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险隘危关,陷阵营拼死一战-《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

  “末将服气!”韦卫恭恭敬敬地说道。

  这人原本是奴隶出身,为王通所救,又得王通传授武艺,并教会他先登营训练之法,就连“小宝”这字也是王通所赐。

  心里早就把王通当成他的恩师,并对王通奉若神明。在他眼里,只要是王通说的就全是对的;只要是王通的指示就都要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这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对王通的盲目崇拜。从哲学角度看,是犯下了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的错误,违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原理。

  (备注:学过《辩证唯物主义》的在这里吱一声。)

  基于对王通的感恩和盲目崇拜,对于王通划掉他的名字将首功给到韩猛,韦卫确实是一点意见都没有。

  不过,王通今天偏偏不想放过他。

  而是,又继续问道:“那你可知道原因?”

  “这个……”

  韦卫摸了摸后脑勺,随即答道:“因为这是主公你决定的,主公的决定从来都不会有错的!”

  “你……!”

  王通有些窝火,狠狠地瞪了韦卫一眼。

  随后,又面向众将,开口说道:

  “诚然,韦卫今天确实是最先破城,先登营也杀敌最多。

  首先,说说破城的事情。

  北门确实是最先被韦卫攻破。但这也不仅是韦卫的功绩,而是因为北门原本就是我们的主攻目标。我们的资源,攻城器械等等,也主要集中在北面城墙。因此,北门率先攻破不足为奇。

  然后,再说杀敌的事情。

  尔等应该知道,这场战争,是汉人与汉人之间的战争,而不是汉人与胡寇之间的战争。

  汉人与汉人之间的战争。

  其最终目标并非“杀人”,而是“活人”。

  即:

  我们打仗,并非欲使更多的人在这个乱世中死掉,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在这个乱世中活下来!

  因此,杀死敌人虽是有功。

  但却没有俘虏敌人功大!

  这一战,韩猛将军凭一己之力,使西门敌方守军1000多人倒戈,随后又收降、俘虏敌军5000多人。

  这才是最大的功绩!

  我这样说,尔等是否明白?”

  众人闻言,尽皆高呼:“主公英明!”

  ……

  王通这样说,并非是为了笼络韩猛这位新投效过来的良将。

  而是王通内心真实的想法。

  据砖家考证,汉末乱世开始之前,汉人的实际人口约有6500万。而到曹魏末年,汉人的实际人口只剩3000万。

  (备注:再次强调不是纳税人口,而是实际人口。)

  从184黄巾之乱开始,到265年西晋建立,短短81年的时间里,汉族人口减少了3500多万。

  而导致人减少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战争,以及由战争导致的瘟疫、饥荒、民政管理失效、匪寇横行等等。

  作为穿越者,王通也并非圣母。

  而是坚定的认为:

  能够多让一人活下来,就是为汉人多保留一分元气。

  ……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王通如此界定战功,旨在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并让大家明白,同族内战的真正意义,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活”人。

  攻破栾城之后。

  王通在栾城休整三天。

  于第四天一早,再次率军出发,挥师东南,杀入巨鹿郡境内。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进军路线,及巨鹿郡位置地图。)

  ……

  当王通进攻栾城的时候,南路军的高顺,也对位于磁县的滏口关发动了进攻。

  ……

  滏口关是太行八陉第四陉——滏口陉的东端起点,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古代属于磁县。

  壶关是滏口陉西边(并州)的出口,而滏口关则是滏口关在东边冀州的入口。滏口关与壶关通过滏口陉而东西相连,沟通冀州和并州。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滏口陉。)

  ……

  此关位于神麇山与鼓山夹峙的峡谷。

  地处鼓山脚下,峡谷宽不足200米。两侧都是悬崖峭壁,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王通占据并州,至今已有七年之久。

  在这七年中,并州上党因为有壶关而从未被袁绍入侵过;而冀州则是因为有滏口关,而从未被王通入侵过。

  由此可见,这两座关有多重要。

  ……

  时值二月上旬,残雪未消,神麇山与鼓山壁立于滏口关的南北两侧,山梁上白皑皑的一片。朔风卷着沙砾呼啸而过,沙砾抽打在滏口关斑驳的城墙上沙沙作响。

  晨光斜照下,关上的守军张弓搭箭,箭镞微微发颤指向关城之下的并州精兵。

  高顺勒马立于阵前,铁甲凝霜,眉间结着寒露。嘴里呼出的白雾,在干冷的空气中如同成一团又一团的白絮。手上的战刀紧握,刃口映着晨光,冷冽如鳞。

  关隘实在太险峻了!

  强攻三天,死伤五千余人,却仍然连关墙都没登上过一次。这让高顺的心中有些急躁起来。

  最近这三年来,王通每次出外征战都是让高顺驻守太原。这是对高顺的信任,但也使高顺没有立下什么功勋。

  乃至于,张辽、张合、赵云、黄忠、徐晃等人,现在名气越来越大,隐隐已在他这个被称为王通帐下首席大将的高顺之上。这让高顺感到有些难堪。如今好不容易独统南路军进攻冀州,又岂能被一座关隘挡住?

  高顺回头看了看身后陷阵营。

  有些舍不得用。

  陷阵营号称“所攻无所不破”,但却被高顺当成宝贝似的,从不舍得用来强攻坚城。

  高平看出了高顺的心思。

  双手抱拳,昂声说道:“将军,陷阵营请战!”

  身后三支陷阵营,共2100名陷阵营将士齐声高呼:“陷阵营请战!”

  其声如雷,中气冲天,吓得山谷间盘飞的乌鸦四处乱飞。

  高顺没有表态。

  只是咬了咬牙,猛地举刀指向关墙,大声吼道:“陷阵之志,有死无生。”

  身后的将士也跟着大喊:陷阵之志,有死无生。”

  一边喊,一边推着铁架井阑和云梯,向关墙快速靠了过去。一场惨烈的攻城血战就此展开。

  关楼之上,矢石如雨。

  不时有火油倾泻而下,烈焰忽地腾起,两架云梯很快便被烈焰吞噬,还有一架铁架井阑也被守军用长木桩推倒,井阑上的将士非死即伤。

  攻打关墙,与攻城并不一样。

  主要是地形受限。

  狭窄的隘口,根本就放不下投石车,仅仅能放下不到五六架云梯和井阑,而守军却占尽了地利,是真正的易守而难攻。

  陷阵营伤亡不小。

  但却没有一人稍有停歇,依旧人人奋勇向前。

  终于,第一柄环首刀劈上垛口,守军校尉的喉咙被豁开,鲜血喷洒中,身躯一歪,头下脚上向城墙下坠落……

  残阳西坠,暮色如血。

  沉重的关隘铁门在嘶杀声中缓缓打开,门口站着十几位浑身浴血的勇士,他们手中的战刀,犹在一滴一滴的往下淌血。

  高顺再次举刀,亲率大军杀进了滏口关中。

  此战,陷阵营伤亡200余人。

  但终究还是破关而入,不负“所攻无所不克”的威名!

  ……

  (附录图片:滏口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