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司的风波如同一锅滚油,非但没有平息之势,反而越烧越旺。
自从严党众人联名弹劾陈恪开始,朝堂上的奏章便如雪片般飞向通政司,将那张紫檀案几堆得摇摇欲坠。
令人玩味的是,不仅与陈恪交好的勋贵纷纷上疏支持,就连素来中立的翰林院清流,乃至张居正这等谨慎之人,都公然表态要求彻查到底。
更有甚者,几位素来以"不党不私"自诩的科道言官,竟也破天荒地站在了陈恪这边。
通政司的官吏们忙得脚不沾地,案牍文书堆积如山。
罗龙文那张常年堆笑的脸,此刻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站在廊下,望着来来往往的胥吏,手中把玩的核桃几乎要被捏碎。
"去,告诉小阁老。"罗龙文突然转身,对身旁的心腹低声道,"就说...风向不对。"
他死死盯着通政司大门外那棵老槐树——曾几何时,严嵩在这朝堂上一呼百应,弹劾谁谁就要掉脑袋。
可如今,面对一个入仕不过三年的毛头小子,竟隐隐有了分庭抗礼之势!
心腹领命而去,罗龙文的目光追随着那个仓皇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街角。
——————
东城范府,锦衣卫的火把将夜色照得如同白昼。
陈恪大步穿过垂花门,皂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身后,赵诚正指挥着一队锦衣卫挨个房间搜查,飞鱼服在火光中泛着冷冽的光泽。
"搜!"陈恪一声令下,锦衣卫立刻分散开来,"所有文书、账册、信件,一件不许漏!"
范永魁被两名锦衣卫押着,面色灰败。
他挣扎着抬头,看向陈恪:"伯爷!我范家世代忠良,您不能这样..."
陈恪冷笑一声,目光如刀般刮过范永魁那张油腻的脸:"世代忠良?范员外好大的脸面。"他上前一步,压低声音,"你与严家那些勾当,真当无人知晓?"
范永魁浑身一颤,眼中闪过一丝惊恐,随即又强自镇定:"伯爷明鉴,小民只是本分商人,与严阁老从无往来..."
"带下去!"陈恪懒得与他废话,挥手示意锦衣卫将人押走。
"伯爷,这范家..."赵诚望着眼前雕梁画栋的宅院,声音不自觉地压低,"比您府上还阔气三分。"
陈恪没有答话,目光扫过回廊上精雕细琢的缠枝莲纹,檐角鎏金的仙人走兽,还有庭院中那尊足有两人高的太湖石——这等品相的奇石,便是王府也未必能有。
赵诚心中感慨万千,他看着这些鎏金的门环、汉白玉的栏杆、紫檀木的家具...如此巨量的财富,在权力面前仍然是刀俎上的鱼肉,任人予取予夺,毫无还手之力。
正当赵诚出神之际,后脑勺突然挨了一记力道很小的巴掌。
"发什么愣?抄家不是你们锦衣卫拿手好戏?"陈恪的声音带着几分戏谑,眼中却闪着锐利的光,"我可告诉你,别让范永魁再死了,人不能让一道坎绊倒两次。"
赵诚古铜色的脸顿时涨得通红,抱拳道:"伯爷放心!这次属下派了八个心腹日夜轮守,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陈恪微微颔首,突然提高声音:"都听好了!金银细软一概不动,专搜文书账册!谁第一个找到有用的,本伯赏银二百两!"
锦衣卫们闻言,眼中顿时迸发出饿狼般的光芒。
这些汉子与陈恪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了,深知这位伯爷出手阔绰,说一不二。
"伯爷放心!"一个满脸横肉的百户拍着胸脯保证,"掘地三尺也给您找出来!"
陈恪嘴角微扬,正要再嘱咐几句,忽听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伯爷!黄公公到!"
陈恪整了整衣冠,快步迎向大门。刚转过影壁,就见黄锦带着两个小太监缓步而来,圆脸上堆满笑容。
"靖海伯接旨——"黄锦尖细的嗓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
陈恪单膝跪地,额头触在冰凉的青石板上。黄锦展开黄绫卷轴,抑扬顿挫地念道:"着靖海伯陈恪,明日巳时,西苑面圣。钦此。"
"臣领旨。"陈恪双手接过圣旨,顺势起身时,一块沉甸甸的金子已滑入黄锦袖中。
黄锦脸上笑容更盛,亲热地拉着陈恪的手:"哎哟,伯爷这抄家可是越来越熟练了。"
"哪里的话。"陈恪笑容诚恳,"这都是为圣上分忧嘛。"他凑近几分,压低声音,"公公,圣上什么心意?"
黄锦拍了拍他的手背,眼睛眯成一条缝:"伯爷放宽心。要说圣上如今最信谁..."老太监的手指轻轻点了点陈恪的胸口,后面的话尽在不言中。
陈恪连忙摆手:"哪里哪里,谁不知道黄公公是圣上的大伴,我哪敢..."
"伯爷忙,咱家还要回去复命呢。"黄锦笑吟吟地打断他的奉承,转身离去时蟒袍下摆扫过门槛,带起一阵微风。
陈恪站在门口,目送黄锦的轿辇消失在街角,脸上的笑容渐渐褪去。
他转身时,眼中已是一片肃杀。
"都听见了?明日面圣!"陈恪的声音陡然提高,"给我搜!天亮前必须找到有用的东西!"
锦衣卫们闻言,搜查的动作顿时加快了几分。
书架被推倒,箱笼被撬开,就连地砖都被一块块掀起来检查。
陈恪站在庭院中央,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望着这座奢华的宅院,忽然想起历史上范家的结局——在另一个时空里,这些晋商的后代靠着出卖大明,成了满清的座上宾。
而如今...
"伯爷!找到了!"
一个锦衣卫百户气喘吁吁地跑来,手中捧着一摞账册。
陈恪接过,就着火光快速翻阅,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
"好!"他合上账册,从怀中掏出一张银票拍在百户手中,"二百两,说到做到!"
百户喜出望外,正要道谢,却见陈恪已经大步走向书房,声音远远传来:"继续搜!这样的账册,绝不止一本!"
夜色渐深,范府内的火把却越点越多,将这座奢华的宅院照得如同白昼。
陈恪知道,明日面圣时,这些账册就是他最大的筹码。
自从严党众人联名弹劾陈恪开始,朝堂上的奏章便如雪片般飞向通政司,将那张紫檀案几堆得摇摇欲坠。
令人玩味的是,不仅与陈恪交好的勋贵纷纷上疏支持,就连素来中立的翰林院清流,乃至张居正这等谨慎之人,都公然表态要求彻查到底。
更有甚者,几位素来以"不党不私"自诩的科道言官,竟也破天荒地站在了陈恪这边。
通政司的官吏们忙得脚不沾地,案牍文书堆积如山。
罗龙文那张常年堆笑的脸,此刻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站在廊下,望着来来往往的胥吏,手中把玩的核桃几乎要被捏碎。
"去,告诉小阁老。"罗龙文突然转身,对身旁的心腹低声道,"就说...风向不对。"
他死死盯着通政司大门外那棵老槐树——曾几何时,严嵩在这朝堂上一呼百应,弹劾谁谁就要掉脑袋。
可如今,面对一个入仕不过三年的毛头小子,竟隐隐有了分庭抗礼之势!
心腹领命而去,罗龙文的目光追随着那个仓皇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街角。
——————
东城范府,锦衣卫的火把将夜色照得如同白昼。
陈恪大步穿过垂花门,皂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身后,赵诚正指挥着一队锦衣卫挨个房间搜查,飞鱼服在火光中泛着冷冽的光泽。
"搜!"陈恪一声令下,锦衣卫立刻分散开来,"所有文书、账册、信件,一件不许漏!"
范永魁被两名锦衣卫押着,面色灰败。
他挣扎着抬头,看向陈恪:"伯爷!我范家世代忠良,您不能这样..."
陈恪冷笑一声,目光如刀般刮过范永魁那张油腻的脸:"世代忠良?范员外好大的脸面。"他上前一步,压低声音,"你与严家那些勾当,真当无人知晓?"
范永魁浑身一颤,眼中闪过一丝惊恐,随即又强自镇定:"伯爷明鉴,小民只是本分商人,与严阁老从无往来..."
"带下去!"陈恪懒得与他废话,挥手示意锦衣卫将人押走。
"伯爷,这范家..."赵诚望着眼前雕梁画栋的宅院,声音不自觉地压低,"比您府上还阔气三分。"
陈恪没有答话,目光扫过回廊上精雕细琢的缠枝莲纹,檐角鎏金的仙人走兽,还有庭院中那尊足有两人高的太湖石——这等品相的奇石,便是王府也未必能有。
赵诚心中感慨万千,他看着这些鎏金的门环、汉白玉的栏杆、紫檀木的家具...如此巨量的财富,在权力面前仍然是刀俎上的鱼肉,任人予取予夺,毫无还手之力。
正当赵诚出神之际,后脑勺突然挨了一记力道很小的巴掌。
"发什么愣?抄家不是你们锦衣卫拿手好戏?"陈恪的声音带着几分戏谑,眼中却闪着锐利的光,"我可告诉你,别让范永魁再死了,人不能让一道坎绊倒两次。"
赵诚古铜色的脸顿时涨得通红,抱拳道:"伯爷放心!这次属下派了八个心腹日夜轮守,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陈恪微微颔首,突然提高声音:"都听好了!金银细软一概不动,专搜文书账册!谁第一个找到有用的,本伯赏银二百两!"
锦衣卫们闻言,眼中顿时迸发出饿狼般的光芒。
这些汉子与陈恪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了,深知这位伯爷出手阔绰,说一不二。
"伯爷放心!"一个满脸横肉的百户拍着胸脯保证,"掘地三尺也给您找出来!"
陈恪嘴角微扬,正要再嘱咐几句,忽听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伯爷!黄公公到!"
陈恪整了整衣冠,快步迎向大门。刚转过影壁,就见黄锦带着两个小太监缓步而来,圆脸上堆满笑容。
"靖海伯接旨——"黄锦尖细的嗓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
陈恪单膝跪地,额头触在冰凉的青石板上。黄锦展开黄绫卷轴,抑扬顿挫地念道:"着靖海伯陈恪,明日巳时,西苑面圣。钦此。"
"臣领旨。"陈恪双手接过圣旨,顺势起身时,一块沉甸甸的金子已滑入黄锦袖中。
黄锦脸上笑容更盛,亲热地拉着陈恪的手:"哎哟,伯爷这抄家可是越来越熟练了。"
"哪里的话。"陈恪笑容诚恳,"这都是为圣上分忧嘛。"他凑近几分,压低声音,"公公,圣上什么心意?"
黄锦拍了拍他的手背,眼睛眯成一条缝:"伯爷放宽心。要说圣上如今最信谁..."老太监的手指轻轻点了点陈恪的胸口,后面的话尽在不言中。
陈恪连忙摆手:"哪里哪里,谁不知道黄公公是圣上的大伴,我哪敢..."
"伯爷忙,咱家还要回去复命呢。"黄锦笑吟吟地打断他的奉承,转身离去时蟒袍下摆扫过门槛,带起一阵微风。
陈恪站在门口,目送黄锦的轿辇消失在街角,脸上的笑容渐渐褪去。
他转身时,眼中已是一片肃杀。
"都听见了?明日面圣!"陈恪的声音陡然提高,"给我搜!天亮前必须找到有用的东西!"
锦衣卫们闻言,搜查的动作顿时加快了几分。
书架被推倒,箱笼被撬开,就连地砖都被一块块掀起来检查。
陈恪站在庭院中央,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望着这座奢华的宅院,忽然想起历史上范家的结局——在另一个时空里,这些晋商的后代靠着出卖大明,成了满清的座上宾。
而如今...
"伯爷!找到了!"
一个锦衣卫百户气喘吁吁地跑来,手中捧着一摞账册。
陈恪接过,就着火光快速翻阅,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
"好!"他合上账册,从怀中掏出一张银票拍在百户手中,"二百两,说到做到!"
百户喜出望外,正要道谢,却见陈恪已经大步走向书房,声音远远传来:"继续搜!这样的账册,绝不止一本!"
夜色渐深,范府内的火把却越点越多,将这座奢华的宅院照得如同白昼。
陈恪知道,明日面圣时,这些账册就是他最大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