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不过徐家住哪边?”沈皎皎听完觉得他说的在理,点点头后才想起了问清最重要的事情。
她只晓得刚刚跟村长一块儿来的叫徐老二。
莫不是他家?
“就是村口第三家,刚刚跟在长胜叔后头来的是徐家老二,你找他家老大借就好了,我和他家老大关系不错,应该是能借到的。”
顾清川与她交代了一通,看着沈皎皎拎着篮子准备出门,这才又叫了豆豆过来。
“豆豆,你跟着你娘一起去,记住。是徐家,莫走错路了。”
“好。”
小豆丁认真的点了头,转身颠颠跟了上去。
“阿娘,我跟你一块儿去。”
小家伙快步跟上,然后熟练的伸手攥住了沈皎皎的衣摆。
阿娘说过,小娃娃出门得和大人一块儿。
看着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消失在了拐角的地方,顾清川的目光顿时冷了下来。
刘家对豆豆做的那些事情他都一一记下了。
“阿娘,咱们要借多少粮食呀?”
豆豆一直跟在沈皎皎的边上,问话这会儿正抬头看着她。
“先借十斤吧,我也不大清楚。”沈皎皎摇摇头。
她从前一个人买十斤米回去够吃二十来天。
可就看着中午那会儿顾清川的食量,只怕十斤米也就够他吃七八天吧。
十斤米借回来,应该够她们三个吃五天的样子。
“好,那豆豆帮阿娘拎篮子。”小家伙点点头,他哪里知道十斤米有多少,不过是担心沈皎皎手臂上的伤,怕她会累着罢了。
“豆豆太小了,拿不住。阿娘拎着就好了。”
沈皎皎笑着捏了捏她的脸蛋,心里虽然感动,却也还有些发愁。
家里的水缸可见底了。
她如今一个独臂侠,想把水缸装满只怕得累个半死。
村里拢共也才三口井,离顾家最近的那口来回一趟就得一刻钟,让她去打水,还不如直接去村后头的河里舀算了。
“阿娘,我们到啦。”
豆豆认得徐家人,徐老大从前也和顾清川一块儿在镖局里待过半年,只是后来他爹生了病没法干活,家里的弟弟妹妹五口人还得吃饭,也就放弃了在镖局继续学艺,老老实实回了村里种地。
后来虽然两人的联系渐渐少了,可每次瞧见豆豆,徐老大都也还会逗逗他。
“徐伯伯。”小家伙看着院子里的徐老大,兴奋的挥了挥手。
徐老大今年不过二十三岁,头发却已经有一些白了,因为家里的担子重,整个人看起来都有几分沧桑,并不像是二十来岁的青年人。
“是豆豆呀?”徐老大笑着停下了手里的动作,这才又看见了一旁的沈皎皎。
“是弟妹啊。”
“徐大哥。”沈皎皎这是第二次看见徐老大,第一次是被挖出去后看见他跟在别人后头救人。
却没想到他会是徐老二的哥哥。
这模样看起来倒像是徐老二的父亲了。
将脑袋里胡乱的想法甩了个干净,沈皎皎这才说明了来意。
“家里的粮食吃光了,孩子他爹让我来借一些米。”
“借米?”徐老大一愣,随后看了看豆豆,又看了看沈皎皎,这才点了点头。
“那你等等,我去装些来。”
“多谢徐大哥,孩子他爹说了,过几日他腿好些之后去镇上买了米,再还回来。”
“好。”
徐老大没回头,只扔下个好字,就进了放粮食的库房。
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沈皎皎正心里庆幸,余光就瞥见一旁的屋子里出来了一个女人。
那女人穿着一身淡粉色的褂子,面色有些冷。
沈皎皎瞧她有些面熟,想了想才记起她是今早跟着秋香婶一块儿去浆洗衣裳的人。
“手里捏了银子舍不得去花钱买,净想着来白拿。”
翠玲一边给院子里的菜地浇水,一边小声嘀咕道。
她的声音并不算大,却能清清楚楚的落进沈皎皎和豆豆的耳朵里。
对于她的阴阳怪气,沈皎皎只觉得莫名。
这是做什么?
自己与她又不熟?难不成是哪里得罪她了?
翠玲说了话后就一直留意着沈皎皎的反应,见她一脸莫名,这才又恨恨的开口嘀咕。
“我说有的东西就是脸皮厚,浇了这么些水也不见得多长几片叶,就想着从旁窝里吸,真是个贱骨头!”
看她在院子里指桑骂槐的模样,沈皎皎抿了抿唇,不准备和她起争执。
这人是徐家的谁她也还不清楚,如今是自己得找徐家借粮食,总不好得罪了人家。
“翠玲!”
不等她继续骂,徐老大便皱着眉出来了。
“你吼我做什么?我说的不都是实话吗!”
偏生翠玲不吃他这一套,只瞪着眼睛瞧着他。
这人还敢吼自己了?
要不是自家阿爹收了聘礼,她才不会愿意嫁给这徐老大呢!
说是二十三岁,看起来跟自家阿爹都快一般大了,真是讨厌!
再看向沈皎皎,她可还没忘记今天早上自己被惠芬婶她们给说教的事情呢!
“行了,家里的水也不多了,今早才浇过菜地,你还浇什么?赶紧回屋去!”
徐老大也是个脾气好的,加上他性格沉闷,要不是自家阿娘替他“买”了这个新媳妇儿回来,只怕他这辈子也没法成亲。
既然已经娶回来了,那也只能受着。
一听他放着沈皎皎这个外人的面凶自己,翠玲也不干了,将手里的水瓢往地上一丢,便转身将自己关进了屋里。
“弟妹,这是十斤米,你拿回去吃吧。翠玲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还希望你别生气。”
徐老大将装满的粮袋放进了她拎来的篮子里,面露愧色道。
“没有没有,今天这事也怪我,过些日子我会让孩子他爹来还粮食的。”
“不急的,家里粮食多,你们先周转了再说。”
拎着沉甸甸的粮食,沈皎皎又仔细道了谢,这才带着豆豆往回走。
“阿娘,刚刚那个伯娘为什么要说我们呀?”
豆豆不知道什么叫指桑骂槐,却能看出翠玲对她们的恶意。
“因为现在大家家里都不容易,我们还空着手来他们家里借粮食,所以伯娘才会不高兴。”
“可是我们会还呀?”豆豆皱着自己的两条小眉毛,小脑袋瓜子怎么转也有些想不明白。
“伯娘可能是没听见吧。”
沈皎皎不想让豆豆将人想的太坏,只故作沉思后淡淡说道。
她倒是能理解的。
毕竟大家都知道谢东家送了二十两银子过来,可自己不仅不去买粮食,还要空手来人家家里借,任谁见了也会说自己是要占便宜的。
“那我们下次告诉伯娘。”豆豆哦了一声,又跑去了沈皎皎的左手边,努力帮她拎着些篮子,免得她太过辛苦。
母子俩乐呵呵往回赶,徐家的气氛却有些低迷。
徐家父母如今都年过四十,徐父因为当初生了病,一直到现在也是有些病歪歪的。
徐母也是一心放在了自己六岁的小女儿身上,对于家里的其他人并不在意。
徐家一共四个兄弟姊妹,除了年初刚成亲的徐老大,便是刚满十七的徐老二和十岁的徐老三连带着六岁的徐珠。
这会儿一家人坐在堂屋里,翠玲却是怎么都不愿意从屋里出来。
她只晓得刚刚跟村长一块儿来的叫徐老二。
莫不是他家?
“就是村口第三家,刚刚跟在长胜叔后头来的是徐家老二,你找他家老大借就好了,我和他家老大关系不错,应该是能借到的。”
顾清川与她交代了一通,看着沈皎皎拎着篮子准备出门,这才又叫了豆豆过来。
“豆豆,你跟着你娘一起去,记住。是徐家,莫走错路了。”
“好。”
小豆丁认真的点了头,转身颠颠跟了上去。
“阿娘,我跟你一块儿去。”
小家伙快步跟上,然后熟练的伸手攥住了沈皎皎的衣摆。
阿娘说过,小娃娃出门得和大人一块儿。
看着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消失在了拐角的地方,顾清川的目光顿时冷了下来。
刘家对豆豆做的那些事情他都一一记下了。
“阿娘,咱们要借多少粮食呀?”
豆豆一直跟在沈皎皎的边上,问话这会儿正抬头看着她。
“先借十斤吧,我也不大清楚。”沈皎皎摇摇头。
她从前一个人买十斤米回去够吃二十来天。
可就看着中午那会儿顾清川的食量,只怕十斤米也就够他吃七八天吧。
十斤米借回来,应该够她们三个吃五天的样子。
“好,那豆豆帮阿娘拎篮子。”小家伙点点头,他哪里知道十斤米有多少,不过是担心沈皎皎手臂上的伤,怕她会累着罢了。
“豆豆太小了,拿不住。阿娘拎着就好了。”
沈皎皎笑着捏了捏她的脸蛋,心里虽然感动,却也还有些发愁。
家里的水缸可见底了。
她如今一个独臂侠,想把水缸装满只怕得累个半死。
村里拢共也才三口井,离顾家最近的那口来回一趟就得一刻钟,让她去打水,还不如直接去村后头的河里舀算了。
“阿娘,我们到啦。”
豆豆认得徐家人,徐老大从前也和顾清川一块儿在镖局里待过半年,只是后来他爹生了病没法干活,家里的弟弟妹妹五口人还得吃饭,也就放弃了在镖局继续学艺,老老实实回了村里种地。
后来虽然两人的联系渐渐少了,可每次瞧见豆豆,徐老大都也还会逗逗他。
“徐伯伯。”小家伙看着院子里的徐老大,兴奋的挥了挥手。
徐老大今年不过二十三岁,头发却已经有一些白了,因为家里的担子重,整个人看起来都有几分沧桑,并不像是二十来岁的青年人。
“是豆豆呀?”徐老大笑着停下了手里的动作,这才又看见了一旁的沈皎皎。
“是弟妹啊。”
“徐大哥。”沈皎皎这是第二次看见徐老大,第一次是被挖出去后看见他跟在别人后头救人。
却没想到他会是徐老二的哥哥。
这模样看起来倒像是徐老二的父亲了。
将脑袋里胡乱的想法甩了个干净,沈皎皎这才说明了来意。
“家里的粮食吃光了,孩子他爹让我来借一些米。”
“借米?”徐老大一愣,随后看了看豆豆,又看了看沈皎皎,这才点了点头。
“那你等等,我去装些来。”
“多谢徐大哥,孩子他爹说了,过几日他腿好些之后去镇上买了米,再还回来。”
“好。”
徐老大没回头,只扔下个好字,就进了放粮食的库房。
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沈皎皎正心里庆幸,余光就瞥见一旁的屋子里出来了一个女人。
那女人穿着一身淡粉色的褂子,面色有些冷。
沈皎皎瞧她有些面熟,想了想才记起她是今早跟着秋香婶一块儿去浆洗衣裳的人。
“手里捏了银子舍不得去花钱买,净想着来白拿。”
翠玲一边给院子里的菜地浇水,一边小声嘀咕道。
她的声音并不算大,却能清清楚楚的落进沈皎皎和豆豆的耳朵里。
对于她的阴阳怪气,沈皎皎只觉得莫名。
这是做什么?
自己与她又不熟?难不成是哪里得罪她了?
翠玲说了话后就一直留意着沈皎皎的反应,见她一脸莫名,这才又恨恨的开口嘀咕。
“我说有的东西就是脸皮厚,浇了这么些水也不见得多长几片叶,就想着从旁窝里吸,真是个贱骨头!”
看她在院子里指桑骂槐的模样,沈皎皎抿了抿唇,不准备和她起争执。
这人是徐家的谁她也还不清楚,如今是自己得找徐家借粮食,总不好得罪了人家。
“翠玲!”
不等她继续骂,徐老大便皱着眉出来了。
“你吼我做什么?我说的不都是实话吗!”
偏生翠玲不吃他这一套,只瞪着眼睛瞧着他。
这人还敢吼自己了?
要不是自家阿爹收了聘礼,她才不会愿意嫁给这徐老大呢!
说是二十三岁,看起来跟自家阿爹都快一般大了,真是讨厌!
再看向沈皎皎,她可还没忘记今天早上自己被惠芬婶她们给说教的事情呢!
“行了,家里的水也不多了,今早才浇过菜地,你还浇什么?赶紧回屋去!”
徐老大也是个脾气好的,加上他性格沉闷,要不是自家阿娘替他“买”了这个新媳妇儿回来,只怕他这辈子也没法成亲。
既然已经娶回来了,那也只能受着。
一听他放着沈皎皎这个外人的面凶自己,翠玲也不干了,将手里的水瓢往地上一丢,便转身将自己关进了屋里。
“弟妹,这是十斤米,你拿回去吃吧。翠玲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还希望你别生气。”
徐老大将装满的粮袋放进了她拎来的篮子里,面露愧色道。
“没有没有,今天这事也怪我,过些日子我会让孩子他爹来还粮食的。”
“不急的,家里粮食多,你们先周转了再说。”
拎着沉甸甸的粮食,沈皎皎又仔细道了谢,这才带着豆豆往回走。
“阿娘,刚刚那个伯娘为什么要说我们呀?”
豆豆不知道什么叫指桑骂槐,却能看出翠玲对她们的恶意。
“因为现在大家家里都不容易,我们还空着手来他们家里借粮食,所以伯娘才会不高兴。”
“可是我们会还呀?”豆豆皱着自己的两条小眉毛,小脑袋瓜子怎么转也有些想不明白。
“伯娘可能是没听见吧。”
沈皎皎不想让豆豆将人想的太坏,只故作沉思后淡淡说道。
她倒是能理解的。
毕竟大家都知道谢东家送了二十两银子过来,可自己不仅不去买粮食,还要空手来人家家里借,任谁见了也会说自己是要占便宜的。
“那我们下次告诉伯娘。”豆豆哦了一声,又跑去了沈皎皎的左手边,努力帮她拎着些篮子,免得她太过辛苦。
母子俩乐呵呵往回赶,徐家的气氛却有些低迷。
徐家父母如今都年过四十,徐父因为当初生了病,一直到现在也是有些病歪歪的。
徐母也是一心放在了自己六岁的小女儿身上,对于家里的其他人并不在意。
徐家一共四个兄弟姊妹,除了年初刚成亲的徐老大,便是刚满十七的徐老二和十岁的徐老三连带着六岁的徐珠。
这会儿一家人坐在堂屋里,翠玲却是怎么都不愿意从屋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