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这明显是三条膛线的缠距不一致啊-《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说话间,众人已走到小运河边。

  河面上架着很多水轮,一眼都数不过来,

  叶片被水流推着缓缓转动,发出规律的吱呀声,轮轴连着齿轮,正往厂房里传送动力。

  李华梅盯着那转动的水轮,小手指着叶片带起的水花:“哥哥你看,那轮子在玩水!”

  李国助伸手牵住她,往石桥方向走,过了桥便是机械厂的红砖车间:

  “那是水轮,用来驱动机器的。”

  刚迈进机械厂的红砖车间,就听见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混着铁器摩擦的锐响。

  车间中央的木台上摊着张图纸,林翌正弯腰对着图纸比划,手里捏着根炭笔,给围在旁边的两个工匠指点着什么。

  那两个工匠刚点头应下,林翌直起身时余光瞥见门口的一行人,手里的炭笔就滑落了。

  他慌忙拍了拍围裙上的铁屑,快步迎上来,又惊又喜地喊:

  “李老爷!少东家!玄扈先生!你们怎么来了?”

  他拍着围裙上的铁屑,话里带着点诉苦,

  “自打接了这机械厂,我是被活儿拴得死死的,好想跟少东家去远征济州岛啊——”

  “少发牢骚。”

  李国助笑着捣了他一拳,眼角却留意着李华梅,见她正踮脚看车间里的机器,便轻声道,

  “站远点,里头铁家伙多。”

  李华梅乖乖退回来,指着车间里的庞然大物问:“哥哥,那是什么?像个铁做的大房子。”

  林翌听见,忙笑道:“那是玄扈先生设计的风箱式蒸汽机,厉害着呢!”

  说着便引众人往里走。

  绕过一堆锻打成型的铁管,一台足有两人高的机器赫然出现,

  铸铁底座嵌在地面,黄铜汽缸泛着冷光,

  跟廉司南机的立式汽缸不同,它的汽缸是横卧的。

  李华梅看得眼睛发亮:“它会动吗?”

  “还没装好呢……”

  “还要多长时间才能装好?”

  徐光启突然问道,打断了林翌的话。

  林翌挠了挠头:“正在赶工,还得十天左右呢。”

  徐光启眼里闪过一丝失望,却没说什么。

  “别靠太近,这铁疙瘩重得很,万一碰倒了砸着。”

  李国助拉住了想往前凑的妹妹,看着那大家伙,哭笑不得地对林翌道,

  “你呀,怎么上来就造这么个大的?”

  “该先做个小模型试试水,能转了再放大不迟。”

  “这要是装起来不能动,岂不是白瞎了材料?”

  林翌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尴尬道:“我看徐先生的图纸严谨,想着一步到位……”

  徐光启绕着机器转了半圈,忽然问:“造个小型实验样机需要多久?”

  “也得十天左右。”林翌掐着手指算。

  “那便先造小的。”

  徐光启拍板,

  “小的能转,再拼大家伙不迟。做学问、造器物,都得一步一步来。”

  林翌连连点头,转身喊来工头,吩咐道:

  “把玄扈先生图纸上的尺寸按比例缩小,再造个小型的实验样机。”

  “哥哥,小模型是不是像我的木头风车?”李华梅看着满地零件,小声问。

  “有点像,但更厉害。”李国助笑着帮她拂去肩上沾的煤灰,“等做好了带你来看。”

  “既然还得十天左右,咱们就去枪炮厂看看吧。”翁翊皇突然提议道。

  “我也跟你们去。”不等其他人表态,林翌就急着道。

  离开机械厂,众人往枪炮厂去。

  刚进门,铁屑混着机油的气味就扑面而来,水力机床的嗡嗡声不绝于耳。

  李华梅被这声响惊得缩了缩脖子,紧紧攥住李国助的手:“这里好吵呀。”

  “是机器在干活呢。”

  李国助护着她往车间里走,时不时侧身挡住飞溅的铁屑,

  “跟着哥哥,别乱跑。”

  高贯正蹲在水力膛线机旁,见翁翊皇走来,猛地站起身,眼眶微红:

  “师父!您怎么来了?”

  说着就要作揖,被翁翊皇一把扶住。

  “五年没见,又长壮实了。”

  翁翊皇拍着他胳膊,目光早被角落里的水力镗床勾了去。

  镗杆在枪管里进进出出,铁屑簌簌落下。

  李华梅看得入神,小身子往前倾了倾,李国助悄悄揽住她的腰往后带:

  “站远点,铁屑溅到身上疼。”

  “听说你和林翌搞出了加工膛线的机器,让我瞧瞧。”翁翊皇直截了当道。

  高贯脸上一喜,引着众人过去:

  “师父您瞧,就是这台!水力带着拉刀,比手工快多了,就是……精度还没掐准。”

  翁翊皇没应声,蹲下身看正在加工的枪管,手指悬在膛线上方,跟着拉刀节奏轻轻点着。

  李华梅突然指着枪管喊:“哥哥,这里面有花纹!”

  “那是膛线,能让子弹出膛后转起来。”

  李国助低头解释,顺手帮她挡了挡飞溅的铁屑。

  高贯蹲在机器旁,看着拉刀在枪管中推拉,铁屑落了满槽,对翁翊皇道:

  “师父您看,这机子削得匀了些,可刚试的三根枪管,弹丸打出去还是偏,有两根偏左,一根偏右,像是膛线缠得不对。”

  翁翊皇拿起一根枪管对着光瞅了片刻:

  “这明显是三条膛线的缠距不一致啊——”

  徐光启在旁听得仔细,掏出算盘噼里啪啦打了几下,插话道:

  “老夫算过,这膛线转一圈要走三尺六寸,枪管长五尺,到枪口刚好转一圈半。”

  “若三条膛线的缠距不一致,子弹旋转自然不稳。”

  李华梅听得糊涂,扯了扯李国助的袖子:“缠距是什么呀?像糖糕上的花纹吗?”

  李国助刚要答话,见一台机床的铁屑槽掉了块碎铁,赶紧把华梅往身后拉了拉,才笑道:

  “差不多,就是让子弹转得匀匀的,不能歪歪扭扭。”

  高贯发愣道:“徐先生是说,得按数儿算着缠?可这水力机转得忽快忽慢,刀杆走的寸数没准头,哪能掐得准?”

  “这便是症结了。”

  徐光启指着水轮,

  “你这明显是没有调节转速的装置呀,变速齿轮、飞轮都应该试着用用。”

  李国助蹲下身,拿起一片铁屑在指间捻着,慢悠悠道:

  “眼下关键是把水力机的螺距定准,你不妨试试将多把递增尺寸的拉刀组合在一条刀杆上,一次拉削行程即可完成所有凹槽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