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黄炮坡贼根尽拔,百姓焚香迎英雄-《笔架叉将军》

  黄炮坡,曾经是贼寇肆虐的恐怖之地,如今,却弥漫着一片喜庆与安宁的气息。陈天佑带领着士兵们,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将这里的贼根彻底拔除。

  清晨的阳光,如同金色的纱幔,轻柔地洒在黄炮坡的每一寸土地上。陈天佑骑着赤霞追风马,缓缓走在山间的小路上。他的目光扫视着四周,心中感慨万千。曾经,这里是贼寇的巢穴,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今,贼寇已被剿灭,黄炮坡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将军,您看!” 一名士兵兴奋地指着前方。

  陈天佑顺着士兵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山脚下,百姓们早已自发地聚集在一起。他们手中捧着香炉,香烟袅袅升腾,仿佛是对和平的祈愿,对陈天佑的感恩。老人们满脸皱纹中都洋溢着喜悦,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奔跑,年轻人们则眼中闪烁着敬佩与感激的光芒。

  “陈将军,您可算来了!”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上前。他的眼中满是泪水,声音激动得有些颤抖,“您是我们的大恩人啊!若不是您,我们还不知道要在这贼寇的欺压下,过多久的苦日子!”

  陈天佑连忙下马,快步走到老人面前,双手扶住老人的胳膊,恭敬地说道:“老人家,您这是说的哪里话,快别这么说。我记得上次来勘察地形时,您还偷偷塞给我一个热乎乎的窝头,当时我心里就暖烘烘的。咱们军民一心,才能有今天的胜利啊。”

  老人抹了抹眼泪,哽咽着说:“将军,您是不知道啊。那些贼寇在的时候,我们家的粮食被抢了个精光,我那小孙子饿得直哭,我这把老骨头急得直跺脚,却一点办法都没有。是您,带着士兵们冲进来,把那些贼寇打跑了,还分了我们粮食。这份恩情,我们全家一辈子都忘不了啊!”

  “是啊,陈将军!” 旁边一位中年汉子接过话茬,“我家那口子前阵子生了重病,家里的钱都被贼寇搜刮走了,连请个郎中的钱都没有。是您,让军医来给她瞧病,还送来了药材。现在她的病好多了,我们全家都感激您啊!”

  陈天佑摆了摆手,温和地说:“乡亲们,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当兵的,就是为了保护老百姓,让大家能过上安稳日子。只要大家能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生活,我们吃再多苦、受再多累都值得。”

  “陈将军,您太谦虚了!”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大声说道,“若不是您带领着我们,我们哪有今天的安宁日子!您就是我们的英雄!还记得上次贼寇来犯,您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手上被砍了一刀,鲜血直流,您却一点都不在乎,还在指挥士兵们战斗。当时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啊!”

  众人纷纷附和,“对!陈将军是我们的英雄!” 他们的声音整齐而响亮,在山谷间回荡,仿佛是一首赞美英雄的乐章。

  陈天佑看着这些热情的百姓,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些百姓,为了让他们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

  “乡亲们,大家都别站着了。” 陈天佑微笑着说道,“贼寇已除,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我听说村里的学堂之前被贼寇烧毁了,等过阵子安定下来,我就派人来帮你们重修学堂,让孩子们都能安安心心上学读书。”

  “真的吗?陈将军!” 一个背着柴火的少年惊喜地问道,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渴望的光芒。“我早就想上学了,可是之前学堂被烧了,我只能跟着爹上山砍柴。”

  陈天佑摸了摸少年的头,笑着说:“当然是真的。不仅要重修学堂,还要请好的先生来教你们读书识字。将来你们有了学问,才能更好地建设咱们黄炮坡啊。”

  少年激动得蹦了起来,大声喊道:“太好了!我可以上学了!谢谢陈将军!” 周围的孩子们也都欢呼起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他们将陈天佑和士兵们团团围住,眼中满是感激之情。他们有的送上自家制作的美食,有的则拉着陈天佑的手,诉说着心中的感激。

  一位大妈端着一篮刚蒸好的馒头,塞到陈天佑手里,说道:“将军,这是我早上刚蒸的馒头,您快尝尝。您和士兵们这些天辛苦了,可得多吃点好的补补。”

  陈天佑拿起一个馒头,咬了一口,笑着说:“大妈,您蒸的馒头真好吃,比我们军营里的干粮好吃多了。谢谢您啊。”

  大妈笑得合不拢嘴,“将军喜欢就好,喜欢就多吃点。家里还有呢,不够再去拿。”

  这时,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走上前,眼中含着泪水,对陈天佑说:“陈将军,您还记得我吗?上次贼寇掳走了我的孩子,是您带着士兵们连夜追了几十里地,把孩子救了回来。当时我以为再也见不到我的孩子了,是您给了我们母子第二次生命啊!”

  陈天佑看着妇人怀里的孩子,孩子正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他,他温柔地笑了笑,说:“我记得。孩子现在看起来很健康,真是太好了。保护好每一个百姓,是我们的责任。你就放心吧,以后不会再有贼寇敢来欺负你们了。”

  妇人哽咽着说:“谢谢将军,谢谢将军。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您才好。”

  陈天佑一一接受着百姓们的馈赠,他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在百姓们的簇拥下,陈天佑来到了黄炮坡的中心。这里,曾经是贼寇的营地,如今,已被改造成了一个临时的庆祝场地。百姓们在这里载歌载舞,庆祝着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一位老者拉着陈天佑的手,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田地说:“将军,您看那片地,之前被贼寇糟蹋得不成样子,地里的庄稼都被他们毁坏了。是您让士兵们帮我们重新翻地、播种,现在地里的庄稼长得可好了。等秋收了,我们一定先给您和士兵们送来最好的粮食。”

  陈天佑笑着说:“老人家,您太客气了。庄稼是大家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们自己留着吃就好。我们军队有军饷,有粮食,不用麻烦大家。只要你们能有好收成,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们就高兴了。”

  “将军,您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 一位妇女走上前,眼中含着泪水,手中拿着一双自己亲手缝制的布鞋,“这双鞋,是我特意为您做的,希望您能喜欢。我知道您经常行军打仗,鞋子磨损得快,这双鞋结实,您穿着能舒服点。”

  陈天佑接过布鞋,摸了摸上面细密的针脚,心中一阵感动。他看着妇女,认真地说道:“大嫂,您太客气了。这是我收到过的最珍贵的礼物。您的手艺真好,这双鞋肯定很舒服。我一定会好好珍藏,行军打仗的时候穿着它,就像带着乡亲们的心意一样,浑身都有劲儿。”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真诚,让妇女感受到了他的感激。

  此时,一位老者走上前,他手中捧着一本族谱,神色庄重地说道:“陈将军,您为我们黄炮坡除去了大害,我们决定将您的名字写入族谱,让后世子孙都记住您的恩情。您的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陈天佑连忙摆手,说道:“老人家,这使不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职责所在,怎能居功?保护百姓是我们军人的本分,要是把我的名字写入族谱,我可就愧不敢当了。” 他的态度坚决而谦逊,展现出了他高尚的品德。

  然而,百姓们却不答应。他们纷纷说道:“陈将军,您就答应吧!这是我们的一片心意。您为我们做的事情,桩桩件件都记在我们心里。把您的名字写入族谱,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知道,曾经有一位伟大的将军,为我们黄炮坡带来了和平与安宁。”

  在百姓们的再三请求下,陈天佑只好答应。他看着眼前这些朴实而真诚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黄炮坡的贼根已被彻底拔除,百姓们也迎来了新的生活。而陈天佑,这位英雄,他的故事将在这片土地上流传下去。接下来,在胜利后的庆功宴上,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点击解锁《战马嘶鸣庆胜利,刀上血迹映忠诚》)

  如果你是当地百姓,你会用什么方式感谢陈天佑?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