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淮西浙东势水火,朱马夫妻夜争执!-《大明辽国公》

  皇宫之内,二虎步入御书房,向朱元璋禀明蓝玉义子归来之事。

  二虎向朱元璋奏道:“上位,蓝玉之三百义子皆已归返。”

  朱元璋仍专注于批阅奏章,应道:“嗯,小孤雏已然修书告知。如今他们在做何事?”

  二虎回禀:“彼等已与唐胜宗、陆仲亨相见,言称欲代蓝玉于应天操持营生之事。”

  朱元璋停笔,轻笑一声:“呵呵,知晓了。你仍需遣人暗中留意,切莫打草惊蛇。”

  二虎躬身领命:“谨遵圣命!”

  二虎离去后,朱元璋搁下朱笔,喟然叹道:“唉,这些老弟兄,心气渐高,行事愈发肆无忌惮了。”

  “这也怪不得咱朱重八心狠呐,一切皆为大明江山,为标儿日后能稳坐龙椅,执掌乾坤!”

  李善长府邸之中,其正与胡惟庸共品香茗,相谈甚欢。

  二人所论,皆为朝堂诸事,兼及若干公务之处置见解。

  李善长与胡惟庸谈罢公事,遂对其道:“惟庸啊,闻汝近日与唐胜宗、陆仲亨等人往来颇为频繁?”

  胡惟庸应道:“恩师,此有何异?我等皆为淮西子弟,平日间偶有往来,实属平常之事。”

  李善长斜睨胡惟庸一眼,问道:“那你可知他们近日所行何事?”

  胡惟庸略作思忖,旋即摇头,答曰:“不知,亦未甚在意。”

  实则胡惟庸私下已受唐胜宗、陆仲亨诸多厚利,然此等事断不可与李善长言明。

  至于唐胜宗与陆仲亨究竟所为何事,胡惟庸着实未予挂怀。

  然为笼络此二人,胡惟庸平素待唐胜宗与陆仲亨颇为亲厚,凡力所能及之处,多有周全照拂。

  李善长喟然一叹,道:“今时天下渐趋太平,人心亦有所变。

  然众人初始之念本就如此,倒也无可厚非。

  求荣华,慕富贵,实乃人之常情。”

  李善长深知胡惟庸野心勃勃,心气颇高,且为人隐忍。

  今朱元璋擢用胡惟庸为太常少卿,于此举动间,李善长已略窥朱元璋几分心意。

  李善长素赏胡惟庸之才,深知其乃干练之人。

  然落入朱元璋之手,胡惟庸之能或将更得彰显,只是届时究竟是福是祸,实难预料。

  当下,刘伯温被传为浙东集团之首,至于真假,李善长心中自是雪亮。

  但毋庸置疑,朝堂之上,浙东集团文官之数,远逾淮西一党。

  淮西一党,多为武勋之士,文臣寥寥。

  且天下既定,文官之用,较武将更为关键。

  如今,党争之端倪,已然初现。

  李善长身为文官,又素喜权势,深知若淮西一派不设法制衡浙东集团,日后朝堂之上,恐再无淮西立足之地。

  纵这些开国功臣可享一代、两代荣华,然长此以往,终会走向衰败。

  是以,李善长若欲稳固自身在朝中之地位,势必要打压浙东集团,而刘伯温,更似被强行推至台前之对手。

  如今,浙东四先生与刘伯温往来甚密,使得刘伯温“浙东魁首”这一头衔,愈发名副其实。

  浙东四先生门生故吏众多,一旦浙东集团得势,日后朝臣恐多出自其门,朝堂或将尽为浙东集团所控。

  众人皆知,于朝廷为官,需有人扶持,而能扶持自己者,自是同党之人。

  李善长之支持者,为淮西一脉。

  李善长欲推举胡惟庸,冀其成为得力臂助。

  然李善长心中亦存忧虑,唯恐日后难以驾驭胡惟庸。

  二人相谈良久,胡惟庸这才起身告辞,离去而去。

  李善长本欲将徐达、常遇春亦引入此事,然徐达为人精明,每遇此事,鲜作正面回应;常遇春则对这般党争之事兴致索然。

  相较之下,唯汤和与李善长关系尚佳。

  较之于常遇春,李善长对常孤雏兴致更浓。

  毋庸置疑,朱元璋着力栽培常孤雏,分明是欲将其留予朱标。

  若能使常孤雏归入淮西一党,届时淮西一脉于朝堂之上,话语权必当极重。

  至于李善长缘何对常孤雏颇具信心,观常顾楚近日作为便知。

  此人兼具文韬武略,如此人物,来日必为国之栋梁,权倾朝野亦非虚言。

  若非为了北伐大计,此前常孤雏恳请朱元璋恩准其开辟辽东战场,李善长说不定便应允了。

  奈何当下时局所限,实难遂愿。

  最令李善长忧心者,当今太子朱标之师乃宋濂等人,而此辈皆为浙东人士。

  谁能担保朱标登基之后,不会偏倚浙东?

  虽说淮西一众勋贵,亦可谓朱标同乡,然帝王家之事,同乡情谊又安能笃信?

  于政治之道,唯有击败对手,自身方可得更多话语权,此乃古今通理。

  李善长岂会因刘伯温忧国忧民之行,便就此罢手。

  如今两党已然对立。

  是夜,朱元璋至乾清宫安歇,马皇后为其揉肩。

  朱元璋对马皇后道:“妹子,小孤雏竟将蓝玉整治得服服帖帖,此子当真有些手段。”

  朱元璋又道:“且咱于辽东所遣探子来报,那辽东军之训练与军纪,实乃生平仅见。

  难怪当年此子执意要去辽东,敢情是去施展自身才学。

  此子当真是叫咱另眼相看。

  日后有他辅佐标儿,咱心下也宽慰许多。”

  马皇后浅笑道:“此前又是谁忧心小孤雏他日权倾朝野,恐标儿难以制衡呀?”

  朱元璋道:“妹子,你怎可这般言语?咱这是为标儿试探一二。”

  言罢,朱元璋喟然一叹,续道:“这帮老兄弟们呐,如今天下初定,便肆意妄为,全无义军出身之风范,与蒙元时的贪官污吏又有何异?”

  马皇后停下捶肩动作,说道:“重八,人皆有过。

  况且这帮老兄弟们皆从乡野而起,随你打天下,所求不过富贵而已。

  固然,他们行事有差池,可你为何不与他们坦诚相言?

  他们犯了过错,你又不直言指出,以他们直爽性子,怎能领会诸多曲折心思?”

  马皇后又道:“他们既已犯错,你施以惩处便是,切莫再任其深陷其中,以免到时一并算总账。”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妹子,咱不过是想瞧瞧他们本性究竟如何。

  倘若天下甫定,他们便倚仗权势肆意妄为,那咱又有何颜面做这天下百姓的父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