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后,海雾再次弥漫。
温琼号悄悄驶出马公湾,舰桥上的了望哨用永明镇制造的夜明镜观察着荷兰舰队的动向。
这就是用大口径凸透镜聚集月光,可以略微提升夜视能力,并非现代意义的夜视镜。
船长黄碧是李国助从永明镇带来的老部下,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对炮手们道:
“记住,打锚索,别打船身,少东家说了,要活的荷兰人谈判。”
三更梆子声从镇海营传来时,十艘火船突然从雾中冲出,船身裹着熊熊火焰,像十条火龙直扑荷兰锚地。
热兰遮号上的哨兵刚敲响警钟,温琼号的侧舷炮便轰鸣起来,
宋克发现5艘主力舰中有3艘锚索被缠,火船越来越近,灼热的气浪烤得人皮肤发痛。
无奈之下,他被迫下令全员砍缆。
荷兰舰队在马公湾内采用“环形锚泊”,各舰以锚索相连,形成防御圈。
链弹缠住锚索后,荷兰人必须立即砍断,导致单舰脱离阵型,环形防御出现缺口。
否则锚索被拖走,舰船会被火船引燃。
链弹的铁环死死咬住锚索,荷兰水手慌乱砍缆的声响隔着海面都能听见。
三艘主力舰的锚索几乎同时断裂,在退潮的拖拽下,它们像被掀翻的海龟般互相碰撞。
热兰遮号的警钟混着木料断裂声,在夜空中碎成一片。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雾霭时,马公湾的水面上还漂浮着燃烧的木板。
热兰遮号的主桅歪向一侧,几名荷兰水手正用帆布修补被烧伤的船身。
宋克站在甲板上,望着远处温琼号升起的晨雾信号旗,忽然对随员道:
“准备小艇,我要见李国助。”
……
8月7日清晨,
三艘荷兰快艇趁涨潮时冲出马公湾,船尾拖着满载淡水的木桶。
郑芝龙指挥的120吨级老闸船正在巡逻。
他只是奉李旦之命去给雷尔生做翻译的,
7月30日第二次登上赵公明号后,他就没再回红毛城了。
雷尔生之前礼遇他,是看在李旦承诺要帮他们与明朝调停争端的份上。
但李国助提出那四项苛刻条件后,就等于站在了明朝一边,失去了调停者的立场。
所以他继续待在红毛城也只能是自取其辱。
了望哨发现快艇时,郑芝龙正用望远镜观察东番岛的方向。
“郑爷,荷兰人的快艇!” 了望哨喊道。
郑芝龙放下望远镜,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追上去,把最前面那艘打沉,剩下的抓活的。”
老闸船的主帆猛地张开,船身像离弦的箭般冲了出去。
船首的9磅炮喷出火光,霰弹在水面上炸出一片白雾,逼得最后一艘快艇不得不转向。
郑芝龙亲自操舵,让老闸船横切到第一艘快艇前方,
水手们甩出带着倒钩的铁链,死死缠住快艇的船桨。
“跳船者死!”
郑芝龙拔出腰刀,刀尖指向快艇上的荷兰士兵。
那些士兵大多是东印度公司的雇佣兵,见老闸船上的火枪手已经瞄准了他们,纷纷扔下武器投降。
激战中,第二艘快艇试图突围,却被老闸船的尾炮击中船尾,海水瞬间涌进船舱。
郑芝龙让人把俘获的二十名荷兰士兵关进底舱,
其中一人还穿着东印度公司的军官制服,口袋里揣着前往大员的求援信。
“义弟说的没错,”郑芝龙看着信上的火漆印,“荷兰人真的快断粮了。”
……
8月10日,阳光格外刺眼,
荷兰翻译林亨万登上赵公明号时,皮鞋在甲板上留下一串串湿痕。
他是福建漳州人,早年在巴达维亚的商馆做过通事,见到李国助时,脸上堆着职业性的笑容:
“李公子,宋克司令托我问好。”
李国助正站在舷边,看着水手们用起重机吊装24磅炮,灰口铸铁的炮身泛着暗哑的光泽。
林亨万认得这种工艺,比荷兰的青铜炮更坚韧,成本却只有三分之一。
“宋克司令有什么话,直说吧。”
李国助的声音平静,目光却像炮口一样锐利。
林亨万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协议草案,羊皮纸边缘已经被海水泡得发卷:
“宋克司令说,荷兰愿意撤离澎湖,转驻大员,但明朝需开放漳州月港贸易,双方互不侵犯。”
李国助接过草案,看都没看就扔在桌上:
“林先生,你在巴达维亚待了十年,该知道大明的规矩。”
“澎湖是太祖皇帝定下的海防要地,荷兰人必须无条件撤离。”
“至于大员,朝廷允许你们暂居,但需缴纳互市税。”
他顿了顿,指着风柜尾堡的方向,
“还有,二十万两白银的赔偿,一分都不能少。”
“这是给死去的华人劳工的抚恤金,也是给朝廷的军费。”
“风柜尾堡及其中的所有公共财产,都要移交明朝。”
林亨万的笑容僵在脸上:
“李公子,二十万两太多了,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全年利润也不过三十万两……”
“那就让巴达维亚的董事们卖几艘盖伦船。”
李国助打断他,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或者,我们可以帮他们卖,永明镇的炮,每天都会提醒他们考虑清楚。”
林亨万看着窗外正在操练的炮手,忽然想起昨夜在热兰遮号上听到的对话,
宋克的副官说,永明镇的铸铁炮能连续发射十次不炸膛,而荷兰的青铜炮最多只能承受七次。
他咽了口唾沫,拿起那份被扔在桌上的草案:“我会把李公子的意思转告宋克司令。”
李国助没再看他,只是对郑芝龙道:
“让关羽号再往风柜尾堡靠近半里,下午三点,用18磅炮打他们的了望塔。”
郑芝龙笑着点头:“好嘞,让那些红毛夷看看,咱们的炮能打到他们床头。”
林亨万登上小艇时,恰好看到关羽号缓缓移动,侧舷的炮门像张开的獠牙。
他忽然明白,这场谈判从一开始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在大炮射程之内,所有的“殖民体面”都只是自欺欺人的笑话。
风掠过海面,带着火药和桐油的味道。
赵公明号的桅杆上,永明镇的天地玄黄真武盾徽旗在阳光下猎猎作响,
旗杆顶端的铁矛,正对着热兰遮号的船楼。
一场关乎东亚海权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温琼号悄悄驶出马公湾,舰桥上的了望哨用永明镇制造的夜明镜观察着荷兰舰队的动向。
这就是用大口径凸透镜聚集月光,可以略微提升夜视能力,并非现代意义的夜视镜。
船长黄碧是李国助从永明镇带来的老部下,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对炮手们道:
“记住,打锚索,别打船身,少东家说了,要活的荷兰人谈判。”
三更梆子声从镇海营传来时,十艘火船突然从雾中冲出,船身裹着熊熊火焰,像十条火龙直扑荷兰锚地。
热兰遮号上的哨兵刚敲响警钟,温琼号的侧舷炮便轰鸣起来,
宋克发现5艘主力舰中有3艘锚索被缠,火船越来越近,灼热的气浪烤得人皮肤发痛。
无奈之下,他被迫下令全员砍缆。
荷兰舰队在马公湾内采用“环形锚泊”,各舰以锚索相连,形成防御圈。
链弹缠住锚索后,荷兰人必须立即砍断,导致单舰脱离阵型,环形防御出现缺口。
否则锚索被拖走,舰船会被火船引燃。
链弹的铁环死死咬住锚索,荷兰水手慌乱砍缆的声响隔着海面都能听见。
三艘主力舰的锚索几乎同时断裂,在退潮的拖拽下,它们像被掀翻的海龟般互相碰撞。
热兰遮号的警钟混着木料断裂声,在夜空中碎成一片。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雾霭时,马公湾的水面上还漂浮着燃烧的木板。
热兰遮号的主桅歪向一侧,几名荷兰水手正用帆布修补被烧伤的船身。
宋克站在甲板上,望着远处温琼号升起的晨雾信号旗,忽然对随员道:
“准备小艇,我要见李国助。”
……
8月7日清晨,
三艘荷兰快艇趁涨潮时冲出马公湾,船尾拖着满载淡水的木桶。
郑芝龙指挥的120吨级老闸船正在巡逻。
他只是奉李旦之命去给雷尔生做翻译的,
7月30日第二次登上赵公明号后,他就没再回红毛城了。
雷尔生之前礼遇他,是看在李旦承诺要帮他们与明朝调停争端的份上。
但李国助提出那四项苛刻条件后,就等于站在了明朝一边,失去了调停者的立场。
所以他继续待在红毛城也只能是自取其辱。
了望哨发现快艇时,郑芝龙正用望远镜观察东番岛的方向。
“郑爷,荷兰人的快艇!” 了望哨喊道。
郑芝龙放下望远镜,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追上去,把最前面那艘打沉,剩下的抓活的。”
老闸船的主帆猛地张开,船身像离弦的箭般冲了出去。
船首的9磅炮喷出火光,霰弹在水面上炸出一片白雾,逼得最后一艘快艇不得不转向。
郑芝龙亲自操舵,让老闸船横切到第一艘快艇前方,
水手们甩出带着倒钩的铁链,死死缠住快艇的船桨。
“跳船者死!”
郑芝龙拔出腰刀,刀尖指向快艇上的荷兰士兵。
那些士兵大多是东印度公司的雇佣兵,见老闸船上的火枪手已经瞄准了他们,纷纷扔下武器投降。
激战中,第二艘快艇试图突围,却被老闸船的尾炮击中船尾,海水瞬间涌进船舱。
郑芝龙让人把俘获的二十名荷兰士兵关进底舱,
其中一人还穿着东印度公司的军官制服,口袋里揣着前往大员的求援信。
“义弟说的没错,”郑芝龙看着信上的火漆印,“荷兰人真的快断粮了。”
……
8月10日,阳光格外刺眼,
荷兰翻译林亨万登上赵公明号时,皮鞋在甲板上留下一串串湿痕。
他是福建漳州人,早年在巴达维亚的商馆做过通事,见到李国助时,脸上堆着职业性的笑容:
“李公子,宋克司令托我问好。”
李国助正站在舷边,看着水手们用起重机吊装24磅炮,灰口铸铁的炮身泛着暗哑的光泽。
林亨万认得这种工艺,比荷兰的青铜炮更坚韧,成本却只有三分之一。
“宋克司令有什么话,直说吧。”
李国助的声音平静,目光却像炮口一样锐利。
林亨万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协议草案,羊皮纸边缘已经被海水泡得发卷:
“宋克司令说,荷兰愿意撤离澎湖,转驻大员,但明朝需开放漳州月港贸易,双方互不侵犯。”
李国助接过草案,看都没看就扔在桌上:
“林先生,你在巴达维亚待了十年,该知道大明的规矩。”
“澎湖是太祖皇帝定下的海防要地,荷兰人必须无条件撤离。”
“至于大员,朝廷允许你们暂居,但需缴纳互市税。”
他顿了顿,指着风柜尾堡的方向,
“还有,二十万两白银的赔偿,一分都不能少。”
“这是给死去的华人劳工的抚恤金,也是给朝廷的军费。”
“风柜尾堡及其中的所有公共财产,都要移交明朝。”
林亨万的笑容僵在脸上:
“李公子,二十万两太多了,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全年利润也不过三十万两……”
“那就让巴达维亚的董事们卖几艘盖伦船。”
李国助打断他,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或者,我们可以帮他们卖,永明镇的炮,每天都会提醒他们考虑清楚。”
林亨万看着窗外正在操练的炮手,忽然想起昨夜在热兰遮号上听到的对话,
宋克的副官说,永明镇的铸铁炮能连续发射十次不炸膛,而荷兰的青铜炮最多只能承受七次。
他咽了口唾沫,拿起那份被扔在桌上的草案:“我会把李公子的意思转告宋克司令。”
李国助没再看他,只是对郑芝龙道:
“让关羽号再往风柜尾堡靠近半里,下午三点,用18磅炮打他们的了望塔。”
郑芝龙笑着点头:“好嘞,让那些红毛夷看看,咱们的炮能打到他们床头。”
林亨万登上小艇时,恰好看到关羽号缓缓移动,侧舷的炮门像张开的獠牙。
他忽然明白,这场谈判从一开始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在大炮射程之内,所有的“殖民体面”都只是自欺欺人的笑话。
风掠过海面,带着火药和桐油的味道。
赵公明号的桅杆上,永明镇的天地玄黄真武盾徽旗在阳光下猎猎作响,
旗杆顶端的铁矛,正对着热兰遮号的船楼。
一场关乎东亚海权的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