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威尼斯军械库是如何设计的-《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1622年7月3日,天启二年五月廿五。

  绥芬河果然不是一条适合航运的河流,丰水期一路顺流而下居然都用了三天才到永明城。

  李国助都后悔坐船回去了,要是骑马,两天前就到了。

  不过步兵和炮兵是不可能跟他走陆路的,也只有骑兵才可能跟他一起走陆路,并沿途护送他。

  “颜叔,徐光启、沈有容、沈世魁三位大人在哪?”

  刚回到永明城,李国助第一件事就是找颜思齐问这三人的动向。

  “他们三位到雅兰城参观军械库去了。”颜思齐答道。

  徐光启、沈有容、沈世魁三人这次来永明镇就是为了购买战舰和军火。

  作为资深水军将领,沈有容在袁可立麾下主要负责海上防务,

  包括训练和指挥登莱水师、调度战船,确保登州至辽东,及东江镇的海路畅通。

  袁可立把毛文龙的东江镇纳入了自己的三方布置战略。

  于是沈有容常率船队前往皮岛输送补给,转运难民,协助毛文龙侦查敌情,并参与对后金占领区的骚扰行动。

  所以他很快就接触到了永明镇支援给东江镇的武装商船,还从毛文龙口中得知了永明镇的存在。

  作为资深水军将领,他一眼就看到了永明镇生产的武装商船作为战舰的巨大潜力和超高的性价比。

  同时他也从永明镇支援东江镇的军火上看到了永明镇生产的火器的先进之处。

  恰好袁可立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建登莱水师,整顿登莱防务。

  沈有容便向袁可立推荐了永明镇的武装商船和军火。

  于是袁可立就派他来考察并商谈战船和军火的购买事项。

  沈世魁是毛文龙的老丈人,也是东江镇的一个重要将领。

  他是辽阳的市井牙行商人,毛文龙靠经商维持东江镇也有沈世魁的影响。

  如今由他代表东江镇来永明镇考察,并洽谈业务也在情理之中。

  徐光启好像是搭沈有容的船过来的,倒是没有什么公务,只是为了考察。

  据说是李笃培写信告诉了他永明镇的情况,他才特意过来考察的。

  这些事洪升早就跟李国助说了。

  所以他们去雅兰城,早在李国助的意料之中。

  不过洪升把消息带给李国助的时候,徐光启等人到永明镇应该都不下两周了。

  李国助有些想不通,他们为何现在才去雅兰城。

  “哦,那你忙,我走了。”

  李国助一听转身就走,根本就没想问颜思齐,徐光启等人为何现在才去雅兰城。

  “诶,你急什么,我还有点事要跟你商量呢!”颜思齐急忙叫住了他。

  “什么事?”李国助转过身来问道。

  “这次的战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都给咱们提供了帮助。”

  颜思齐用询问的眼神看着李国助,

  “你觉得我们应该把甜菜制糖技术给谁?”

  “给荷兰和英国。”

  李国助不假思索地道,

  “虽然他们提供的技术对这次的战役帮助不大,却对咱们的长远发展很重要。”

  “至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不过是给咱们提供了少许战马和钢盾。”

  “可以给他们一些关税和进货上的优惠。”

  “这些只是我的建议,最终应该由你和你的内阁做决定。”

  “好,我知道了。”颜思齐含笑颔首。

  李国助欲言又止,像是想起了什么:

  “对了,我听洪升说,跟三位大人一起来的,还有一位道长,叫什么……东海鹤放道人。”

  “他也去雅兰城了吗?”

  “不错,他也去雅兰城了。”颜思齐点头称是。

  “哦,那我走了。”李国助一摆手,转身就走。

  “诶,慢点,我让溪亭安排船送你过去。”颜思齐急忙说道。

  ……

  别看从海参崴到雅兰城所在的纳霍德卡湾只有大约90公里。

  但在这个时代,帆船因风向、洋流等因素还是有可能需要航行三天左右。

  今天运气不错,海上刮的是西南风,所以一路还算顺风。

  饶是如此,船也用了8个多小时才到达雅兰城。

  总算夏季这种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所以船靠岸的时候,天还没黑。

  李国助一眼就看到雅兰城西边的市镇区正在修建围墙。

  这是颜思齐采纳了李国助的建议,正在把这里改建成永明城邦的“威尼斯军械库”。

  将来建成以后,永明城邦的兵工厂、造船厂、武器店等军事相关的工厂和商店都会被保护在这围墙之中。

  围墙完成度还不算高,但已经可以看出是拥有棱堡的城墙。

  他可以猜到,徐光启看到这些内心肯定不会平静。

  “溪亭姐,这军械库的建设进度如何了?”

  李国助刚在码头上落脚,就问身边的韩溪亭道。

  “我们招募了三千劳工做这项工程,”

  “预计今年入冬前能完成城墙、船坞、厂房、仓库等核心建筑。”

  韩溪亭不止是帮李国助安排了船,还亲自陪他过来了。

  “你们怎么把军械库选在城镇区这个位置了?”

  李国助不解地道,

  “这里可借不上雅兰河的水力呀。”

  “我们工厂里的很多设备可都要靠水力驱动呢。”

  “怎么会呢?”韩溪亭轻笑一声,“我们会挖掘水渠,把雅兰河的水引到厂区里。”

  “啊!”李国助抬手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苦笑道,“倒是忘了这茬,好主意。”

  韩溪亭被他这模样逗得轻笑了一声,说道:

  “其实未来的军械库远不止如今的市镇区这点范围,”

  “而是会沿着我们从雅兰河引出的水渠修建。”

  “如此不但厂房里的机器可以方便地使用水力,”

  “人员和物资也可以通过水渠和船只快速地在军械库各处移动。”

  “妙啊!”李国助由衷地赞道,“这是谁的主意呀?”

  “方案是咱们永明学会的建筑委员会出的。”

  韩溪亭颇为自豪地道,

  “不过据说是参考了威尼斯军械库的设计。”

  “这都要感谢斯佩克斯先生给总督大人的相关资料。”

  “哦,那威尼斯军械库是如何设计的?”

  李国助只知道威尼斯军械库的大致情况,具体布局什么的,他还真是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