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一日好过一日-《我那落魄小相公位极人臣了》

  第318章一日好过一日

  被向掌柜瞪了一眼的于氏,脸上挤出几分笑容,仔细打量起罗大富。

  罗家这大小子模样倒是挺端正的,就是晒得黑了点。

  外形上与自家闺女还算搭配,只是罗家到底还是穷了点。

  虽说现在买卖做得还行,但他们家兄弟太多,分摊下来也没几分家底了。

  于氏心里盘算着,光是银钱的问题还好说,毕竟向家村的姑娘绣活都个顶个的好,她家闺女也一样,有这门手艺肯定饿不着。

  向掌柜想凑成这门婚事,是为了与眼前的丁娘子攀上关系。

  这丁娘子和她的相公可不是普通人,据说厉害得很,与那户贵人关系匪浅。

  而罗家,是丁娘子的外祖家……

  这一番盘算说起话长,不过,在于氏脑子里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等大家都在豆腐铺子后院落座,于氏的脸上的笑意自然了许多。

  刚才在前院,前来购买豆腐的顾客不少。

  再加上墙角摞得高高的豆子和豆腐压板。

  无一不说明,这豆腐生意的做得挺红火。

  张氏邀请她们进后院喝茶,于氏也没有拒绝。

  她们坐下来聊天,丁宁就不参与了。

  她此行的目的,就给两家相互引荐一下,顺便看看那女孩子,其他的事情,就让大舅大舅娘他们自己做主吧。

  那女孩子身材匀称,眉清目秀,看着还挺顺眼的。

  于氏刚来的时候,多少有几分不情愿,看人的目光也带了几分挑剔。

  不过两家相看,丈母娘挑剔女婿,也是人之常情。

  丁宁在外面溜达几圈,采买了一堆吃的用的。

  再回到豆腐铺子,那一家人已经走了。

  “大表哥呢?”

  没看到罗大富,丁宁问了一句。

  “大富先回去了,三旺一个人出摊,他有些不放心。”

  张氏擦了擦手笑着朝她走来。

  “事情怎样了?”

  看她满脸喜色,事情进展应该不错。

  果然,说起这事,张氏一脸激动,

  “阿宁,向掌柜临走的时候,给了我们向家村的地址。”

  给了确切地址,意思是让媒人去说亲,事情就算成了。

  丁宁也为罗大富感到高兴。

  能娶到向家村的姑娘,罗大富将来的日子会好过许多。

  虽然向掌柜目的有些不纯,但以罗家现在的情况,向家姑娘已经算是顶好的良配了。

  这年月,男主外,女主内。

  挣钱的事基本都是靠男人。

  双方都能挣钱的家庭还是挺罕见的。

  在现代来说,就是双职工家庭。

  张氏拉着丁宁商议聘礼的事情。

  丁宁急忙摆手道,“这些事我可不知道,你先让媒人去探一探人家村里的行情吧。”

  “也是。”张氏高兴地搓了搓手,“事情得一样样来。”

  罗铁锤也是一脸兴奋,他感激地对丁宁说道,

  “阿宁,咱家现在能有这么好的日子,还得多亏了你,不然我们大富这么好的运气,能娶到向家村的姑娘。”

  去年他们一大家子每日忙得灰头土脸,但家里余粮是一日少过一日,饭都快吃不上了。

  若不是阿宁,教他们发豆芽磨豆腐,还帮着开了豆腐铺子,他们的生活怎会一日好过一日。

  现在,大富还能娶上向家村的姑娘了。

  家里这一切改变,都是阿宁的功劳。

  “不能这么说,主要还是靠你们自己勤奋努力,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丁宁没有居功,她说的是事实,若是这一大家子自身不努力,也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丁宁赶紧告别,“我出来太久了,等一下婆母要念叨,我就先回去了。”

  不跑不行了,再说下去,这夫妻俩就要把她当菩萨给供起来了。

  **

  回到村里,车刚停下,丁清河就飞快地跑了过来,

  “姐,你回来了,菽种买回来了吗?”

  菽,就是黄豆。

  丁家二房分到的土地,全都是旱地。

  碎石荆棘多,往年只能种黄豆花生。

  今年丁宁带回的玉米种子,已经播种完成。

  玉米不挑地,山坡沟壑都能种。

  罗氏带着丁青山把附近能播种的地方,都种上了玉米,犄角旮旯都没放过,只要有土就全都种上。

  结果,玉米种子种完了,自己的地还剩一小半。

  于是,他们打算种上黄豆和花生。

  反正不能让地空着。

  “都买好了,在车上呢。”

  丁宁指挥这几个小子把刚刚买的东西卸下来。

  她自己,则拿起两个小袋子朝丁家走去。

  崔家没有土地,她也不爱种地,这个春天,把丁家这几亩旱地侍弄好就行了。

  春风刚掠过大地,田间地头就热闹起来了。

  新翻的泥土有些还没来得及播种,那野菜野草就冒出星星点点的绿。

  远远的,丁宁就看到地里有个忙碌的身影。

  “咦?”

  迎着阳光,丁宁半眯眼睛认出了眼前的人。

  都快申时了,丁青山还在地里忙活?

  这娃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勤快了?

  她放轻脚步凑近一看,丁青山在给地上覆盖一层稻草。

  “你在干嘛?”

  丁青山吓了一跳,转身一看,脸上慌忙挤出笑容,

  “大、大姐,我在给玉米苗铺一层稻草。”

  这时候,罗氏听到声音从院子里走了出来,

  “青山这孩子心细,说是怕夜里转凉,会把新芽冻坏。”

  自从得知玉米是番外传进来的稀罕作物,丁青山对玉米地就上了心。

  以前对种地敷衍了事,嫌累嫌热,现在天天跑到地里找种庄稼的老把式,问人家怎么才能种好庄稼。

  自家的田地他都没这般精心侍弄,对待这片玉米地他倒是一片热忱。

  “不错,有心了,这块玉米地今年若是能有个好收成,就给你发奖金。”

  今年种的玉米都得留着做种子,明年才好扩大种植范围。

  玉米产量高,不挑地,容易种植,一旦大范围推广种植,能解决不少百姓的温饱问题。

  “谢谢大姐,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丁青山拍着胸脯保证,他心中有些激动,今天没挨揍,还被夸奖了。

  “行了,你赶紧回去吧,这个时间段不去自家田里干活,你爹该骂你了。”

  老宅现在就丁国栋和丁青山两个壮劳力,丁青山早上干完这边的活,下晌还得跟着丁国栋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