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改来改去的计划-《摆烂世子,当皇帝哪有当大侠爽》

  宫墙外,一对年轻人走在河畔旁,身形略显单薄。

  尽管经营闻香教,蒙骗百姓,不是他们的本意,可事实已定,无法更改。

  花州刺史念姐弟俩主动投案有功,外加被人胁迫,情有可原,遂判了一年监刑。

  自牢里出来后,他们从岭南道一路向北,来寻恩人。

  “能…找到吗?”崔修远的声音有些嘶哑。

  他知道那位少侠叫做“沈舟”,跟风头最盛的齐王世子同名同姓。

  但一位身份尊贵的皇孙,怎么会孤身前往花州呢?

  况且世子殿下是二品小宗师,能在草原上杀个七进七出。

  若真为一人,他姐姐当年不过五品,根本无法以毒针偷袭成功。

  江棠没有立即回答,视线被点点亮光吸引。

  宽阔的河面上,一盏盏形态各异的花灯正顺流而下,烛火在薄纱中跳跃,映着粼粼波光,如同散落的星辰。

  岸边人影绰绰,笑语喧哗,多是锦衣华服的富家子弟或携家带口的寻常百姓。

  “听说了吗?今儿是圣上六十圣寿,全城都在放灯祈福呢!”

  “陛下洪福齐天,定能佑苍梧万世太平!”

  江棠心中一动,拉住弟弟的手道:“我们也放一盏灯。”

  崔修远用力点头道:“好!求老天爷保佑沈大哥!”

  他们在一个简陋的小摊前停下。

  江棠掏出几个铜板,仔细挑了一盏最素净的莲花灯。

  姐弟俩捧着微弱的烛火,走到一处人少的石阶旁,一同蹲下。

  河水清凉,莲花灯在离手的一瞬间晃了晃,缓缓飘向下游,汇入璀璨的光芒中。

  江棠跪坐在地上,闭上眼睛,虔诚道:“恩公在上,薄灯一盏,难报山海深恩,唯祈天心垂怜。”

  “愿您身如松柏,岁岁长青,无病无灾;”

  “愿您心似明月,朗照乾坤,永沐清辉;”

  “愿您行路坦途,步步生莲,所愿皆成;”

  “愿这盛世长安,河清海晏,长映您功勋!”

  “萍水之身,铭感五内,遥叩恩泽,伏惟珍重!”

  小小的灯,载着重重的情谊。

  “沈大哥,会收到的吧?”崔修远的眼神追随着那抹微光,直至再难分辨。

  江棠站起身,夜风吹干了她眼角的湿意,轻声道:“会的!”

  …

  太极殿内。

  沈凛看着即将爆发的臭小子,笑道:“自然要赏。”

  沈瑜沈亮对视一眼,弹射而起,连声道:“为国效力,不敢居功。”

  沈舟轻拍胸口,还好还好,细微的瑕疵抵挡不了大势所趋!

  他本打算通过皇帝六十寿宴,塑造出两位英明神武的皇孙形象,省得百姓的目光都聚集在齐王世子身上。

  然后,等二人声望攒够,再联合百官,提议立储!

  绝妙!

  不过,见沈凛松口,沈舟又改了想法,不能拖那么久,省得夜长梦多!

  “选一个?”

  沈凛装作犹豫道:“亮儿瑜儿的确深得朕心,然敕封太孙,是不是仓促了些?”

  沈舟气不打一处来,“还仓促?这都多少年了?”

  沈凛轻敲扶手,“朕是觉得没必要。”

  官员们纷纷附和:

  “陛下圣心独照,深谋远虑。”

  “储位关乎国本,确需慎之又慎。”

  “陛下春秋鼎盛,龙体康健…不急于一时。”

  沈舟瞪了众人一眼,虽然跟计划有偏差,但这…看不懂吗?啊?

  文武百官一头雾水。

  嗯?

  沈承煜想将儿子拉回来,却发现晚了一步。

  沈舟脱口而出道:“立储君,其利有五。一可安社稷,定乾坤,避免祸起萧墙,诸子夺嫡。”

  “二能聚人心,稳朝纲。百官所虑者,不止今日,更在将来,群臣无主,容易结党营私。”

  “其三,育贤君,承伟业。盛世非一代可成,需多任明君继往开来!”

  “其四,彰仁德,顺天道。”

  “最后,固邦交,慑外夷。苍梧根基稳固,方能让那帮虎视眈眈之辈不敢轻易生出觊觎之心。”

  部分使臣脸色垮了下来。

  沈舟怒其不争道:“皇爷爷,您横扫六合,是何等雷霆手段?为什么在确立太孙一事上这般优柔寡断?”

  话音刚落,他又感慨了一句,“创业难,守成难,传万世更是难中之难!”

  沈承煜悬着的心慢慢落地,他第一次见有人自己往坑里跳的,还跳的极为果断。

  沈承璟连连点头,“舟儿见识不俗。”

  沈承煜懒得管了,高高挺起胸膛,“是我儿子。”

  沈承烁斜眼看来,“你好像也没怎么教过,全靠舟儿自觉。”

  沈承煜喷出一口酒水,擦擦嘴道:“二哥这话说的不对,多多少少有一点。”

  沈承璟帮忙问道:“那时舟儿多大?”

  沈承煜思索道:“四五…六七岁?左右。”

  沈承烁鼻翼微动,“呵,启蒙先生也好意思邀功?若是将舟儿送来秦王府,由我亲自教导,必将比现在更加出彩!”

  沈承璟拆台道:“得了吧,就你那一身稀烂的武学…别带坏孩子。”

  沈凛眼眸低垂,自责道:“朕…朕戎马半生,一统中原后又忙于政事,确实忽略了立储。”

  沈舟心跳如擂鼓,拉过两位堂兄,道:“沈瑜,惊才绝艳,冲锋陷阵,于万军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娶物。”

  “沈亮,才思敏捷,政令百通,听其见解如闻仙乐,妙不可言!”

  “文皇帝,武皇帝,您更中意谁?”

  沈凛端起酒杯,目不斜视。

  沈舟不自觉的后退一步,左右闪躲,呲牙道:“看我干什么?”

  沈凛笑了笑,“朕是天子,但关系苍梧百年大计,不可一言而决,还需听听百官的意见。”

  沈舟背过身,大手一挥道:“上!”

  满朝文武顿时涌出,将齐王世子挡在身后。

  沈舟心中窃喜,反正都已打点完毕,最好能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再让他拉着三省老臣来个一锤定音!

  沈凛严肃问道:“诸位爱卿以为谁更合适担任太孙?”

  官员们声如洪钟道:“非齐王世子莫属。”

  对嘛,秦王世子。

  但马上,沈舟机械的扭过头,惊声尖叫道:“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