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干涉朝廷人事安排,老朱必将越来越猜忌我!-《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朱允炆那句“一千两”说出之时,

  林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十万两银的预算费,

  还是皇帝亲口谕旨核定的,

  堂堂皇孙只要到了百分之一?

  真是荒天下之大谬!

  “皇孙,户部怎么会只拨付一千两?这是打发要饭的呢?”

  “是他们觉得您稚嫩无能,好欺负?”

  “臣记得现在代管户部的是卓敬,他可是东宫的人啊。。。”

  朱允炆绷着脸,摇头说道,“林大人,慎言!打发要饭的这种话,传到皇爷爷耳朵里可不好,”

  “现在朝廷开支大,户部也困难,他们本指望我海关解海收税能创收,”

  “可哪里知道林总办要搞‘百万补贴’,让户部倒贴银子。”

  “户部实在拿不出来,只能奉命分期支付,”

  “像这一千两,也是因为卓敬看在孤的面子上,勉强挤出来的,”

  “若换了林总办亲自去,可能一分都要不到呢。”

  林豪冷笑一声,

  这朱允炆也不是省油的灯,

  我想着要坑他,他也打着故意掣肘我的心思,

  他堂堂皇孙,深得老朱偏爱,户部再怎么没钱也会给个几万两,

  所以,这一千两,分明就是他和卓敬唱双簧,给我海关使绊子。

  “皇孙的面子果然大!能值一千两!臣自愧不如。”

  “既如此,臣决定马上写奏疏,找陛下面奏,”

  “让他老人家给咱海关撑腰!”

  说完,林豪便坐回到桌案边,提笔疾书。

  朱允炆闻言,面露不屑,

  这厮想通过皇爷爷要到银子?

  想得美!

  有卓敬在,除了这一千两外,一份的预算费他都别想要到,

  不过为防他去皇爷爷那儿乱嚼舌根,

  孤得先一步找皇爷爷奏明情况。

  “林大人,要预算费的事,的确很重要,你先仔细写奏疏,”

  “孤也回去想想办法。”

  林豪放下笔,心中腹诽,

  回去想办法?

  怕是回去谋划怎么继续坑我吧!

  “皇孙自便!恕臣不远送了!”

  林豪起身送朱允炆到门口,示意赵、俞二人替自己继续送人。

  片刻之后,

  赵、俞二人回到班房,关上房门。

  之前朱允炆在时一直没说话的赵勉,立刻开口道,“林老弟,户部是铁了心不给拨付预算费了,”

  “我和皇孙到了那里之后,就被晾到一边,”

  “皇孙和卓敬关起门来单独说事。”

  赵勉双眸微微泛红,心中的不忿之情外溢,

  他当了多年户部尚书,

  此次是落马之后,首次回到户部衙门主院,

  深刻感受到了世间冷暖,

  那些曾经的下属,大部分都无视自己,

  在前厅里坐等皇孙许久,才有吏员奉命送上一杯热茶。

  林豪听出了赵勉的不忿,一边写一边说道,“赵老哥,且宽心,”

  “皇孙和户部搞事,我是想到过的,所以才派你跟他一起去,”

  “我本意是想能要到一两万就够了,毕竟这预算费,本就是我临时起意,趁着朝堂上人多,从陛下那儿诓来的,”

  “哪里想,朱允炆和卓敬,他们搞得太难看了,”

  “我要找陛下禀明情况,”

  “以后海关有问题,就是预算费不足引起的,皇孙办事不利,难辞其咎。”

  林豪已经打定主意,

  要充分利用朱允炆做“挡箭牌”,只要有问题就全部“甩锅”到朱允炆,还有李景隆头上,

  这样做,既能给自己这边的人谋功劳和好处,

  又能把朱、李二人得罪惨了,有助于自己求死,

  双赢!

  赵勉微微颔首,心绪稍稍平缓,“林老弟有计议就好,”

  “不过,预算费能要过来总是好一些,毕竟‘百万补贴’支出庞大。”

  俞通渊也附和道,“老赵说的对,”

  “按照林老弟你的设想,这‘百万补贴’是只要百姓出海带番货或者鱼获回来,就按船次补贴银两。”

  “虽然这补贴金可以从商户缴纳的海贸商税里,支度出来,”

  “但毕竟我们还要搞退税,只能收取到手一半的商税,”

  “要是陛下哪天缺银子,指令户部提前支走了商税,那我们海关可就麻烦了。”

  “还有,我还是担心你那个一千万两的军令状,”

  “这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唉!”

  林豪已经写完奏疏,放下笔,笑着说道,“想不到俞老哥,一个领军的猛将,也成了财政筹算高手,”

  “小弟我还是那句话,一千万两军令状的事,就不要再提,我自有主意。”

  “反倒是银子的事,的确得好好应对一点,”

  “可不能被陛下和户部给坑了。”

  赵勉皱眉说道,“陛下那边我等没有什么好办法去约束,”

  “但户部那头倒是可以想想办法。”

  “现在是卓敬这个左侍郎在代管户部,但陛下还没有升他做尚书,”

  “我看是不是想办法推举一个与我们亲厚的人,去做户部尚书,”

  “这样的话,我们海关做事也方便许多。”

  林豪眼眸微闪,似有意动,

  不说能不能推上去一个亲近我海关的户部主官上位,

  单凭卓敬是和朱允炆一路的,

  就得想办法把他拉下马,

  既有利于海关推进事项,又有利于我得罪人求死的事,必须干!

  “赵老哥的主意好!”

  “你在户部多年,可有合适的人选?”

  赵勉也没藏着掖着,“眼下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就是户部右侍郎郁新。。。”

  “以前我在户部时,他就是一个善于制定税收制度的能手,帮了我很多忙,我与也有私交。”

  “他为人品行端正,也识礼数,”

  “像这次我回主院,干等半天,就是他回来之后,命人给我奉上茶水。”

  林豪微微颔首,

  在原本的历史上,郁新就是一个善于理财的高手,

  制定了许多钱粮纳税法规、赈灾标准等相关制度,如《折纳绢匹例》、《灾伤去处散粮则例》,

  他也因此入了老朱的法眼,未来也当上了户部尚书。

  他又与赵勉交好,

  的确可以找老朱举荐一把,

  毕竟,海关归陛下直管,我有机会面圣,不用绕弯弯,

  此举,还能让老朱看到我意图干涉朝廷人事安排,他必将越来越猜忌我!妙哉!

  “既然赵老哥说郁新没问题,那一定没问题,”

  “我现在补写奏疏内容推一推他,”

  “然后进宫面圣奏禀!”

  ······

  “允炆,你不要自责,户部没银子,只要到一千两预算费不是你的错,”

  “你累了半天了,先回去好好休息读书,”

  “咱也先去太庙了。”

  朱元璋安慰了一番,前来奏事并“检讨”的孙子,

  便坐着步撵离开御书房,往太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