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谁去驰援?-《我的虫群王朝》

  咸阳宫,章台殿内。

  青铜兽首灯盏吞吐着稳定的火焰,将嬴政的身影拉长投在冰冷的黑色地砖上。他高踞帝座,面前的紫檀御案上,摊开一封由特殊渠道传来、墨迹犹新的密报。

  殿内寂静无声,唯有灯芯燃烧的噼啪轻响和更漏缓慢的滴水声。空气中弥漫着龙涎香的清冽与一种无形的沉重压力。

  阶下,帝国核心重臣肃立。

  左丞相李斯,身着深紫官袍,身形清癯,面容沉静如水,眼神深邃难测,如同深渊古潭,正微微垂首,仿佛在审视袖口繁复的云纹。

  右丞相冯去疾,体格魁梧,方正的脸上带着武将特有的刚毅,浓眉紧锁,双手习惯性地按在腰间的玉带上,流露出内心的不平静。

  御史大夫冯劫,年轻锐气,眉头紧蹙,目光炯炯地在密报和嬴政冷峻的面容间游移。

  治粟内史郑国,这位主持修建郑国渠的水利大师兼财政大臣,眉头拧成了疙瘩,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胡须,显然在飞速计算着粮秣辎重的庞大消耗。

  而武将行列,更是帝国璀璨将星。

  武城侯王翦,鬓角已染微霜,身形却依旧挺拔如松岳。

  他双手拢在宽大的袍袖中,眼帘微垂,面色沉静如古井无波,仿佛大殿内的紧张气氛与他毫无关联,唯有偶尔抬起的目光扫过殿顶梁木时,掠过一丝老将特有的、洞悉一切的锐利。

  通武侯王贲侍立其父王翦身后半步,继承了父亲的沉稳,但眉宇间那份属于青年名将的锐气与锋芒更盛,如同鞘中蓄势待发的名剑。

  他腰背挺直,目光灼灼,直视着嬴政手中的密报,双手在身侧悄然握紧又松开。

  内史腾面容黝黑刚毅,沉默寡言,如同风霜打磨过的岩石,目光低垂看着脚下石板,但紧绷的下颌线暴露了他内心的激荡。

  李信正值壮年,英气勃发,眼神明亮锐利如同鹰隼,带着强烈的进取心和对军功的渴望。

  他胸膛微微起伏,似乎已按捺不住请战的冲动,目光热切地投向帝座。

  蒙恬虽年轻却已显大将之风,气质儒雅中透着铁血。

  他身姿挺拔如标枪,一手习惯性地按在腰间佩剑的剑格上,目光沉静而坚定,同样聚焦于那份决定帝国西方战略走向的密报。

  章邯作为少壮派代表,风格务实干练,眼神锐利如刀,迅速扫过在场重臣,似乎在评估各方反应,神情专注而冷静。

  嬴政缓缓放下密报,指节在冰冷的青铜剑鞘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而规律的“嗒…嗒…”声,如同战鼓的余韵,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

  他深邃如星辰的眼眸缓缓扫过阶下群臣,最终落在几位帝国柱石般的武将身上,低沉威严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武安君白起,帝国利剑,已楔入大崇南境腹地。”

  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

  “血狼为牙,狼穴为巢,兽人黑石氏族已入吾彀中。然……”

  他话语微顿,目光陡然锐利如电,扫视着王翦、王贲、李信、蒙恬、章邯等一众将领。

  “南境辽阔,部落如林,熔炉山矮人、血蹄牛头人皆非易与之辈。欲生根立足,裂其疆土,仅凭武安君麾下八百锐士与兽人之力,鞭长莫及,根基尚浅。”

  他拿起密报,声音陡然转寒,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尉迟密报,武安君请兵!命尔等遴选一万帝国百战锐卒,携精良军械、充裕粮秣,横渡怒涛,驰援狼穴!”

  嬴政的目光如同实质的探针,逐一审视着阶下每一位大将的脸庞。

  “此去,非为攻城掠地之先锋,乃奠基拓土之砥柱!需大将统御,需坚忍耐战之锐卒!需于龙潭虎穴之中,与武安君协同,筑我大秦万世不移之西疆根基!”

  他身体微微前倾,帝王的威压如同山岳倾覆:

  “谁人愿往?!”

  “末将愿往!”

  第一个应声而起的,正是年轻气盛、锐意进取的将军李信!

  他猛地踏前一步,抱拳昂首,声音洪亮如钟鸣,带着毫不掩饰的自信与建功立业的渴望:

  “陛下!西进大业,乃帝国千秋之基!信虽不才,愿为陛下执此开疆拓土之斧钺!统万军,渡重洋,必与武安君戮力同心,为大秦在西方巨兽腹地,钉下最坚实的楔子!无论矮人山峦,牛头戈壁,信当率锐士踏平之!请陛下恩准!”

  李信的请战铿锵有力,充满了青年将领的锐气与魄力,仿佛眼前已无不可逾越之障碍。

  然而,帝座上的嬴政面色沉静,未置可否。他的目光转向了沉稳如山、威震六国的武城侯王翦。

  王翦依旧眼帘微垂,仿佛殿内激昂的气氛与他无关。直到嬴政的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他身上,他才缓缓抬起头。

  老将的眼神深邃如同古井,没有丝毫年轻人的血气翻涌,只有历经无数大战沉淀下来的绝对冷静。他抱拳躬身,声音低沉而平缓,却带着磐石般的厚重感:

  “陛下,西征万里,渡海孤悬。非仅凭一腔血勇可成。万军远投,非比国境之内。粮秣转运,器械补充,士卒水土,皆需万全之策。”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治粟内史郑国紧锁的眉头,继续道:

  “老臣斗胆,请陛下容臣与治粟内史、少府详筹远征之粮秣甲兵、舟楫转运,务必使武安君无后顾之忧。若陛下信重,老臣虽年迈,愿亲统此军,为陛下,为帝国,稳扎稳打,经营此西方基石,步步为营,奠万世之基!”

  王翦的请战,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老成谋国的深厚底气和对后勤保障近乎苛刻的要求,强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尽显其用兵持重的风格。

  王翦话音落下,其子通武侯王贲亦踏前一步,抱拳朗声道:

  “陛下!父帅老成谋国,贲深以为然!然西境初辟,拓土维艰,非唯稳守,亦需锐进!”

  “贲虽不敏,愿为父帅先锋,或独立领军,率帝国铁骑,荡平狼穴周遭不服之蛮族部落,为武安君扫清障碍,扬我大秦风雷之威于异域!请陛下明鉴!”

  王贲的请战,继承了父亲的沉稳,又兼具青年将领的锐气与执行力,强调“锐进”与“荡平”,愿为先锋或独当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