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诸公,可懂什么叫统战价值不?-《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眼见朱元璋已经面沉如水,

  可还是没有暴起要处置自己,

  反倒是赞同自己的谏言。

  经过短暂的错愕之后,

  林豪决定再接再厉,继续挑刺道,“臣现在一提出谏言,陛下就各种采纳,”

  “什么反思、不偏听、要务实,您全盘认下,”

  “可您就是嘴上说说,根本不会真心实意地去做到,”

  “朝廷的风气,就是被陛下您带坏的。”

  朱元璋怒火中烧,有些绷不住了,

  这没脸没皮的悖逆之徒!

  咱支持他,要被劝谏,

  反对他,也要挨一顿谏,

  这混球到底要咱怎么样?

  没等朱元璋发飙,

  有人主动当起了他的嘴替,

  静默了大半场的黄子澄,先暴走了,“林豪你够了!”

  “每次朝堂劝谏,你都是各种抨击,”

  “将陛下和我等同僚痛斥得体无完肤,”

  “不听你的,是大错特错,”

  “听你的,你又说不是真心实意,”

  “本官看你分明就是故意扰乱朝堂,”

  齐泰也横眉怒目,愤而出列拜道,

  “陛下,黄大人分析的有理,”

  “林豪猖狂悖逆没边了,”

  “臣奏请重惩此獠,以肃纲纪。”

  林豪看向黄、齐二人,眼中透出深深的赞许,

  之前是方孝孺,现在是黄子澄,齐泰,

  关键时刻还是他们靠得住,

  往死里得罪他们“建文三傻”,是我求死路上,做出的最正确选择。

  黄、齐二人的话也是朱元璋想说的,

  他心中的怒意稍缓,

  这混球虽然不知好歹,但咱今日是要保他的,

  还是得给他台阶下。

  “林豪,你都听到了诸公对你的批评了吧?”

  “咱身为君王,一直都有虚心纳谏的好习惯,”

  “只要是对的,”

  “像你呈奏的朝贡赏赐章程,还有对等赏赐藩属国,咱觉得很有道理,已经想好要采纳了。”

  “可你竟然怀疑咱的决心?”

  “身为臣子,你如此不信任君王,你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

  黄子澄、齐泰:???

  陛下,您这是过河拆桥啊!

  我等看不惯林豪什么事都攀咬上您,帮您出头,而您却帮林豪那混账说话,

  没天理啊!

  林豪也是一脸懵逼,

  老朱,到底是中了什么邪?

  我甚至都准备再顶几句朱元璋,拉升“仇恨值”了,

  怎么我越是借题发挥,

  他却越和善?

  这样搞,我还怎么求死?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林豪思绪凌乱之际,

  任亨泰也察觉出来皇帝有意偏帮林豪,

  遂立刻抓住时机开口求情,

  “陛下英明!”

  “我大明藩属国众多,而且每个国家每年至少进贡一两次,”

  “这对等赏赐藩属国策略,可以大幅减少朝廷开支。”

  “林大人提出这等利国利民的谏言,是有功的。”

  说着,他又扭头看向身边的林豪,“林大人,你每次一上朝劝谏起来,就好像换了一个人,”

  “实在是太刚直了,

  “还是要多冷静,要相信陛下,相信我等同僚会听进去你的正确意见。”

  林豪欲哭无泪,

  完了,

  我都还没想好如何应对老朱的“异常”表现,

  “友军”又来“捣乱”了,

  有第一个,马上会有第二个了。

  果不其然,

  第二个“友军”杨彦,也出列站到林豪身边,

  “陛下英明!”

  “采纳林大人这套对等赏赐藩属国的谏言,正是朝堂务实的重要一步,”

  “臣想在这里帮林大人求求情,”

  “他平日里是温文儒雅的,极度自律之人,”

  “极重的言官使命感,让他对一切弊端深恶痛绝,所以一上了朝堂,他就这般铁骨铮铮,”

  “还请陛下和诸公多多理解和担当。”

  林豪生无可恋,

  杨练生真是人才,说话好好听,

  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如此秀儿,

  马上会有第三个“友军”站出来“捣乱”了,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燕王。

  这局求死,我还是直接放弃吧,

  “友军”朱棣,见保林豪的时机已到,迈出一步,出列跟进说情,

  不经意抬头之际,

  却对上父皇那双深幽如潭的双眸,顿时虎躯一震,

  父皇,这眼神怎么这么冷?

  孤又哪里招惹他了?

  算了,

  有任大人、杨大人帮林豪说情,

  父皇又想抬举他,

  孤就先不出头了。

  御上的朱元璋,见儿子又收回脚步,低垂下头,打消了出列的念头,心中冷哼一声,

  算你老四识相。

  这时,

  新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卓敬,走出队列躬身拜道,“陛下,臣觉得您采纳林大人的对等赏赐藩属国之策是对的,”

  “可林大人这份章程的赏赐标准拟定,却是有大问题。”

  林豪见本该出场的“友军”换人了,而且是“敌军”卓敬转了立场,在帮自己说话,顿觉诧异,

  但听到卓敬又质疑自己的章程时,又是一阵心安,

  原来人家依旧还是“敌军”,

  只是人家的策略是先肯定你,然后再否定你,让最终否定你的论调更加有力度。

  朱元璋淡淡地问道,“什么大问题?说来听听。”

  “是!”卓敬躬身一礼,转头看向林豪,“林大人,你说的口口声声说应该对等贡品价值进行赏赐,”

  “可是你拟定的标准,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你这章程里的大部分藩属国赏赐,标准出入不大,本官就不说了,”

  “可像这高丽国的贡品,估价五百两,你定的回赏丝绸千匹,按价格,我大明这边明显要多支出约二百两银,”

  “而回赏安南国瓷器百余件,也明显也有超支百两,”

  “那爪哇国也是离谱,他们的贡品才值几个钱?你居然给他们十艘运输船,这回赏都几十倍不止了。”

  “最最离谱的是东瀛国,他们给的贡品最贵重,你却赏赐书籍,这学识无价不假,但也不能太无贵物回赏吧?”

  “你口口声声说对等价值,要讲公平,”

  “可你看看,唉!”

  “陛下和大明的脸面,险被让你给丢了。”

  卓敬的话音刚落,

  几名官员立刻出列附议,

  “卓大人说的对,林大人的章程有重大错误,”

  “邦交礼仪出现如此纰漏,幸亏卓大人发现及时,否则我上过的脸都丢到外番了,”

  “林大人没用心办差,当惩戒。”

  “。。。”

  朱元璋闻言,也立刻拿起章程文本,

  越是细看,

  他的脸色越发炭黑,

  这混球,办的是什么糊涂差啊?!

  却听,

  林豪大声反驳道,

  “诸公,可懂什么叫统战价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