要再次颁布“首级令”了!

  首级令啊!那可是发家致富的好机会啊!

  先是加入梦寐以求的朝鲜军团,摇身一变成为“上等人”,然后派往倭国后又能赶上千载难逢的首级令,大肆抢钱抢粮抢女人!

  在这样的前景激励下,这些朝鲜士兵几乎没怎么犹豫,便换上了崭新的明军军服,昂首挺胸地走在了队伍的最前列。

  直到清军的炮弹呼啸而至的前一刻,不少朝鲜士兵的嘴里,依旧在念念有词地感念着大明皇帝陛下的仁义无双,天恩浩荡。

  ……

  “轰!轰!轰……”

  “撤!快撤啊!”

  “妈妈呀!大明爸爸救我啊!”

  凄厉的惨叫声此起彼伏。

  一枚接着一枚急坠而下的实心铁球砸得朝鲜人哭爹喊娘。

  黑色的铁球每一次落地,都伴随着骨骼碎裂的闷响和血肉模糊的惨状。

  这些前一刻还幻想着加入朝鲜军团,前往倭国大杀特杀,抢钱抢粮抢女人的朝鲜人,现在,提前体验了一把被人屠杀的滋味。

  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猛然惊觉,大明爸爸许诺的这条康庄大道,这前置任务似乎有那么一点点小难度。

  好在大明爸爸只是让他们走在前面,并没有要求他们死顶。

  于是乎,数万名身着崭新明军军服的朝鲜人,在最初的惊愕和呆滞之后,几乎没有做出抵抗,便“嗷”的一声,抱着脑袋,嘴里高喊着各种版本的“大明爸爸救命”,转身就朝后方撒腿狂奔。

  这样的场景把进攻的清军都给整懵了。

  朝廷又是调兵又是运炮,如此兴师动众把他们都给整得热血沸腾的,结果……就是为了对付这么一群玩意儿?

  即便是不敌,你好歹是放两枪意思一下啊。

  放两枪是不可能的,此刻这些朝鲜士兵只恨爹妈给少生了两条腿儿,甚至于有不少人将手里碍事儿的烧火棍儿都给丢了。

  清军虽然也给整懵了,却也不会白白放过眼前的战功。

  当下一个个双眼冒光嚎叫着继续冲锋。

  “明匪不过如此,南方的那些废物竟然连这样的明匪都打不过,简直是丢尽了我大清的脸面!”

  “此战明匪一败涂地,如此泼天大功,待大人班师回朝陛下定然不会吝惜封赏。”

  杜立德身旁的两名亲兵望着被撵成滚地老鼠的“明军”,脸上的喜色越发浓郁。

  虽说战斗还未结束,但以他们“丰富”的经验来看,清军大胜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不过此时杜立德的神情却远没有这两亲兵来得轻松。

  他目光扫过混乱的战场,又抬头看了看渐渐西沉的日头,眉头微微蹙起。

  先前的炮火准备,明军被炸得哭爹喊娘,还可以用他们先头冒进,没有携带重炮来解释。

  但是现在,大军地面部队开始进攻,对面的明军甚至连一丝像样的反击都没有,便直接掉头逃命。

  这溃败的……未免太过干脆了?

  以这样的战斗意志,真的能横扫整个长江以南?

  末了,他又望了望那些已经追出数里之遥,队形开始有些散乱的八旗大军,沉吟片刻后沉声说道。

  “鸣金,收兵,让大军撤下来,我等明日再战!”

  “???”

  杜立德的命令让身旁的两名亲兵都愣住了。

  如此大好形式竟然要撤兵?

  “可是大人……”

  其中一名亲兵忍不住想要劝谏,杜立德一瞪眼,那名亲兵顿时打了个寒颤,识趣地闭上了嘴,将后半句话硬生生咽了回去。

  杜立德不是那些八旗莽夫,明军败得太过干脆,让他心中升起了一丝疑虑。

  而且,始终有数万明军没有露面,这让他终究是保持着一分谨慎。

  如今天色渐暗,而夜里变数又太多,稳妥起见他还是选择了收兵。

  不过,那些早已杀红了眼,正忙着抢人头、捞功劳的八旗老爷兵们,可就未必听得进去这催促撤退的鸣金之声了。

  “呜——呜——呜——”悠长而急促的收兵号角声,在战场上空回荡。

  “旗主,是收兵号声。”

  一名正挥刀砍杀的镶黄旗参领,听到了号角声,连忙向身旁一位满脸横肉、身披重甲的旗主禀报道。

  “不管他。“

  那名旗主脸上溅满了血,显得格外狰狞。他狠狠一刀将一个跑得慢的“明军”劈翻在地,抹了把脸上的血污,唾沫横飞地咆哮:

  “杜立德那老东西,胆小如鼠,畏首畏尾!但我大清八旗勇士,何曾怕过!“

  “今日不将这些明匪杀个干干净净,决不收兵!”

  “儿郎们,给我继续杀!”

  “功劳就在眼前!”

  作为镶黄旗的扛把子,根红苗正的蛮清鞑子。

  要听杜立德这汉人的指挥本就已经让他极不服气了。

  现在,这老东西竟然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下,下令退兵?

  简直是岂有此理!

  他以为凭他一句话,就能让自己白白放弃眼前这唾手可得的泼天功劳?

  可笑至极!

  他杜立德算个什么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