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老朱什么时候变得那么“虚心纳谏”了?-《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朱棣今日不想引起父皇的特别关注,

  可四位兄弟都表达了对林豪的“赞赏”,

  他也无法默不作声,

  因为“特立独行”更容易被注意到,

  “林大人,孤也坚信你是有大才的,”

  “多余话,孤不多说了,孤信你必有应对之策。”

  说完发自肺腑的“真夸赞”话语,

  朱棣便继续低头垂目,

  心中暗念,

  老天保佑,父皇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孤身上!

  林豪也不想朱棣多搅和到自己的求死计划中,立刻开口接话道,“臣谢陛下和诸位殿下的夸奖,”

  “臣只想说,臣幸不辱命,已经想到了补救的办法,”

  “首先便是,赶紧换上一个有能力之人当户部尚书,统管朝廷财税之事,”

  “至于人选,臣已经写在奏疏里了。”

  “现任户部右侍郎郁新,德才兼备,对财税制度定制有深刻的见解,最是合适。”

  包括朱棣在内的五王,俱是面露惊诧,

  林豪疯了吗?!

  区区一个七品官,只是兼任了皇帝直管司的官职,临时抬高了自身的品阶,就敢提名尚书的人选?!

  他真当自己宠信无边了吗?

  朱樉冷笑一声,“林大人,孤的确是夸你有大才,”

  “但你也太不客气了,”

  “户部乃朝廷要害衙部,尚书这等实职高官人选,岂是你一个下官有资格去提荐的?”

  朱橚也是面露不屑说道,“林大人,且不说,你有没资格提荐尚书人选,”

  “就说那郁新,眼下只是户部右侍郎,”

  “他难道还能跳过排他前头的左侍郎。。。”

  说到这里,朱橚眼眸一闪,

  他想起来户部左侍郎是卓敬,

  那可是支持朱允炆的东宫系官员,

  让朱允炆的人上位做户部尚书,

  好像不符合自己这头的利益。

  经过快速合计,

  朱橚发现林豪突然“无脑地干涉”朝廷高官人事安排,倒不是完全不可取,

  遂立刻看向父皇,改口说道,

  “但有一说一,林大人提出换一个有能力之人,统管朝廷财税之事,倒也有理。”

  朱棡立刻接话说道,“父皇,儿臣觉得户部尚书人选一直空悬,不是办法,必须早做打算。”

  他的心思,比二哥朱樉、老五朱橚更为缜密,

  林豪“冒失”地提荐郁新之时,

  他就想到了这是一个阻止朱允炆通过卓敬控制户部的机会,

  但出于谨慎考虑,他也只顺着老五的话来说,

  并没有直接支持林豪提出的人选,

  而是让父皇自己去合计。

  宁王朱权也摸清了情况,立刻表态道,“父皇,三哥说的有理,”

  “儿臣就藩在即,需要户部尽快拨付经费,”

  “户部有正式的主官当家,儿臣沟通起来更顺畅,”

  “不管是郁新,还是其他衙部调一个德高望重的大人转任,皆是可行的。”

  朱权的表态更直接,要么提拔郁新,要么其他尚书调任,

  就是不提让卓敬上位。

  他今日前来面见父皇,实际目的是想多要一点银子的,

  只是因为遇上林豪这个“对头”,

  遂想着先暂时放下要银子的事,和皇兄们“一致对外”,

  但朱允炆这个比自己还年长几岁的腹黑侄儿,对他来说是一个比林豪还要“大”一级的“对头”,

  能让朱允炆吃瘪,

  他不介意支持林豪一回。

  朱樉也反应过来,当即朝父皇一拜找补道,“父皇,儿臣想了想,林大人提荐高官虽有逾矩之嫌,但户部的确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尚书来管一管了。”

  “赵勉贬官这阵子,户部连最基本的及时拨款都做不好,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朱棣本想打定了主意,安安静静地做一个“透明人”,不引起父皇的注意力,

  但想到能让朱允炆吃瘪,

  他也按耐不住开口附议林豪的谏言,“父皇,诸位兄弟和林大人说的有理,”

  “户部需要有能之人来管,”

  “目前看来,郁新是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他右侍郎的资历有欠缺,那并不重要。”

  朱元璋本想训斥林豪狂悖,逾矩提荐高官,

  可听完儿子们“几乎一致”的表态,

  他已顾不上训斥林豪,只是皱眉看着奏疏上“郁新”的名字,陷入了深思,

  林豪这混球与郁新素无瓜葛,这般贸然提荐,与他跟卓敬之间的私怨脱不开干系。

  不过,这郁新的确是一个有才能之人,

  整个户部就属他最懂如何管理财税。

  而卓敬虽然是左侍郎,且学识广博,

  但他并不专精于财税,

  咱当初将卓敬从宗人府经历的位置上,把他提拔为户部左侍郎,也是出于历练的考虑,想着找机会再提拔他做一部的尚书,

  赵勉近期因罪被咱贬官,正是咱提拔卓敬的好时机。

  可当下又是咱解海收税方案实施的关键阶段,

  需要户部和海关司紧密协调,

  更懂财税,又与林豪没矛盾的郁新,确实是当户部尚书的最佳人选,

  不过,咱还是得先想办法安置好卓敬,再正式提拔郁新。

  “尔等说的都有道理,”

  “户部尚书一职补缺的事,咱会尽快安排,”

  “这样吧,即刻起,户部与海关司财税协调的事,就由郁新全权处理。”

  林豪眉头微挑,

  老朱说的是,补缺户部尚书,而不是说提拔卓敬,

  而且还直接让郁新和我接头办差?

  老朱他这是听取了我的谏言了?

  他什么时候变得那么“虚心纳谏”了?

  他不是应该先猜忌我的动机,再劈头盖脸地训斥我逾矩么?

  这太不合理了!

  秦、晋、周、宁等四王听到父皇的话,却是神色复杂,

  听父皇的意思,是不打算提拔卓敬了,

  允炆无法掌控户部是好事,

  可父皇却是对林豪这厮过于“言听计从”,

  居然连高官的人事安排都听这厮的谏言了,

  得想办法压一压这厮的气焰才行。

  朱棣顿感诧异,

  想不到林豪在父皇心目中的份量如此之重,

  幸亏孤不像其他兄弟那般,始终与他交好,

  这个“善缘”结得值,

  孤还得找机会多巩固才是。

  见儿子们和林豪俱是呆愣不语,朱元璋皱眉问道,“怎么?”

  “咱这安排可有问题?”

  “林豪,你说说。”

  林豪回过神来,拱手说道,“问题自然是有的,毕竟陛下您没有直接采纳臣的谏言,提拔郁新。”

  “不过,这安排也在臣和海关司能接受的范围内,”

  “毕竟,跟‘懂行的’官员打交道,事半功倍。”

  “臣谢过陛下。”

  旋即,林豪话锋一转,

  “户部人事安排无误了,可海关司预算费紧缺是现实问题,殿下们说让臣自己想办法,”

  “臣刚刚又想到了一个主意,想请陛下的旨意,”

  “臣建议组建官营海贸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