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明倭战争 6-《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就在朝鲜海峡的血与火交织不休之际,万里之外的日本广岛湾内,阴霾笼罩着一支特殊的船队.

  这并非九鬼嘉隆麾下那些臃肿的远征舰队,而是由毛利家精心挑选、组成的精锐奇袭支队。

  统率这支船队的,而是毛利氏“两川”之一、名震西海的小早川隆景本人……

  劫掠宁波港,马上筹划已经小一年了。

  前期的投入非常大,这次,若是没有太大的收获,毛利家肯定就赔了老本。

  在战争还未开始的这段时间中,毛利家派遣出宁波打探虚实的人,几乎都被抓获。

  这也让小早川隆景清楚的知道一件事情。

  大明肯定对他的战略意图有所察觉,为了迷惑大明一方,他们特别派出船只出没在南海,被明军战船追的那叫一个惨……

  小早川隆景亲征背景,可不是为了丰臣秀吉在倭国内部高喊“迁都北京”的伟业,而是为了自家利益。

  这次他亲自率领的船队规模并不大,但却极为精悍:核心是六艘经过特殊改装的“大安宅船”,这些船相比九鬼嘉隆主力的安宅船,船体更修长,帆橹并用,强调速度与机动性,每船配备了数量较多的“大筒”和,以及每艘战船超过三百五十名最精锐、嗜战的毛利家武士。

  此外,还有十二艘速度极快的关船和小早,预留了大量空舱用于装载劫掠品……想着要满载而归。

  他们的目标直指大明东南最富庶的港口之一——宁波府。

  计划是利用航速和隐蔽性,绕过所有常规航线,直插明国看似柔软的后腰。

  然而,他们低估了大明东南海防的警惕性,也绝未料到,此刻坐镇东南的,是刚刚被天子加封为靖国公、三省经略、总揽东南沿海一切防务的戚继光!

  实际上,一直到现在,戚继光到了东南,一直都是最高机密,他还从未在普通士兵面前露面过呢。

  万历十八年八月初三,黄昏。

  小早川隆景的船队借助暮色和海雾,悄然逼近舟山群岛以北海域。

  一艘明军“鹰船”哨舰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很快,狼烟升起,定海卫水寨,也早早做出反应。

  几乎与此同时,正在附近海域执行例行巡航任务的宁波水师左卫游击将军——郑广铭,接到了警报。他立刻率领麾下巡航分队三艘“海沧船”转向迎敌,决心缠住敌人………

  郑广铭乃是福建泉州人,世袭军户,生于海,长于船……早年随父在月港与葡萄牙人、海盗打交道,精通各式海船操作与火器运用,能说些许葡语、日语……

  嘉靖末,不到二十岁的年龄,便曾参与俞大猷、戚继光剿灭沿海残倭的战事,勇猛敢战,积功升至把总。

  万历四年调入宁波水师,多次率船队巡缉走私,护航商船,与零星海匪交手从未失利,以沉稳果敢、临阵机变着称,是戚继光到任后颇为倚重的基层将领……时年三十八岁,正是一名将领经验与勇力的巅峰时期……

  两支船队在苍茫暮色中迅速接近。

  小早川隆景发现明军巡逻队后,心中暗惊行踪暴露,但见明军船少,决意速战速决,强行突破。

  “保持距离!火炮准备!”郑广铭下令。

  “轰!轰!”明军的火炮炮率先开火,但由于天色已暗,海浪起伏,首轮炮击效果不佳……

  倭寇船队的铁炮也开始还击。

  战斗迅速白热化……

  小早川隆景坐镇旗舰,冷静指挥。

  他看出明军抵抗顽强,意图拖延,久战不利。

  然而,就在他准备下令全力猛攻以求尽快击溃当面之敌时,海面上情况突变!

  轰轰轰——!

  更加沉重、密集的炮声从侧后方传来!至少三支明军巡逻分队被之前的炮声吸引,正全速赶来……

  刹那间,火光映照的海面上,小早川的船队陷入了明军至少二十艘战船的四面合围之中……

  新到的明军战船火力凶猛,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倭船。

  一艘倭寇关船瞬间被数发炮弹击中水线,开始剧烈倾斜进水。

  但小早川隆景并不惊慌,他保持着镇定,他也明白自己的船队若是被缠上,那定会损失惨重,他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深知此刻绝不能犹豫……

  在合围还未完成的时候,撤退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撤退!全军转向!脱离战斗!向东北方突围!”

  他果断下令,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他可不是来跟明军硬碰硬的,他是来当强盗的,一开始遭遇的时候,他之所以还击,是因为小早川隆景看到对面的船只并没有太多,他错误的估计了明朝战船的增援速度……

  现在情况一有不对,立马就跑……

  想要在东南海域上,将小早川隆景的这支船队剿灭,对于宁波水师来说,不算什么难题,但小早川隆景执意要逃遁,想要留下他们的主力,却是非常艰难……

  最终,凭借夜幕降临和部下决死的牺牲,小早川隆景的旗舰,以及主力战船大安宅船,在付出三艘安船,以及五百余名倭寇的代价下,逃脱了明军的包围圈,狼狈不堪地向着远海遁去……

  郑广铭并没有直接追击,他立刻清点战果,同时派人返回大寨,通报倭寇成建制战船出现在宁波外海的军情……

  两日后,紧急军报送达位于杭州的靖国公戚继光行辕……

  戚继光阅罢战报:“倭奴安敢如此!窥我海疆,袭我舟师,此乃赤裸裸的挑衅!绝非寻常海寇,必是倭国丰臣秀吉主使,乱我东南!”

  随后,立即命人写下奏疏,上奏朝堂。

  奏疏断言,“倭国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此非疥癣之疾,实乃心腹大患……”

  而在禀明朝廷之后,戚继光也开始着重部署海疆防务,为了稳定军心,他亲自前往了舟山水寨……

  八百里加急的快马,驮着这份沾着海风与硝烟气息、星夜兼程,直奔北京城……

  六日后,万历十八年八月十一,这份来自东南前线的急报,终于被送到了紫禁城乾清宫,摆在了大明皇帝朱翊钧的御案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