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重新置办宅院-《侯府小丫鬟》

  一长串圣旨念完,林岁安躬身叩首后恭敬接旨。

  她手中捧着圣旨,心中藏着喜意。

  崖下村的功劳,远不如上回蝗灾时进献古书的功劳大。

  她以为自己只会得些口头上的嘉奖,或是些钱财等物。

  谁知,自己竟然被加封了。

  如今她已是正六品的安人,说不得哪一日,她能靠着自己挣个一品诰命回来。

  “大人,崖下村一事,救那些村民的,不止小女子一人,还有小女子的舅舅张成业。敢问大人,小女子的舅舅可有得到什么嘉赏?”

  林岁安将圣旨供入正堂后,便寻着那宣旨官。林定山将一个鼓鼓的荷包放在其手中,她才笑着问道。

  “自是有的。”那宣旨官笑着点头。

  “富姚县县令下崖下村查看时,崖下村村民对您和您舅舅分外感激。将您们所做之事以及捐赠的银两都如实报了上去。县里又如实报到曹州府,曹州府将奏折递到圣上案前,这嘉奖才来迟了许多。您舅舅自然也是有赏的,听说赐了‘尚义之家’的牌匾,免了三年赋税,还有不少旁的赏赐。只是听说您舅舅在景州府,这圣旨,约莫得半月后才会到,且有得等。”

  “多谢大人相告。”林岁安福了福身。

  ‘尚义之家’的牌匾,减免三年赋税。

  只这两项,对张家来说都是极合适的恩赏。

  那匾额往张家门楣上一挂,无论是谁都不敢再因张家是商户之家而低看。

  而恒国商业发达,商税极高。按照张成业如今做的营生,三年的赋税可不是个小数目。

  宣旨官微微侧身避开了去。

  这林家背后可是有不少人。

  工部的余郎中是林安人的干爹,官虽不大,但在工部办了不少实事,往上升是迟早的事儿。

  听说这林家与圣上信重的许大人颇有渊源,还隐隐靠着平宁侯府,且林家还有个小儿子,拜入了程大儒名下......

  背有靠山,儿女又皆十分出色,前途不可限量,自己得客气些才是。

  “御赐的牌匾约莫半月后就会送来,承事郎与林安人可要做好恭迎的准备。”

  “多谢大人提点。”林定山与林岁安二人又行了礼。

  待送走宣旨官,林定山笑着与门外恭贺之人说了半晌场面话,才将门关了起来。

  “说吧,这是怎么回事?”

  入了正屋,张慧娘往椅子上一坐,便虎着脸审问林岁安。

  林岁安自知瞒不住,才将崖下村之事细细与张慧娘和林定山说了。

  只是没有将那泥流说得那么惊心动魄。

  只说自己早有所觉,便立即将此事告知了舅舅与何村长,带着崖下村众人离开了崖下村,所有人都安然无恙。

  因此,才得了这些奖赏。

  即便如此,张慧娘听了还是心有余悸。

  这要是没察觉那些细微之处,下着大雨,天将亮未亮时,众人定然都在家中。

  那时,整个村子里的人,谁都跑不掉。

  张慧娘拿着帕子的手死死按在自己胸口,“天爷。”

  她不禁喃喃出声,“老天保佑,老天保佑。”

  随即又拉着林岁安的手道:“下月初一,咱们去扶云山上上香。顺道去山上书院叫上你弟弟,咱们一家子都去,啥也不求,只求平安。”

  “好,阿娘安排就是。”林岁安笑着应了。

  母女三人商量着去扶云山上香一事,林定山却在一旁思虑着另一件事。

  “此回圣上赐了匾额,咱们这院子门头小,若是将御赐的匾额挂上去,怕是有违天恩......”

  平芜巷都是些一进的院子,林家还稍算宽敞。门头虽说不上简陋,但连个门楣都没有,与御赐的牌匾实在不相配。

  说着,林定山出了正屋,抬头打量起正屋正门上的房沿。

  正屋正门房沿处还没有院门口的门头宽......

  “半月后御赐的牌匾就会送来,届时咱们挂在何处才好?”林定山看向屋内的张慧娘母女三人。

  ......

  林家众人顿时沉默下来。

  “先不说咱们家的门头能不能配上御赐的牌匾,即便能配上,咱们也不能挂院门门头上,免得旁人说咱们显摆。”张慧娘起身,走到正屋外,与林定山一同望着正屋房沿。

  正屋房沿窄,确实不适合挂匾。

  “不如,咱们将正屋的门头修宽些,到时候牌匾到了,挂在正屋正上方,即庄重又不张扬。”林岁喜道。

  “喜儿说的法子好。”张慧娘点头道:“孩子爹,你快些去寻些木匠来,将咱们家正屋门头修一修。”

  林定山站在原处却没有动。

  他环视了一圈儿院子。

  现在这院子里住着林家五人与郝婆婆。

  林定山有一个车夫,一名随从。张慧娘身边还没有专人伺候,平日都是灶上的李妈妈与做粗活的吴妈妈伺候着。郝婆婆身边也只有一个周妈妈伺候。

  林岁安倒是有兜儿与阿蛮两个丫鬟,林岁喜身边却只有一个银线,林岁康身边只有一个宝砚。

  并不是林家众人用不起下人,是林家的院子有些逼仄,住不下那么些人。

  林岁喜即将出嫁,张慧娘还想给她多安排两个丫鬟伺候。

  林岁康身边只一人,也是不够。

  且家中姑娘大了,家中男仆虽住在倒坐房,但终究是一个院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林家现在有银钱,林定山有虚职在身,林岁安还有诰命。

  趁着此回,该换个大些的宅子才是。

  “不如,咱们重新置办一座宅院吧。”

  林定山望着媳妇儿和两个闺女。

  “此前咱们买不起,如今京都的生意愈发好了,我每月带回家的银钱也多了许多。慧娘,咱们手上现在有多少银钱?”

  “约莫有个一二千两。”张慧娘随口道。

  林定山赚来的钱财都由她管着,家中有多少钱财她自是清楚。

  “明儿我便去打听宅院,最少要个二进的,你带着喜儿,安儿住内院儿,我与康儿住外院,若能在御赐的牌匾送来前将宅子买下来,这门头,咱们便不用修了。”

  林定山看着张慧娘母女三人,等着媳妇儿和两个闺女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