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一日,至尊下诏:“世宗皇帝诸子,广宁王孝珩、乐城公孝瓘,素秉忠忱,勋劳著于护国。卿等克勤王事,厥功懋焉。特沛恩纶,以示嘉尚。孝珩既膺王爵,兹加食邑一郡;孝瓘晋封兰陵王。”
二人在昭阳殿后殿跪拜行礼谢恩,随后辞让:“臣等愚驽,实深惶愧。且方在叔父之丧,伏望至尊俯允辞免,收回成命。”
高演作为高殷、高长恭等人的亲叔叔,若按照最严格的服丧标准,那便是九个月,与斛律灵对斛律金的守孝一样了。
高殷作为皇帝,可以用以日代月,服九日丧就足够,但高长恭等人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这样一看实在有些滑稽:高长恭是帮助高殷坑死高演,但由于高殷给了高演体面,高演作为至亲的宗王叔父逝世,那么明面上他就没有过错,所以高孝瓘还要为高演守孝九个月。这期间不仅不适合婚嫁,而且要是还受了平定亲叔叛乱的封赏,那简直就是一种黑色幽默。
因此高殷也不强求他们接受,这点东西对普通人是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荣禄,对他们却只是洒洒水而已,哪怕高孝瓘此时的白身,有着高殷的宠信,那就是齐国重量级的臣子。
“如此,就先封存诏书,待大功毕后,再行封赐。”
“臣等叩谢至尊!”
两颗好头颅在地上哐哐作响,哪怕铺着地毯,也硬是让他们砸出了风格砸出了水平,足以见忠心。
高殷非常满意,亲自将两人扶起,又看向高长恭:“真不好意思,耽误了你的婚事。”
高长恭微笑:“至尊真是让臣汗颜,服丧是礼数,自是应当比婚配在前,莫说是九个月,哪怕……”
“哪怕周国未灭,一辈子无以为家,也甘之如饴,是吗?”
高殷抢过话头,高长恭羞涩地笑了,高殷用力捏了捏他的肩膀:“孝瓘啊孝瓘!越是这样,我就越信赖你啊。”
说着,高殷又看向高孝珩,三人面面相觑,忽然都忍不住大笑起来,笑了一阵,坐回到位子上,摆棋、饮茶、下子。
原本高殷是打算让高长恭娶了自己那个原先的良娣,也就是郑春华的姐姐郑令仪的。
当初高殷要娶的是她,可惜当时她腿受伤了,因此未能过门。如今她的伤势也养好了,考虑到她和郑春华的关系,能让自己和高长恭更紧密,因此高殷问了一下高长恭的意见,毕竟这不是高长恭历史上的原配王妃。
“一切都凭至尊做主。”高长恭如此说,高殷却又犹豫了,因为他记得,历史上的兰陵王妃在高长恭被逼饮毒酒的时候,王妃曾经暗示过,让高长恭带兵入宫兵变,只是高长恭没选择这条路,这件事就可以看得出,他的王妃心志颇为坚毅果决,对高长恭而言,不失为一个贤内助。
这时候的五姓女家风都还不错,至少比鲜卑人好,像李昌仪那种反而是少数。
最后高殷反而有了一个新想法:还是让兰陵王保持原来的婚姻,至于郑令仪,还是自己娶吧。
反正高长恭娶谁都不会远了自己的关系,高延宗则定的是母后的赵郡李氏的女儿,郑令仪就这么空置着也是浪费,不如一起进来帮自己,也免得将来再次发生李祖猗那种事情。
“所以目前的情况下就是如此了,我先娶陈氏女、封氏女、李氏女和郑氏女,等咸阳王和六叔的丧期过去,明年,我就娶斛律明月之女,你和延宗也与我一同完婚。”
高殷大笑:“到时候就在这昭阳殿举行婚宴,咱们一同做新郎!”
高长恭听得面红耳赤,也亏得是已经习惯了至尊的胡言乱语,否则真不知道如何接话——这种时候,只要微笑就可以了。
“说起来,延宗这家伙,真是有些顽劣了。”
高殷忽然说起这么重的话,让两人顿时色变,连忙替高延宗赔罪。
“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高殷面色平静如水:“此前我还在东宫时,他讨走了我宫中的一名婢女——就是迎娶郑氏当日,孝瓘你应当记得——过后却没让她返回来。”
“之后我派人去打探,结果那名婢女居然有了孩子!”
这话让孝珩长恭一惊,又不敢发问,只能听高殷继续说:“也不知道该怎么数落他,说他没良心吧,他好歹没杀人,也没打掉孩子;可说他有良心吧,他就出了些钱,让这婢女自己回家乡,可怜一个大肚婆,若不是我派人找到了她,已经死在半路上了!”
高殷越说越怒,猛地把酒杯掷在地上,两人连忙下跪:“请至尊息怒!”
“我们回去会教训他,还望至尊……”
对高演等人的毒手,让这两人颇有些惊慌,高殷连忙安慰他们:“和你们无关,只是延宗确实需要教导一番了,否则将来不能作为表率,甚至还为祸一方,这怎么使得?”
两个兄长无奈,也只能替这个弟弟谢过罪责,高长恭忍不住发问:“请问至尊,那名宫女现在如何了?”
“我在京城郊外找了个不错的宅子,让她住在那儿安心生育,将来延宗要认便认,不认的话,我就带回宫里做义子。”
高殷端坐于榻上,拍了拍衣袖,似乎清理掉了灰尘:“还有百年、阿纬、阿俨……他们的父亲都有罪过,可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事情已经揭过去了,也不该对他们加罪。就同样入宫里,跟在我身边学习吧。”
这是高殷的态度,政变的事情不能含糊,但也不至于斩尽杀绝,这就给了一个缓和的余地,减缓齐国上层残酷的政斗悲剧,也让将来的齐国政治生态更加和平稳定。
如果今天我杀你,明天他杀我,谁也不能确保安全,那么最后整个国家就会陷入一场大逃杀竞赛中,败者食尘,胜者通吃,就像八王之乱那样。
虽然胜利了,但也导致国家的根基薄弱了,一旦遭遇团结的外部势力倾轧,那兵败如山倒也属理所当然。
而且说句难听的,高殷现在是实权皇帝,还是当世的最强国家统治者,手握军队、禁卫,控制住了皇后、太后、辅政和百官,用宗教制造神迹来给自己背书,还有着后世穿越者的先知先觉。
这样的条件,十年之内不能一统天下,都算他丢人的了,何况是洗脑几个已经失了势、没有人支撑的小鬼?
谁提供了资源和陪伴,谁才是真正的父母,到时候高纬高俨高百年等人就会跟高延宗一样,打心底里觉得自己生父死得好,不然也搭不近自己的身边。
这就是权力的魔力,对政治生物而言,统治者才是真正的父亲。
高殷如此承诺,让高长恭等人安下心来。忠诚于高殷是一回事,但不希望高殷过多杀戮也在情理之中,如今这种结果,已经是最好的了,至少几位宗王留有后嗣。
乾明朝的格局,的确是和天保有所不同的,新的至尊充满自信与朝气,有着革故鼎新的力量。
因此高孝珩犹豫了片刻,还是壮着胆子、发起问来:“敢问至尊,那大兄与三兄,他们……该当如何呢?”
高殷脸上的笑容凝固了,眼帘微微抬起,瞥视着二人,虽然还是幼龙,但帝王的威权已经开始被高殷所掌握,这道眼神让他们心中不由得一颤,直觉得自己太过多事。
“没关系,兄弟情嘛,朕也有兄弟。想见他们?呵……那现在,朕就带你们去见个面吧。”
高殷饮下一盏酒,淡淡地说。
二人在昭阳殿后殿跪拜行礼谢恩,随后辞让:“臣等愚驽,实深惶愧。且方在叔父之丧,伏望至尊俯允辞免,收回成命。”
高演作为高殷、高长恭等人的亲叔叔,若按照最严格的服丧标准,那便是九个月,与斛律灵对斛律金的守孝一样了。
高殷作为皇帝,可以用以日代月,服九日丧就足够,但高长恭等人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这样一看实在有些滑稽:高长恭是帮助高殷坑死高演,但由于高殷给了高演体面,高演作为至亲的宗王叔父逝世,那么明面上他就没有过错,所以高孝瓘还要为高演守孝九个月。这期间不仅不适合婚嫁,而且要是还受了平定亲叔叛乱的封赏,那简直就是一种黑色幽默。
因此高殷也不强求他们接受,这点东西对普通人是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荣禄,对他们却只是洒洒水而已,哪怕高孝瓘此时的白身,有着高殷的宠信,那就是齐国重量级的臣子。
“如此,就先封存诏书,待大功毕后,再行封赐。”
“臣等叩谢至尊!”
两颗好头颅在地上哐哐作响,哪怕铺着地毯,也硬是让他们砸出了风格砸出了水平,足以见忠心。
高殷非常满意,亲自将两人扶起,又看向高长恭:“真不好意思,耽误了你的婚事。”
高长恭微笑:“至尊真是让臣汗颜,服丧是礼数,自是应当比婚配在前,莫说是九个月,哪怕……”
“哪怕周国未灭,一辈子无以为家,也甘之如饴,是吗?”
高殷抢过话头,高长恭羞涩地笑了,高殷用力捏了捏他的肩膀:“孝瓘啊孝瓘!越是这样,我就越信赖你啊。”
说着,高殷又看向高孝珩,三人面面相觑,忽然都忍不住大笑起来,笑了一阵,坐回到位子上,摆棋、饮茶、下子。
原本高殷是打算让高长恭娶了自己那个原先的良娣,也就是郑春华的姐姐郑令仪的。
当初高殷要娶的是她,可惜当时她腿受伤了,因此未能过门。如今她的伤势也养好了,考虑到她和郑春华的关系,能让自己和高长恭更紧密,因此高殷问了一下高长恭的意见,毕竟这不是高长恭历史上的原配王妃。
“一切都凭至尊做主。”高长恭如此说,高殷却又犹豫了,因为他记得,历史上的兰陵王妃在高长恭被逼饮毒酒的时候,王妃曾经暗示过,让高长恭带兵入宫兵变,只是高长恭没选择这条路,这件事就可以看得出,他的王妃心志颇为坚毅果决,对高长恭而言,不失为一个贤内助。
这时候的五姓女家风都还不错,至少比鲜卑人好,像李昌仪那种反而是少数。
最后高殷反而有了一个新想法:还是让兰陵王保持原来的婚姻,至于郑令仪,还是自己娶吧。
反正高长恭娶谁都不会远了自己的关系,高延宗则定的是母后的赵郡李氏的女儿,郑令仪就这么空置着也是浪费,不如一起进来帮自己,也免得将来再次发生李祖猗那种事情。
“所以目前的情况下就是如此了,我先娶陈氏女、封氏女、李氏女和郑氏女,等咸阳王和六叔的丧期过去,明年,我就娶斛律明月之女,你和延宗也与我一同完婚。”
高殷大笑:“到时候就在这昭阳殿举行婚宴,咱们一同做新郎!”
高长恭听得面红耳赤,也亏得是已经习惯了至尊的胡言乱语,否则真不知道如何接话——这种时候,只要微笑就可以了。
“说起来,延宗这家伙,真是有些顽劣了。”
高殷忽然说起这么重的话,让两人顿时色变,连忙替高延宗赔罪。
“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高殷面色平静如水:“此前我还在东宫时,他讨走了我宫中的一名婢女——就是迎娶郑氏当日,孝瓘你应当记得——过后却没让她返回来。”
“之后我派人去打探,结果那名婢女居然有了孩子!”
这话让孝珩长恭一惊,又不敢发问,只能听高殷继续说:“也不知道该怎么数落他,说他没良心吧,他好歹没杀人,也没打掉孩子;可说他有良心吧,他就出了些钱,让这婢女自己回家乡,可怜一个大肚婆,若不是我派人找到了她,已经死在半路上了!”
高殷越说越怒,猛地把酒杯掷在地上,两人连忙下跪:“请至尊息怒!”
“我们回去会教训他,还望至尊……”
对高演等人的毒手,让这两人颇有些惊慌,高殷连忙安慰他们:“和你们无关,只是延宗确实需要教导一番了,否则将来不能作为表率,甚至还为祸一方,这怎么使得?”
两个兄长无奈,也只能替这个弟弟谢过罪责,高长恭忍不住发问:“请问至尊,那名宫女现在如何了?”
“我在京城郊外找了个不错的宅子,让她住在那儿安心生育,将来延宗要认便认,不认的话,我就带回宫里做义子。”
高殷端坐于榻上,拍了拍衣袖,似乎清理掉了灰尘:“还有百年、阿纬、阿俨……他们的父亲都有罪过,可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事情已经揭过去了,也不该对他们加罪。就同样入宫里,跟在我身边学习吧。”
这是高殷的态度,政变的事情不能含糊,但也不至于斩尽杀绝,这就给了一个缓和的余地,减缓齐国上层残酷的政斗悲剧,也让将来的齐国政治生态更加和平稳定。
如果今天我杀你,明天他杀我,谁也不能确保安全,那么最后整个国家就会陷入一场大逃杀竞赛中,败者食尘,胜者通吃,就像八王之乱那样。
虽然胜利了,但也导致国家的根基薄弱了,一旦遭遇团结的外部势力倾轧,那兵败如山倒也属理所当然。
而且说句难听的,高殷现在是实权皇帝,还是当世的最强国家统治者,手握军队、禁卫,控制住了皇后、太后、辅政和百官,用宗教制造神迹来给自己背书,还有着后世穿越者的先知先觉。
这样的条件,十年之内不能一统天下,都算他丢人的了,何况是洗脑几个已经失了势、没有人支撑的小鬼?
谁提供了资源和陪伴,谁才是真正的父母,到时候高纬高俨高百年等人就会跟高延宗一样,打心底里觉得自己生父死得好,不然也搭不近自己的身边。
这就是权力的魔力,对政治生物而言,统治者才是真正的父亲。
高殷如此承诺,让高长恭等人安下心来。忠诚于高殷是一回事,但不希望高殷过多杀戮也在情理之中,如今这种结果,已经是最好的了,至少几位宗王留有后嗣。
乾明朝的格局,的确是和天保有所不同的,新的至尊充满自信与朝气,有着革故鼎新的力量。
因此高孝珩犹豫了片刻,还是壮着胆子、发起问来:“敢问至尊,那大兄与三兄,他们……该当如何呢?”
高殷脸上的笑容凝固了,眼帘微微抬起,瞥视着二人,虽然还是幼龙,但帝王的威权已经开始被高殷所掌握,这道眼神让他们心中不由得一颤,直觉得自己太过多事。
“没关系,兄弟情嘛,朕也有兄弟。想见他们?呵……那现在,朕就带你们去见个面吧。”
高殷饮下一盏酒,淡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