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挖墙脚-《重回年代,从摆摊开始赚到10亿》

  李远舟连忙摆手,说道:

  “不不不,我可当不了他的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身边这位叫沈琰,是咱们学校的客座教授。这次啊,我是带沈教授来报到的。”

  办公室里的人一听,全都一脸吃惊,满脸的难以置信。

  “沈琰?”

  “什么,这个小伙子就是沈琰同志?”

  “这小伙子就是咱们学校刚聘请的客座教授?”

  “也太年轻了吧。”

  虽说大家都知道学校聘请了一位年轻教授,可怎么也没想到,沈琰居然如此年轻。

  沈琰看着还不到三十岁。

  实在是太夸张了。

  一些中年妇女见沈琰这般年轻帅气,心里便有了想法,纷纷围了过来。

  “沈教授,您有对象了吗?我女儿今年22岁,还在读大学呢,你们都是年轻人,我给你们介绍介绍呗。”

  “沈教授,您还没对象吧。我给您介绍一个,那姑娘长得高挑漂亮,还会跳舞,跟您可般配了。”

  “沈教授,我有个侄女,长得水灵灵的,脾气也好。我想着给你们搭搭桥,您看咋样?”

  这些妇女瞬间化身媒人,七嘴八舌地介绍起对象来。

  这阵仗,让沈琰实在有些招架不住。

  李远舟赶忙说道:

  “行了行了,沈教授孩子都两个了,你们就别想了。沈教授这次来,是有正事要办的。”

  听到这话,不少人顿时蔫巴了。

  一位中年大姐回过神来,热情地说道:

  “沈教授,到我这儿来办手续,身份证和通知书带了吗?”

  沈琰年纪轻轻就成了教授,前途那叫一个不可限量。

  所以这位中年大姐态度格外热情。

  再说了。

  沈琰一表人才,气质非凡,一下子就赢得了这位中年大姐的好感。

  很快,沈琰的手续就办好了。

  他拿到了一个证件和一份聘任书。

  从今天起,他就是帝都大学的客座教授了。

  沈琰收好东西,赶紧离开了办公室。

  实在是没办法,办公室里的这些妇女太热情了,他实在吃不消。

  沈琰和李远舟两人离开办公室。

  慢悠悠地往回走。

  沈琰和李远舟聊了一会儿。

  突然,沈琰想起一件事。

  这个李远舟是帝都大学的,认识不少人才。我不是打算开个研究所吗,正好让他帮我介绍介绍。

  想到这儿,沈琰便说道:

  “李主任,我打算办个电子研究所,正缺不少人才呢。您人脉广,能不能帮我介绍介绍?”

  李远舟听了,有些惊讶,说道:

  “沈教授,您是认真的吗?办电子研究所,那可得花老多钱了,我劝您还是再考虑考虑。”

  研究所。

  说白了就是搞研究的地方。

  投入非常大。

  别的不说,单单是各种仪器设备,就是一笔巨额开支。

  就拿国内那几百个研究所来说。

  国家每年都得拨下一大笔研究经费。

  李远舟觉得,研究这种事儿,还是得国//家来做。

  个人去做的话,估计很难承受。

  毕竟投入太大了。

  所以,他才劝沈琰放弃这个想法。

  沈琰听了,笑着说道:

  “李主任,办研究所费钱这事儿,我心里有数。不过,我还是决定要办。咱们的电子行业太落后了,我觉得只要开办研究所,加大投入,就一定能赶上去。

  我现在不缺钱,仪器也不缺,就缺人才。要是您能帮我介绍一批人才过来,我可太感激了。”

  说完,沈琰又补充了一句:

  “您放心,我绝对不会亏待人才。凡是得到我认可的人才,年薪最低三万,上不封顶。

  要是有了研究成果,我肯定会给予奖励。我保证,研究所的人,一年收入不会少于三万五千元。”

  “啥?”

  “一年收入,不会少于三万五千元?”

  李远舟听了,眼睛都瞪大了。

  沈琰一开口,就给出了三万五千元,这太吓人了。

  李远舟忍不住咋舌道:“沈教授,您给出的这待遇,实在是高得离谱啦!年薪三万五,就连我这心里都跟猫抓似的,直痒痒,太心动咯!”

  现在大学教授的工资,好一些的能拿到1000多元,一般的也能有个七八百。

  一年的工资撑死也就1万多,普通的可能也就八九千。

  沈琰给出的待遇,比正教授的收入还要高出不少。

  这可太夸张了,李远舟听得眼睛都直了。

  沈琰笑着,语气随意却又透着真诚:

  “李主任,要是您有这个想法,我绝对热烈欢迎您过来。我打算把非凡研究所交给您来管理,年薪三万八,另外还有各种福利补贴,绝对不会让您吃亏。”

  办研究所,研究人才重要,管理人才更是不可或缺。

  李远舟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要是他能来,沈琰觉得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李远舟听到这三万八的年薪,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暗忖这沈琰出手也太阔绰了。

  简直就是个财神爷。

  不过,他还是稍微克制住了内心的兴奋,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说道:

  “沈教授,您容我考虑考虑,过几天我一定给您答复。”

  沈琰听他这么说,心里也有点意外。

  看这架势,李远舟还真有可能跳槽过来。

  这可真是没想到的事儿。

  沈琰笑着点头:“行,李主任,您回去好好琢磨琢磨,三天之内给我个信儿就行。”

  随后,沈琰找到苏幼雪,两人便开车离开了帝都大学。

  下午五点,到了下班的点儿。

  李远舟骑着那辆半旧不新的自行车,慢悠悠地往家赶。

  他家就在帝都大学的教职工宿舍区,学校分的房子。

  面积不大,也就五十来平。

  李远舟一家五口,夫妻二人加上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就挤在这小小的空间里。

  这会儿,儿子和女儿都还在学校没回来,家里只有老婆王雪娟在厨房忙活。

  李远舟一进家门,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走进厨房,说道:

  “雪娟呐,我有件大事儿想跟你商量商量。”

  王雪娟手里不停翻炒着锅里的菜,头也没回地说:

  “啥事儿啊,你说呗。”

  李远舟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说:

  “我琢磨着,我想辞职,然后去非凡研究所工作。”

  王雪娟一听,手里的铲子差点掉了,猛地转过头,眼睛瞪得老大:

  “远舟,你糊涂啦!咱们上有老下有小,你都四五十岁的人了,全家老小就指着你这份工资过日子呢,你咋还想着辞职?”

  李远舟赶紧解释:

  “雪娟,你先别急,听我把话说完。”

  王雪娟却有些着急,摆了摆手说:

  “不管你说啥,我都不同意。你爸妈身体不好,看病吃药每个月都得花不少钱。

  还有两个儿子,成绩那么好,眼瞅着马上就要上大学了,这学费又是一大笔开销。

  你要是辞职了,拿啥给老人看病,拿啥供儿子上学?”

  李远舟耐着性子说:

  “雪娟,你听我讲完嘛。我辞职是去非凡研究所,这非凡集团你肯定听说过吧?”

  王雪娟听了,点了点头。

  这几年,非凡集团发展得风生水起。

  新闻里经常报道,她自然是知道的。

  王雪娟记得,非凡集团旗下的产业可不少,像服装厂生产的衣服,款式新颖又好看。

  可就是价格不便宜,她一直都舍不得买。

  王雪娟疑惑地问:

  “非凡集团我知道,可你现在工作干得好好的,为啥非得去那儿呢?”

  李远舟嘿嘿一笑,说:

  “因为人家给的钱多呀!非凡集团董事长说了,要是我去研究所,年薪三万八,还另有福利。”

  “啥?”

  “年薪三万八?”

  “这咋可能呢?世上还有这么高的工资?”

  “该不会是骗人的吧?”

  王雪娟一听,整个人都懵了,满脸的不可置信。

  李远舟现在一年工资也就五六千块。

  这三万八,差不多是他几年的收入了。

  这也太夸张了,让人实在难以相信。

  李远舟见老婆一脸震惊,便耐心解释:

  “非凡集团这几年生意做得可火了,赚了不少钱,所以给出的待遇自然就高,这很正常。”

  李远舟之前特意了解过。

  非凡集团每天的进账都相当可观,给出高工资也在情理之中。

  李远舟接着说:

  “咱们家现在的情况,你也清楚,太需要钱了。所以我才想着拼一把,去非凡集团试试。虽说这是个私人企业,可发展前景好得很,在那儿工作肯定没问题。”

  要是家里经济条件宽裕。

  李远舟肯定不会轻易辞职。

  可现在家里到处都要用钱,他不得不冒险一试。

  王雪娟回过神来,想了想,说道:

  “看来,去非凡集团工作也不是不行。去不去,你自己拿主意吧。”

  其实王雪娟心里已经同意了。

  没办法,家里实在太缺钱了。

  老人看病需要一大笔钱,儿子上大学也得不少开销。

  如果李远舟去非凡集团工作,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老人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儿子也能顺利上大学。

  李远舟听老婆这么说,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说道:

  “我是真想去非凡集团工作。雪娟,既然你同意了,明天我就联系非凡集团的董事长,给他答复。”

  王雪娟点了点头。

  李远舟美滋滋地憧憬着:

  “等我去了非凡研究所工作,以后的日子就不用过得这么紧巴巴了。

  说不定啊,咱们以后也能像那些有钱人一样,顿顿大鱼大肉。”

  沈琰从帝都大学出来后,便开着他那辆小汽车,朝着帝都电视台奔去。

  苏幼雪坐在一旁,满脸疑惑,忍不住问道:“咱们去电视台?”

  沈琰一边稳稳地握着方向盘,一边说道:

  “我正筹备建一个研究所,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所以打算在电视台打个广告,把天下有本事的人都招来。”

  不一会儿,他们就到了电视台,顺利找到了周春明。

  最近这段时间,周春明多次前往非凡集团采访,和他们都很熟络了。

  前阵子,周春明因为采访了一个大新闻,直接升职了,所以对非凡集团好感倍增。

  周春明一看到沈琰和苏幼雪,立刻热情地迎上去,笑着说:“沈董事长,苏总,你们好啊!怎么想着来电视台了?有啥事儿尽管说,我能帮上忙的一定帮。”

  沈琰笑着回应:

  “周记者,还真有事要麻烦你!我们想在帝都电视台打个广告。”

  周春明一听,好奇地问:“沈董事长,你们想打啥广告呢?”

  沈琰回答:

  “我准备建研究所,急需一批人才,所以想打个广告,招募天下英才。”

  周春明听了,立刻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沈董事长,您这格局可真不小,公开招募天下人才,非凡集团可是头一个啊!”

  随后,周春明带着沈琰和苏幼雪去见台长。

  台长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一听沈琰要打广告,顿时来了精神。

  谁不知道沈琰是电视台的大户。

  现在亲自找上门来打广告,这简直是送钱来的,必须得热情招待。

  台长说道:

  “沈董事长,您想打广告,这完全没问题,我们帝都电视台一定给您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接着,大家就开始商量广告的具体事宜。

  最后,沈琰决定拿出三十万元,投放一个月的广告。

  台长兴奋极了,打一个月广告就能进账三十万。

  这钱来得太容易了。

  沈琰也很高兴,三十万元就能获得一个月的广告时段。

  这买卖太划算了。

  有了这一个月的广告宣传,他就能招到不少顶尖人才。

  谈完生意,沈琰又和台长聊了一会儿,这才返回四合院。

  第二天,沈琰在电脑前敲下最后一个字,《电脑的原理和发展》这本书终于完成了。

  这本书字数不算多,只有35万。

  但里面有很多插图,电脑上做不出来。

  沈琰只能找果果帮忙画。

  前前后后花了十二天才大功告成。

  “第一本总算完成了……真不容易啊。”

  沈琰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虽说写书赚不了多少钱。

  但完成一本书带来的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

  沈琰感慨一番后,又坐在电脑前,开始写第二本书。

  苏幼雪见了,忍不住问:“您不是刚写完一本吗,怎么又开始写了?”

  沈琰边敲键盘边笑着说:

  “之前写完的只是第一本,现在我要写第二本了。”

  苏幼雪更好奇了,问道:“您打算写多少本啊?”

  沈琰想了想,电脑相关的知识实在太多了。

  从硬件到软件,从编程到算法,根本写不完。

  而且自己也没那么多精力和时间一直写下去。

  估计最多也就写个一二百本。

  于是他说:“我这套书,估计要写一二百本吧。要是还有兴趣,可能会再多写点。”

  饶是淡定的苏幼雪,听了都惊得合不拢嘴。

  一二百本!

  苏幼雪微微蹙眉:“你这也太辛苦了。”

  沈琰轻轻捏了捏她的脸颊,笑着说:“别担心,我心里有数,这电脑不给力,所以我写得慢。要是换台厉害的电脑,写几百本书都不在话下。”

  沈琰和苏幼雪正聊着,突然有人敲门。

  苏幼雪打开门,只见一个中年男人站在外面,正是帝都大学后勤主任李远舟。

  沈琰走过去,问道:

  “李主任,怎么突然来了?”

  李远舟一脸认真地说:

  “沈教授,我考虑好了,明天就去辞职,然后跟着您干。”

  原来,昨晚李远舟和老婆商量好了,所以一大早便来找沈琰。

  沈琰听了,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说道:

  “欢迎欢迎!李主任,欢迎你加入非凡研究所,从今天起,你就是非凡研究所的负责人了。”

  沈琰虽然很重视这个研究所,但他并不打算亲自管理。

  作为董事长,没必要事事亲力亲为。

  找到合适的人才,把事情交给他们就行。

  要是啥事儿都自己管,哪还有时间享受生活?

  把工作交给下属,这才是董事长该做的。

  李远舟能当上帝都大学后勤处主任,管理能力肯定不差。

  把非凡研究所交给他,沈琰很放心。

  屋内,沈琰和李远舟坐在一块儿,仔细商讨着研究所的筹备事宜。

  李远舟推了推眼镜,一脸认真地问道:“沈教授,您这研究所打算招多少人呢?”

  沈琰微微仰头,思索片刻后说道:

  “先招一千人吧。刚开始起步,人员不用太多,一千人我觉得刚好能满足前期需求。”

  听到这话,李远舟心中不禁一惊。

  这才刚筹备的研究所,一开口就要招一千人,规模着实不小。

  他紧接着提醒道:“沈教授,一下子招这么多人,工资支出可不是个小数目。

  李远舟在心里默默算了一笔账。

  最低年薪三万,一千人的话。

  一年工资支出就是三百万。

  这个数字在当时,那可是相当惊人的。

  沈琰却自信满满,笑着说道:

  “放心,非凡集团旗下各部门,经营状况良好,这点支出我们完全承受得起。”

  两人稍作停顿,喝了口水,又继续讨论。

  李远舟接着抛出问题:

  “沈教授,建研究所需要各类场地、仪器,还有大量实验材料。您计划投入多少资金呢?”

  沈琰毫不犹豫地说:

  “我要把非凡研究所建成国内最先进的,第一期投入1亿元,第二期投入2亿,第三期投入2亿。加起来,整个研究所总计投入5亿元。”

  “5亿元!”

  李远舟瞪大了眼睛,差点惊掉了下巴。

  一般的科研机构或者大学,一年的经费也就几百万。

  沈琰这一出手就是5亿。

  实在是令人震撼。

  李远舟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再次确认道:

  “老板,您不是开玩笑吧?真要投这么多?”

  沈琰认真地点点头,解释道:

  “当然是真的。我做事向来追求极致,既然开研究所,就要做到最好。我不仅要让它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也要达到二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