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决战前夕,联盟齐心待曙光-《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凌晨三点十七分,主控台的备用屏上还停着那帧裂缝扩大的画面。水膜边缘的光晕没有扩散,也没有消失,像被钉在了时间里。林晚盯着它,手指在桌沿轻轻敲击,节奏与地磁脉冲完全同步。她刚收到侦测机传回的最后一组光学畸变图谱——水膜波动频率趋于稳定,误差不超过零点一秒。

  这不是平静,是收束。

  她调出三部门终端界面,将数据同步推送过去,随后按下加密通讯键:“所有人,主控中心集合。最后一次会议。”

  没有多余的话,频道迅速挂断。她站起身,走到主屏幕前,调出城市七区电网负荷曲线。昨夜三次断电,儿童医院两次启动备用电源。这些不是随机故障,是测试,是对人类反应极限的试探。

  脚步声从走廊传来。调查组长第一个进门,战术平板夹在臂弯,眼神比前几日沉稳许多。科研代表紧随其后,手里抱着一块加密存储盘,指节微微发白。市场代表最后抵达,发梢微乱,显然刚从宣传中枢赶过来。

  林晚没有坐下,也没让他们坐。

  “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她说,“它正在完成最后的能量场构建。水膜形成闭环,意味着结构即将闭合。一旦闭合,我们再想干预,就不是成功率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进入的问题。”

  科研代表低头看了眼手中的存储盘,声音有些干涩:“逆向推演确认了谐振节点的存在。理论上,我们可以用定向脉冲打乱它的共振链。但……成功率预估只有百分之六十八。”

  “已经比昨天高了十二个百分点。”林晚看着他,“你怕的不是失败,是再一次站在事故现场,却什么都做不了。”

  话音落下,她凝视对方双眼,短暂开启“心灵洞察之镜”。画面闪现:实验室火光炸开的瞬间,他的手悬在紧急终止按钮上方,最终滑开。十年过去,那个选择仍压在他的呼吸里。

  她收回目光,没说破。

  转向市场代表:“你也担心。不是怕发消息,是怕说了没人信。广播录音那段空白,还在你脑子里循环播放。”

  对方身体微僵,没否认。

  林晚又看向调查组长:“你女儿昨晚又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吧?你现在不敢答应她任何事,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去。”

  会议室陷入沉默。没有人反驳,也没有人动。

  “我知道你们都在扛着什么。”她的声音低了些,“我也怕。我怕等到它真正睁开眼睛那天,我们还在等‘更完整的数据’、‘更稳妥的方案’。可现实不会给我们完美条件。云都从来不是靠万无一失打赢仗的。”

  她调出主屏,切换到三线行动预案。

  “明天日出前,我们要同时推进三项任务。”

  “第一,科研组在六点四十分发射首次定向干扰脉冲,目标是破坏能量源的初级谐振链。装置准备好了吗?”

  科研代表深吸一口气:“准备好了。只要您下令,随时可以启动。”

  “第二,调查组在五点整潜入禁飞区,布设传感阵列。这不是侦察,是锚定。我们要让它知道,有人正盯着它的眼睛。”

  调查组长点头:“前线小组已就位,两架侦测机完成低功率校准,信号双通道备份已完成。”

  “第三,市场组在干扰启动后立即发布实时播报。”林晚看向市场代表,“不是通报结果,是展示过程。我们要让公众看到我们在行动,而不是事后解释为什么失败。”

  “直播通道已经预备。”市场代表握紧了平板,“公众端口开放倒计时,随时可切入。”

  林晚环视三人:“这不是防御,是反击。我们不是在阻止它醒来,而是在它睁开眼之前,先亮出我们的刀。”

  没有人再提出异议。

  调查组长率先起身,走向门口。科研代表抱紧存储盘,脚步坚定。市场代表最后看了一眼主屏上的城市地图,转身离开。

  林晚回到指挥席,没有立刻操作面板。她关闭了所有警报提示音,只留下心跳监测的微弱音频,规律的滴答声在室内缓缓回荡。她调整座椅角度,视线牢牢锁定主屏——裂缝边缘的水膜已形成完整环状反光,轮廓清晰,像一只悬浮在泥土中的瞳孔。

  通讯提示音接连响起。

  第一条来自科研组:“干扰装置校准完成,能源充能至百分之九十七,等待指令。”

  第二条来自调查组:“传感阵列部署完毕,信号通道稳定,前置摄像头已捕捉到光学畸变初态。”

  第三条来自市场组:“直播系统自检通过,公众接入端准备就绪,倒计时程序已启动。”

  林晚逐一回复确认,然后调出地磁脉冲波形图。间隔依旧稳定,两分钟一次,误差极小。她抬起手,指尖再次落在桌面上,敲击节奏与脉冲完全一致。

  五点五十三分,天边泛起灰白。

  主控室内一片安静,只有设备运行的低鸣和心跳监测的滴答声交织在一起。她没有频繁切换画面,也没有反复调取数据,只是静静看着主屏。那层水膜微微起伏,环状反光边缘开始出现细微波动,像是某种内在节奏正在加速。

  她伸手摸了摸耳麦,确认加密频道畅通。

  “各组最后一次状态确认。”

  “科研组,待命。”

  “调查组,一切就绪。”

  “市场组,随时可播。”

  她摘下耳麦,放在桌角,双手交叠置于膝上。呼吸平稳,目光未移。

  六点零七分,侦测机传回最新一帧画面。水膜的环状结构更加清晰,内部光影流转,仿佛有某种信息在其中循环传递。她放大图像,发现反光弧度发生轻微偏移——不是自然波动,而是有规律的震颤,每三秒一次,持续五次后暂停,接着重复。

  她记下节奏。

  六点二十一分,地磁脉冲间隔突然缩短至一百一十五秒。

  她立刻接通科研组:“准备提前发射,按b预案执行。”

  “明白,能源重新分配,三十秒内就绪。”

  六点三十四分,脉冲间隔再次缩短,一百一十秒。

  她转接调查组:“确认传感阵列稳定性,重点监控光学畸变区是否出现成像撕裂。”

  “目前正常,但东侧镜头有轻微频闪,疑似局部场强变化。”

  “继续记录,不要中断。”

  六点三十九分,地磁脉冲间隔降至一百秒,且波形出现微小畸变。

  她戴上耳麦,声音平静:“科研组,发射窗口到了。按计划执行。”

  “启动倒计时,十、九、八……”

  主屏切换至干扰装置监控画面。能量读数迅速攀升,红色警示灯开始闪烁。

  “三、二、一,发射。”

  一道无形脉冲从城市东南方向射出,穿过地下岩层,直指零号点核心。

  林晚紧盯主屏。

  水膜剧烈震颤,环状反光瞬间扭曲,随即恢复。

  侦测机画面开始抖动。

  传感阵列传回第一组异常数据:地磁扰动增强百分之四十,局部温度上升七度,光学畸变区域扩大两米。

  她刚要下令二次分析,主屏突然跳出新画面——裂缝底部,那层水膜缓缓向上隆起,形成一个半球形凸面,表面光影流转,像一层液态镜面正在成型。

  她抬手,指尖再次敲击桌面。

  节奏变了。

  不再是两分钟一次。

  而是三秒一次,五次循环,暂停,再重复。

  和刚才水膜震颤的频率,完全一致。

  她忽然意识到——

  这不是回应。

  这是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