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一年十月的重庆朝天门码头,浓雾像浸透桐油的棉絮包裹着\"民权\"轮。于学忠站在甲板上,呢子大衣下摆已被江雾打湿,掌心攥着的船票上印着\"宜昌-重庆特等舱\",票根处却有个用针扎出的三角记号——这是三天前汉口地下联络站给的警告。
\"长官小心台阶。\"穿粗布短打的挑夫突然搀住他手肘,指节在脉门处轻叩三下——东北军旧部的暗号。挑夫的扁担两头挂着竹箱,晃荡时传出金属碰撞声,于学忠认出这是当年沈阳兵工厂装手枪的专用木匣。
码头石阶湿滑如泼油,雾气中突然伸出十几只枯瘦的手。\"老爷赏点钱吧!\"逃难的人群里,有个抱婴儿的妇女将破碗递到于学忠面前,碗底却用炭笔画着个\"卍\"字符。他摸出银元时,妇女突然压低声音:\"明早六点,罗汉寺早课。\"
军事参议院的青灰洋楼藏在曾家岩坡道上,门牌已被酸雨蚀得模糊。哨兵检查调令时,于学忠注意到他领章上崭新的\"宪兵\"字样——这里本该是卫戍部队的防区。
\"于副院长久仰!\"穿中山装的瘦高男子从档案堆里起身,胸章显示是机要室主任徐世勋。他递来的茶杯冒着热气,杯底却沉着片未融化的药片。\"最近痢疾流行。\"徐主任笑容意味深长。
办公室窗台积着厚灰,唯独电话机纤尘不染。于学忠刚坐下就发现抽屉里有本倒扣的《曾文正公家书》,书页间夹着张泛黄的合影——1936年西安事变前的东北军将领集体照,王以哲等人的脸被烟头烫出了焦痕。
傍晚的嘉陵江边,于学忠在\"老乡亲\"面馆要了碗担担面。穿长衫的说书人正拍惊堂木:\"上回说到,岳武穆十二道金牌...\"突然有个戴毡帽的醉汉撞翻桌子,泼洒的面汤在桌面显出\"勿食\"二字。
后巷里,醉汉摘掉假胡子——是当年鲁苏战区的侦察连长赵铁柱。\"总部派我来当您的勤务兵。\"他撕开衣襟,露出胸膛上被烙铁烫出的\"精忠报国\"疤痕,\"咱们在重庆还有三十七个弟兄,都分散在...\"
汽笛声淹没了后半句话。江对岸的南山突然亮起探照灯,光柱扫过之处,可见岩壁上新凿的巨型标语:\"抗战必胜\"。
罗汉寺的晨钟还没响,于学忠已在偏殿见到穿袈裟的\"方丈\"——实则是军统二处副处长郑介民。\"于将军的住处安排好了,枣子岚垭86号。\"他递来的钥匙上缠着佛珠,\"隔壁88号住着陈诚的外甥女。\"
郑介民突然掀开蒲团,您的老部下李振唐,\"他手指点在西郊歌乐山,\"现在掌管军械库,上周拒交三门德制高射炮给孔家。\"
小沙弥送来的素包掰开后藏着纸条,是李振唐的笔迹:\"军统在枣子岚垭装了窃听器,厨房烟道可传讯。\"落款画着把缺口的马刀——这是当年长城抗战时的约定暗记。
枣子岚垭的小洋楼里,管家福伯正用艾草熏屋子。\"这原先是杨虎城的宅子。\"老人擦拭着壁炉上的弹痕,\"三年前半夜有人来搜过。\"他递来的热水瓶底座可以旋开,里面藏着微型发报机。
于学忠推开书房窗户,正看见隔壁阳台上穿旗袍的女人在修剪玫瑰——她剪刀的反光有规律地闪烁,竟是莫尔斯电码:\"小心徐主任\"。远处长江上,民生公司的货轮正在卸货,苦力们喊着号子搬运印有USA字样的木箱。
深夜,于学忠用热水瓶里的零件组装好电台,突然收到段陌生电波。解码后只有八个字:\"白山黑水,不忘旧约\"。窗外的雾更浓了,连南山的轮廓都已消失。
\"长官小心台阶。\"穿粗布短打的挑夫突然搀住他手肘,指节在脉门处轻叩三下——东北军旧部的暗号。挑夫的扁担两头挂着竹箱,晃荡时传出金属碰撞声,于学忠认出这是当年沈阳兵工厂装手枪的专用木匣。
码头石阶湿滑如泼油,雾气中突然伸出十几只枯瘦的手。\"老爷赏点钱吧!\"逃难的人群里,有个抱婴儿的妇女将破碗递到于学忠面前,碗底却用炭笔画着个\"卍\"字符。他摸出银元时,妇女突然压低声音:\"明早六点,罗汉寺早课。\"
军事参议院的青灰洋楼藏在曾家岩坡道上,门牌已被酸雨蚀得模糊。哨兵检查调令时,于学忠注意到他领章上崭新的\"宪兵\"字样——这里本该是卫戍部队的防区。
\"于副院长久仰!\"穿中山装的瘦高男子从档案堆里起身,胸章显示是机要室主任徐世勋。他递来的茶杯冒着热气,杯底却沉着片未融化的药片。\"最近痢疾流行。\"徐主任笑容意味深长。
办公室窗台积着厚灰,唯独电话机纤尘不染。于学忠刚坐下就发现抽屉里有本倒扣的《曾文正公家书》,书页间夹着张泛黄的合影——1936年西安事变前的东北军将领集体照,王以哲等人的脸被烟头烫出了焦痕。
傍晚的嘉陵江边,于学忠在\"老乡亲\"面馆要了碗担担面。穿长衫的说书人正拍惊堂木:\"上回说到,岳武穆十二道金牌...\"突然有个戴毡帽的醉汉撞翻桌子,泼洒的面汤在桌面显出\"勿食\"二字。
后巷里,醉汉摘掉假胡子——是当年鲁苏战区的侦察连长赵铁柱。\"总部派我来当您的勤务兵。\"他撕开衣襟,露出胸膛上被烙铁烫出的\"精忠报国\"疤痕,\"咱们在重庆还有三十七个弟兄,都分散在...\"
汽笛声淹没了后半句话。江对岸的南山突然亮起探照灯,光柱扫过之处,可见岩壁上新凿的巨型标语:\"抗战必胜\"。
罗汉寺的晨钟还没响,于学忠已在偏殿见到穿袈裟的\"方丈\"——实则是军统二处副处长郑介民。\"于将军的住处安排好了,枣子岚垭86号。\"他递来的钥匙上缠着佛珠,\"隔壁88号住着陈诚的外甥女。\"
郑介民突然掀开蒲团,您的老部下李振唐,\"他手指点在西郊歌乐山,\"现在掌管军械库,上周拒交三门德制高射炮给孔家。\"
小沙弥送来的素包掰开后藏着纸条,是李振唐的笔迹:\"军统在枣子岚垭装了窃听器,厨房烟道可传讯。\"落款画着把缺口的马刀——这是当年长城抗战时的约定暗记。
枣子岚垭的小洋楼里,管家福伯正用艾草熏屋子。\"这原先是杨虎城的宅子。\"老人擦拭着壁炉上的弹痕,\"三年前半夜有人来搜过。\"他递来的热水瓶底座可以旋开,里面藏着微型发报机。
于学忠推开书房窗户,正看见隔壁阳台上穿旗袍的女人在修剪玫瑰——她剪刀的反光有规律地闪烁,竟是莫尔斯电码:\"小心徐主任\"。远处长江上,民生公司的货轮正在卸货,苦力们喊着号子搬运印有USA字样的木箱。
深夜,于学忠用热水瓶里的零件组装好电台,突然收到段陌生电波。解码后只有八个字:\"白山黑水,不忘旧约\"。窗外的雾更浓了,连南山的轮廓都已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