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王玲眼红,凭什么过的比她好-《重回年代,从摆摊开始赚到10亿》

  “后天曾市长要搞一个签约仪式,官方、建筑公司、非凡地产都要过去,你要不要去?”

  一般来说。

  首次打造商圈,各大国际品牌的负责人都会到场。

  沈琰又是主要策划人,不去实在说不过去。

  “告诉曾市长,我一定到场。”

  京都商圈规划地的某处。

  人潮涌动。

  杨伟穿戴整齐,梳着锃亮的大背头跟着朋友一起到场。

  他正是此次商圈计划中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受到邀请前来参加签约仪式。

  此刻他内心十分的激动,这次拿下商圈计划的工程,不光能大赚笔,还能和京都官方勾搭上关系。

  据说今天周边城市的市长也都会参加。

  就连霍家和国际品牌的华夏负责人也会来。

  这是一次拓展人脉的好机会,不论是各大城市的高层,亦或者是各大品牌的负责人,随便结识一位,日后也许有用得着的那一天。

  “杨伟,你来了?!”

  曾亚良带着陈楚红拍着杨伟的肩膀笑道。

  “曾市长您好,没想到今天来了这么多人。”杨伟说道。

  曾亚良笑道:“这些都是商圈计划的参与者,你若是有朋友加入,到时候也可以介绍一下。”

  “那当然没问题。”

  杨伟嘴上答应。

  但心底却暗暗叫苦,他一个搞工地的,哪有这方面的人脉啊!

  叹了一口气,随意与周围的人交谈着。

  结果就看到一位身穿西装的青年。

  四周满是与他交谈的业界名流。

  “霍公子,据说你最新搞的传呼机生意很不错啊。”

  “有好生意,记得带着我们这群老家伙。”

  霍振亭彬彬有礼的说道:“几位前辈说笑了,这是我的名片,有需要帮忙的随时联系。”

  这些都是客套话。

  到时候能否真的帮忙另说了。

  “霍振亭?!”

  杨伟心中一动。

  这位可是香江豪门啊。

  十二家族之一!

  若是能笼络到一点交情,好处大大滴!

  “霍公子。”

  杨伟主动伸出手笑道:“我杨伟,商圈建筑负责人!”

  “原来是杨先生啊。”

  这种公司的人也算是一个人物。

  但和香江豪门、国际品牌相比压根不算什么。

  霍振亭不是特别重视,加上刚才应付了一堆来攀交情的人。

  霍振亭有些疲倦了。

  考虑到礼貌问题,他依旧日耐着性子和对方交谈。

  今天来的人那么多。

  一般有点情商的混个脸熟,就把时间留给其他人了。

  杨伟却在霍振亭面前侃侃而谈:“听说霍公子准备进军华夏,若是以后有什么规划,可以随时联系我。”

  霍家搞地产是老本行。

  与其结交随便混几个工程,杨伟也能赚大了!!

  “我会的。”

  霍振亭象征性的笑了笑,说道:“前面来几个朋友,我要先过去。”

  正在口若悬河的杨伟有些意犹未尽的说道:“那你先去吧,咱们抽时间再聊。”

  “谢谢杨先生理解。”

  说完。

  霍振亭转身直接离去。

  这时杨伟扫视一圈,目光最终锁定在了一个金发、大波浪的西方人身上。

  “刚才听人说是国际品牌香奈儿在华夏的负责人!”

  这个身材高挑,长得极漂亮的就是赫拉!

  杨伟一眼认出对方。

  于是连忙上前攀谈。

  “赫拉小姐,我叫杨伟!”杨伟咧嘴一笑,伸出手表达敬意。

  赫拉白了他一眼,继续站在原地,似乎不愿意和任何一个华夏人交流。

  骨子里透着高傲!!

  吃了个闭门羹。

  杨伟脸色略显尴尬。

  好在也见了大风大浪,悻悻的说道:“既然赫拉小姐不方便,那改天再聊。”

  杨伟刚转身。

  就看到一位青年在一位保镖的护送下来到了现场。

  有认识沈琰的,不由有些奇怪。

  这个时代还是很乱的,沈琰走到哪就带着一个保镖。

  丝毫不担心?

  沈琰担心什么?

  他骑自行车身上装那么多钱的时候,是真的担心,怕混混盯上,现在有了四个轮子的小汽车,在这个年代能开四个轮子的是一般人?

  那些小混混只是穷,又不傻。

  加上四仔在身边,只要手上没有热兵器,一般人都不是四仔的对手。

  这边,原本态度倨傲的赫拉眼前一亮,轻挪莲步朝着沈琰而去。

  霍振亭满脸堆笑说道:“沈总,你可终于来了!”

  “不好意思,每次都要让你们等我。”

  沈琰一脸歉意的说道。

  也不能说他迟到吧。

  只不过这些人每次都会提前来。

  沈琰则是摸着差不多的时间来,结果每次都是最后。

  “没事。”

  霍振亭笑了笑。

  “沈先生。”

  赫拉用一种生硬的华夏语和沈琰打招呼。

  “原来是赫拉小姐。”

  这位香奈儿华夏的负责人,性格出奇的热情,没有西方那种骨子里的高傲。

  给沈琰的印象不错。

  出于礼貌与其握了握手。

  不经意间,赫拉的食指在沈琰的手心里转了两圈。

  沈琰先是一愣,狐疑的看着对方。

  赫拉嘴角微微勾起笑道:“我很喜欢华夏,沈先生改天若是有时间,可以带我领略一下华夏的山水和景点。”

  “当然可以。”

  沈琰满口答应。

  曾亚良和周边城市的市长全部来了,一一和沈琰打着招呼。

  其中包括了滨城的边满归。

  之后签约仪式正式开始。

  各大负责人纷纷登台,并且搞了一些礼花和鞭炮庆祝开工。

  自从沈琰以来,几乎所有人都在围着他转。

  尤其是各大城市的市长。

  全部想拉着沈琰在自己城市搞商圈。

  至于为何不找霍家和国际品牌!

  因为他们和沈琰是合作关系,只要拉来沈琰,那些人不在话下。

  所以谁都明白沈琰的重要性。

  之前霍家,曾亚良等人,面对杨伟的时候,虽然热情,但还是有着一丝的陌生感。

  赫拉这种国际品牌,更是没给他好脸色看。

  现在面对沈琰却像是多年不见的朋友一般。

  这便是实力带来的好处!

  望着沈琰与各位大佬笑谈风云,杨伟心中羡慕不已。

  什么时候他也能和沈琰一样站在高处,成为万众瞩目的

  焦点!

  仔细想想。

  杨伟摇头轻叹一声。

  自己有些异想天开了!

  沈总人家是商界奇才,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有这种成就。

  头脑和手段,绝非常人可以复制的!

  不过。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商圈计划开始,沈总打算投入多少资金?!”

  之后趁着大家互相交流的机会。

  边满归来到沈琰的面前随意的聊着。

  “五百万。”

  边满归听到这个数字,心中很是惊讶。

  沈琰一次性投入的如此多。

  当然最让他吃惊的是沈琰的身家,能随意拿出这么多的现金,说明还有更充裕的现金!

  “这个资金有点多啊。”

  闻言。

  沈琰叹了一口气,说道:“京都是华夏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地皮各方面的成本很高,特别是建材。”

  “建材?!”

  边满归神色一动问道:“你的钢材大概是什么价格?!”

  “现如今市场价1190元一吨,我们需求大,可以略微便宜一点,但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沈琰摇摇头说道。

  “价格双轨制是钢材价格昂贵的原因。”边满归说道。

  九年改革开放后。

  华夏实行价格双轨制。

  计划经济内的商品价格很低。

  计划经济外的商品价格按照市场价出售。

  边满归之所以提到钢材,就是想借此打开话题,引导沈琰前往滨城投资商圈。

  别看一吨钢材的价格只有一千元,以商圈的规模所需求的钢材数量极其惊人,每增加一块钱就会在无形中拉高商圈总体投入的成本。

  反之压低钢材的价格,就能节省大量的资金。

  开源节流,压低包括钢材在内的所有建材价格很有必要。

  双轨制。这个制度主体存在时间为七九年到九三年。

  九二年九月份国家物价局宣布把571种产品定价权交给企业,22种产品价格下放给省级物价部门,价格双轨制才走向了尾声。

  也就是说,不到那个时候钢材的价格很难压下来。

  不过既然边满归跟自己说起这事,就说明他有别的意图。

  沈琰笑容清浅,问道:“边市长突然说起这个,莫非有解决的办法。”

  听见沈琰的询问,边满归知道时机差不多了。

  “近些年来因为政策的倾斜,东北地区的工业正在逐渐转移,我想让沈总在东北地区打造商圈,稳固当地经济地位。”

  这几次来京都参加商圈的规划,边满归是想了解商圈的作用。

  经过这段时间的仔细考察和思考。

  边满归也认识到了商圈的优势,与各大高层开会后,一致认同开展商圈计划势在必行。

  但国内投资商太少,国外又没有相关渠道,斟酌之下边满归还是决定找沈琰。

  沈琰一挑眉毛。

  他早有投资东北地区的打算,不过自己已经布局了很多商业,一直没有腾出时间,没想到边满归却主动找到了自己。

  东北地区是钢铁的主要产地,将来老大哥解体,商圈能进一步得到发展,吃一波格局变化的红利。

  不过东北地区的商圈他会进行改动。

  东北与老大哥遥相呼应,距离棒子、二棒子、樱花国、外草原地区很近,商圈什么的不适合东北。

  贸易区很适合。

  借着东北地区优漏的地理条件,改成贸易城直接做跨国生意。

  “不知道边市长有什么计划?!”

  “沈总若是投资东北地区,压低钢材价格我可以帮忙。”

  东北主要发展的就是重工业,钢铁产量非常的高!

  这个时候实行价格双轨制,计划经济内的钢材价格便宜,加上东北主要生产这玩意。

  钢材的价格会被压缩到很低的程度。

  要知道这会儿借着价格双轨制的差别,倒爷横行!!

  沈琰问道:“你的意识是说投资东北地区的城市,钢材价格便宜吗?!”

  他的目的是全国范围内使用钢材价格压低,而不是单纯的一个东北地区,不然那与不合作没什么区别。

  省不了几个钱。

  边满归自然明白沈琰的意思说道:

  “东北地区所需要的钢材会以极低的价格给你,但外省的商圈价格会有所提高,不过肯定会低于市场价。”

  不提高价格,以商圈对钢材恐怖的需求量,东北怕不是要赔死。

  加钱也是理所应当,总不能用爱发电吧。

  “边市长的条件很诱人,如果我再拒绝的话实在不合适。”

  “看来咱们俩想到一起去了,希望能够合作愉快,到了东北我会全力支撑沈总”

  “那就多谢了!”

  两人相视一笑。

  边满归问道:“沈总打算何时进入东北地区开发商圈。”

  沈琰笑着说道:“京都忙完,与公司高层开启会议商讨,到时候做出具体的规划便会前往东北考察,挑选一个城市打造商圈。”

  “我回去就等着恭候沈总大驾了!”

  边满归站起来拱了拱手说道。

  沈琰与其客套了一番,在曾亚良几人的带领下,参加会议的众人简单吃了一个便饭分别离开。

  三天后。

  沈琰把陈宇和非凡地产的高管们全部叫来召开会议。

  “之所以把你们叫来,除了要说京都商圈的工作外,还有东北地区的问题。”

  非凡地产的人并不是很意外。

  之前沈琰便透露了还会投资其他城市的想法。

  公司的高管知道一些

  沈琰敲了敲桌子说道:“不过这次不是打造商圈,而是打造一个国际贸易区?!”

  国际贸易区很多人没有接触过,并不了解它的实际作用,皆是一脸茫然的看着沈琰。

  只有陈宇心中震动,他家里可就是做经济贸易的,与国际接轨,对于国际贸易区着一定的了解,自然知道这东西的作用和重要性。

  “这个贸易区主要是规划商铺一类的设施,不参与地产等东西,主要做跨国生意。”

  话音落下。

  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谁也没想到,京都还没有开工,鹏城那边也才发展。

  沈琰却又开始了新的计划,而且还是国际贸易区!

  这都是钱啊。

  每个国家产业结构是不一样的。

  所需求的商品也会有所诧异。

  众人立即明白这个贸易区有多牛逼!

  一旦规划成功,各国无数的商品会在此地进行交易!

  最重要的一点是,非凡集团旗下的所有产品,可以借此输出到国外!

  直接打开国外市场!!

  陈宇十分激动的问道:“你打算在哪个城市规划贸易区?”

  “安东地区。”

  这个地方有港口、铁路、飞机,不管是陆运、空运、海运都有着极大的优势,可以把商品以一种极低的成本输出。

  另外由于靠近黄河的原因,国外的商品输入全国也是同样简单。

  沈琰说道:“等京都的事情处理完毕,公司的所有高管全部跟我一起去东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我们知道了!”

  会议结束。

  **

  苏幼雪被沈琰挖走了,少了个手绣的人,江南千衣的活也慢了下来。

  本来沈沁梅在羊城,和陈马龙闲聊中得知此事,当天就收拾东西回了京都。

  丝毫不带迟疑的。

  陈马龙板着臭脸,一直磨着后牙槽。

  好不容易找各种理由把沈沁梅留在羊城,夫妻生活还没和谐多久,这就要走了。

  还不带一点不舍的。

  在她心里,自己的地位怕是还没弟弟沈琰高。

  都怪自己嘴碎,没事提这件事做什么?

  直到沈沁梅上火车前,陈马龙还一副很不爽的模样。

  沈沁梅安抚,她和贺昭箐送货会经常到羊城和鹏城,一个星期起码来个两三次,这样不就能见面了。

  羊城是他大本营,现在他又在鹏城负责火锅店。

  总能见到。

  这样一想,陈马龙脸色才没那么难看。

  恰逢周末。

  沈荣强和胡爱芬接果果培训班下课,顺便带她到百货商场转转,买点小孩子喜欢吃的小零嘴。

  王玲租了间门面,等着板凳椅子齐了就开店。

  沈国华去了鹏城后,隔三差五才回来,沈建军帮不上什么忙。

  她咬牙自己上了。

  把买来的椅子搬进店里,路过千禧店,想起沈国华一身衣服都要一百多块钱,不由冲着千禧店啐了一口。

  黑心的商家。

  这一扭头,王玲可吓了一跳。

  从百货大楼出来的三个身影,怎么瞅着有些眼熟?

  小的那个不是果果吗?

  另外两个一个是沈荣强,一个是胡爱芬。

  胡爱芬黝黑的皮肤现在也白皙了不少,穿衣打扮都和之前不一样了,没了之前土气,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她没见过的,漂亮极了。

  还有沈荣强,精神抖擞。

  王玲咬牙,两人明显日子过的比她好。

  看他们那样子,是跟着沈琰过好日子了。

  没想到沈琰这么会挣钱。

  她儿子沈国华,样样都好,脑袋瓜还聪明,没有沈琰混得好?

  也不知道沈琰用了什么腌臜手段,才能挣这么多钱。

  而她呢。

  男人手断了一个,自己天不亮就起床做生意,脸都熬黄了。

  好日子一天没享受到,苦是一点没少吃。

  按照王玲以前的爆脾气,心里不爽就气冲冲的过去质问。

  现在她变了,能沉住气了。

  见三人走远了,王玲把店门关上,坐着公交车去学校找沈国华。

  沈国华昨天才从鹏城回来,说是这周有一门考试,考完他就回鹏城。

  王玲问沈国华在鹏城做什么,谁知他口风紧的很,什么都没说。

  儿子大了就有自己的秘密了,不和自己亲近了。

  王玲心里很不爽,但母子俩再有嫌隙,在一致对外的思想上还是统一的。

  “你瞧见六叔和六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