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准备再次西征-《十万大山:1840》

  “丰南号”去参加建国典礼的是田虎和张大强,这让李秀成心里又有些不舒服了,他是知道的,“新汉国”建国的时候,沈云峰可是去捧场了,看来自己在沈云峰那里就是不如石达开。

  张大强看出李秀成的情绪,单独聊了聊,算了一笔账给李秀成听,给你唐印国的支持是新汉国的几十倍。再说,不让沈云峰长途跨洋,是董事会的决定。沈云峰现在是核心的灵魂人物,不可长途乘船冒险。

  一番安慰下来,李秀成心里才舒坦了一些。张大强笑着说:“他迟早会来看看的,他也在等着这个日子。”

  李秀成深深吸取洪秀全身上的教训,建国仪式也很简单,并不像太平天国那样喜欢夸张。

  田虎和张大强在唐印国留了十几天,一个帮助他们对军事防御和未来发展认真梳理了一下。这是非常必要的,田虎知道“丰南号”武器发展的路径,以及未来会供应什么样的武器给唐印国,他的意见就是非常重要了。

  张大强主要是工商业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对工业建设的布局和次序提的建议,会减少他们摸索的过程。

  太平军余部在北美西部建国,等于将美国联邦的桌子给彻底掀掉了,即使与南方的谈判没有进展,联邦也要组织西征了。

  李秀成也明白,建国后最大的事情依然是军事,好在这里地形太好了,守住南线通道,基本就将陆路守了70%。

  另外就是海上,有“丰南号”驻扎在夏威夷群岛的钢铁舰舰队,不说固若金汤也是差不多了。

  只要美国不联合其他国家一起,李秀成认为是可以牢牢守住唐印国的疆土。

  在南线通道高山要塞,已经架设了50门火炮,从100MM到80MM,还备着可以移动的一百门迫击炮。

  要塞按照海拔梯度驻军,平时要塞驻军5000人,梯度为人、5000人、人。

  一旦开战,从附近的霍尔堡和盐湖城还可以各向要塞增兵人。

  几年的迁徙,不仅仅太平军余部和家属,神棍们忽悠了许多老百姓一起入教迁徙来了,加起来足足有220万人。即便这么多人口,洒在地广人稀的北美西部,也是人口资源紧缺。

  印第安人估摸这时候也不过剩下100万人左右,还有一些部落没有开化,还没有融合。

  但李秀成此时不敢裁军,必须要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度过建国初期的危机。

  落基山脉这个大分水岭,有无数的山口和峡谷,翻越难度肯定是很难,但是只要有人的地方,总会有翻越的位置。从掌控这片土地那时候起,太平军就在不断的踏勘,对这些山口和峡谷进行标注,设定适合的防御措施。

  这个时代,没有即时通讯,有些地方一旦产生渗透,可能十天半个月都发现不了动静,再依靠骑马来报信,那又迟上几天。

  所以,整个防线重点虽然明确,但是任务依然很重,李秀成这个所谓的总统基本上每天都在研究军事部署。陈玉成彻底与军事脱钩,一头扎进农工商学的建设中。

  “唐印国”与“丰南号”草创时期那是不一样的,要人有人,要老师有老师,要设备有设备。再加上建国初期那种群情激荡的热情,建设是一日千里。

  很快拥有了水泥厂、造船厂、冶炼厂这样的重工业,也有枪炮修造厂、粮食加工厂、设备修理厂这样的轻工业。

  北美西岸虽然有着大片的山地,但是人口不多,田地足够现在开垦。北方的土地哪怕只种植一季,也够保住口粮。唐印国建国之后,从中国进口粮食量减掉了80%。到明年就预计不需要进口粮食了,完全能够自给自足。

  “丰南号”培养的的找矿人员正在内华达山脉两侧和落基山脉西侧疯狂的找矿,煤和铁这是支撑工业发展的后续资源。

  现有的在白种人手上探明的煤矿基本能保障“唐印国”现在的使用,要发展冶炼业还需要大量的煤炭。

  还有铁矿,那更是需要,铁的用度非常之大,全部靠中国和文莱国进口,运费也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北方联邦这次西征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再那么草率,而是先派出了侦察队。当侦察队抵达南线通道山口时,发现南线通道已经被中国人建成无法逾越的要塞。

  在海拔1千多的山谷高地上,阴森森的炮口对着刚刚翻越山口的位置,只要军队翻越山口,就会遭到炮火打击。即使逃过炮火打击,也无法形成有效力量进攻。

  在军事上唯一有效的只能在自己这方更高的山口上建立要塞,挡住他们东侵的步伐。由于自己这方海拔更高,建设要塞的难度比对方更甚。

  侦察兵在望远镜里可以清晰的看到,对方还不断的在建设要塞,可以预计,等到联邦军队来的时候,要塞的屯兵规模和火炮规模还会更大。

  这里是死路一条,从这里进军西部就是送死,这是侦察兵得出的结论。

  情报送回联邦军队高层之后,现在只剩下两个选择,一是从南部新墨西哥州通过,再穿过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从落基山脉的南方余脉翻过去,直插拉斯维加斯,进入加利福利亚。

  这条南线的问题是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几乎都被墨西哥游击队武装给占领了,从那里穿过,势必要先打败他们。

  要么从北方穿越苏族人的领地,从蒙大拿州的博兹曼翻越山口,再穿过一系列山谷,从利马进入爱达荷州,先拿下俄勒冈,巩固北方的阵地。

  这条线路主要是沿途苏族(印第安人的一支)敌视情绪比较大,沿途会发生一些冲突。但是对军队来说,数万人的军队,苏族人不敢造次,只不过沿途粮食收集会有困难。

  南北两条线路都有海军支持的地方,北线可以抵达温哥华,那里是英国领地,可以在那里停靠。至于英国人同意不同意,北方联邦根本就没想过去征求他们意见,反正英国人在那里也没有像样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