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驿道重开逢盛世,英雄美名初远扬-《笔架叉将军》

  随着黄炮坡贼寇被彻底剿灭,川黔滇驿道也终于重开。这条曾经被贼寇肆虐,变得萧条冷清的驿道,如今再次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清晨的阳光洒在驿道上,金色的光辉为它镀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道路两旁,草木葱茏,野花绽放,仿佛在欢迎着过往的行人。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驿道重开的喜悦。

  商队的驼铃声再次响起,清脆而悠扬,回荡在驿道上空。山西来的王掌柜正指挥着伙计们给骆驼饮水,他那辆黑漆马车的车帮上还留着去年被箭矢划破的疤痕。

  “李小子,把那箱景德镇瓷器再捆牢些!” 王掌柜往手上啐了口唾沫,使劲拽了拽麻绳,“去年过黄炮坡时,就是这位置的货被抢了,当时你爹为了护着这箱玩意儿,被贼寇的铁尺砸断了腿。”

  梳着双丫髻的小伙计红着眼圈点头:“掌柜的,我记得。我爹现在还拄着拐杖呢,他说等这次把货送到昆明,就用赚的钱请个好大夫。”

  旁边赶着骡车的四川商贩凑过来搭话:“王掌柜,你们这次走的是新修的那段驿道吧?听说陈将军让人在险要处修了烽火台,每隔十里还有兵卒驻守呢。”

  王掌柜摸了摸山羊胡,眯着眼笑:“可不是嘛!上个月我在泸州城亲眼见着陈将军了,那真是威风!骑的那匹赤霞追风马,毛色红得像团火,跑起来四蹄生风。他手里那把青龙偃月刀,据说有八十斤重,一刀就把贼寇的旗杆劈成了两半!”

  “八十斤?王掌柜您可别吹牛了!” 旁边卖茶叶的福建商人笑着摆手,“我听我表哥说,陈将军最厉害的是计谋。他故意让士兵扮成商队,引诱罗国墩那帮贼寇出来,然后前后夹击,不到三个时辰就端了他们的老巢。”

  正说着,一队背着书箧的书生从旁边经过。为首的白面书生听到他们的谈话,停下脚步拱手道:“诸位仁兄说的都没错。小弟从贵阳来,沿途听百姓们讲了不少陈将军的事迹。有次贼寇假意投降,暗藏兵器想偷袭,是陈将军识破诡计,单骑闯入敌营,活捉了贼首罗国墩,那才叫惊心动魄!”

  “哦?这位相公可否详细说说?” 王掌柜来了兴致,拉着书生就要往路边的茶棚走。

  茶棚里正坐着几位挑着担子的脚夫,其中一个络腮胡大汉拍着桌子喊:“要我说,陈将军最神的是那次夜袭!黄炮坡的十八罗汉以为凭着险要地势就能高枕无忧,没想到陈将军带着三百精兵,半夜从悬崖峭壁爬上去,像神兵天降似的把他们一锅端了!”

  “我听说那十八罗汉个个身怀绝技,有个叫‘铁头陀’的能硬抗刀砍斧劈呢!” 卖瓷器的小伙计瞪大眼睛追问。

  脚夫大汉灌了口粗茶,抹了把嘴道:“那又怎样?还不是被陈将军一刀削了发髻!据说当时铁头陀吓得当场就跪了,连声称愿降。陈将军说‘降可以,但必须把抢来的财物都还给百姓’,硬是让他们把这几年搜刮的东西全都吐了出来。”

  茶棚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汉,这时凑过来说:“你们说的都不及我亲眼所见的震撼。上个月陈将军路过我们村子,见有户人家房子被贼寇烧了,当场就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还让士兵帮忙盖新房。那户人家的老太太哭着给陈将军磕头,将军赶紧扶起来说‘我是朝廷的官,保境安民是本分’,多好的官啊!”

  正说着,远处传来阵阵欢笑声。原来是一队探亲的百姓,其中抱着孩子的妇人笑着说:“我们村东头的张寡妇,她丈夫去年被贼寇害死了,是陈将军让人送了二十亩地给她,还派士兵帮着种庄稼。现在她家的麦子长得可好呢,她说等秋收了,一定要给陈将军送袋新米去。”

  旁边的老汉捋着胡须感叹:“想当初啊,这驿道上别说商队了,就连飞鸟都不敢多停留。我那小孙子三岁时得了急病,想去县城请大夫,都得绕远路走三天三夜。现在好了,驿道通了,半天就能到县城,听说最近还有郎中在沿途开了药铺呢。”

  日头渐渐升高,驿道上的人越来越多。有背着画板的画师在写生,有提着鸟笼的富家子弟在闲逛,还有牵着马的邮差匆匆而过。路边的野花丛中,几个放牛娃正在追逐嬉戏,他们唱着新编的歌谣:“陈将军,骑红马,斩贼寇,救万家。驿道通,百姓乐,好日子,要来到……”

  随着驿道的重开,沿途的城镇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有新鲜的蔬菜水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有精美的手工艺品,展示着工匠们的高超技艺;还有热气腾腾的小吃摊,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空气中弥漫着美食的香味。孩子们在集市中嬉笑玩耍,他们的笑声清脆响亮,为集市增添了一份欢快的氛围。

  在城镇的酒馆里,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酒佳肴,一边谈论着陈天佑的英雄事迹。

  刚从云南贩药材回来的赵老板,正唾沫横飞地讲述他的见闻:“我在曲靖府听说,陈将军不仅会打仗,还懂医术呢!有次行军途中见有村民得了怪病,他亲自上山采药,配的方子一吃就好。现在当地百姓都把他的画像供在堂屋里,说比菩萨还灵验!”

  邻桌的秀才摇头晃脑地反驳:“赵老板此言差矣。陈将军乃是文武双全的栋梁之才,岂能用医术衡量?我最近得了一首陈将军所作的诗,诸位听听:‘烽火照川黔,旌旗指云巅。誓除天下贼,还我太平年。’何等气魄!”

  酒馆角落里,几个老兵正碰杯痛饮。其中少了条胳膊的老兵哽咽道:“你们只知将军威风,可知他为了打胜仗,三天三夜没合眼?那次攻黄炮坡,将军带头爬云梯,被箭射中了左臂,愣是咬着牙把箭拔出来继续指挥……”

  旁边的瘸腿老兵拍着他的肩膀:“老伙计,都过去了。现在好了,咱们伤兵都被安排在驿站做事,每月有俸禄,还能照看家小。这都是将军的恩情啊!”

  这时酒馆老板端着酒壶过来,插话道:“要说恩情,我们生意人最感激将军。前儿个我去仓库盘点,光是这一个月的进项,就比去年全年还多!我打算下个月就把铺子扩大,再雇几个伙计。”

  坐在门口的算命先生摸着胡须笑道:“我夜观天象,见紫微星照耀西南,正应在陈将军身上。依我看,不出三年,将军必定高升,到时候咱们这川黔滇一带,更要风调雨顺了!”

  人们的谈论声在酒馆里回荡,陈天佑的英雄美名也随着这些谈论,传遍了每一个角落。他的事迹被人们口口相传,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传奇。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对陈天佑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而此时的陈天佑,正站在城楼上,望着重开的驿道和热闹的城镇,心中充满了欣慰。他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百姓们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如今,他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将军,您看,驿道重开后,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副将走上前,恭敬地说道,他的脸上也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陈天佑微微点头,说道:“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没有士兵们的英勇奋战,没有百姓们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胜利。” 他的声音温和而谦逊,让人感受到他对士兵和百姓的尊重和关爱。

  “将军,您太谦虚了。若不是您的领导,我们也不可能取得这样的胜利。” 副将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陈天佑的敬佩和忠诚。

  陈天佑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他望着远方,心中想着未来的事情。他知道,虽然贼寇已经被剿灭,但他的责任还没有结束。他要继续努力,为百姓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陈天佑声名远扬,贺巡抚又会如何评价他的功绩?(点击解锁《贺巡抚拍案赞,天佑功成不居功》)

  驿道重开,你觉得会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产生哪些影响?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