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南海边地-《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可以。”

  李国助点了点头,下意识地看了眼周围,发现金角湾口东岸开阔了不少。

  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的7天里,陈勋命人砍伐的,就是这一带的树木。

  砍伐金角湾口东岸的树木,不仅可以为建造永明要塞清出场地,

  也可以为修筑永明要塞的木制城墙提供材料。

  李国助目测,已被砍伐的区域大约是边长200多米的方形。

  这与永明要塞的设计占地面积还差了很多。

  何况还有大量残留的树桩和树根没有清理呢。

  他不由皱眉道:“现在说开工修建城墙还有些早吧……”

  陈勋闻言一怔,随即下意识地看了看眼前的情形,连忙讪笑道:

  “呵,是我大意了,惭愧,惭愧……”

  李国助莞尔一笑:“没什么,反正都要砍树开荒,不如先帮我个忙吧。”

  “小少爷请说。”陈勋连忙说道。

  李国助沉吟片刻,说道:“帮我开垦5亩田地。”

  “义不容辞!”

  陈勋左右看了看,问道,

  “请问小少爷,这5亩田地要开垦在哪?”

  李国助道:“留200人在这边继续伐木,剩下100人跟我来。”

  “好的,请稍等。”

  陈勋连忙召集众人过来集合,等凑够100人后,他又对李国助道,

  “人数够了,请小少爷示下。”

  “嗯,跟我来。”

  说着,李国助就转身向东走去。

  直到走出大约1里,他才停下来问陈勋道:“我们走多远了?”

  陈勋回道:“大概有1里了。”

  李国助点了点头:“好,就在这里开垦!”

  “遵命!”

  陈勋应了一声,便立即吩咐人行动起来。

  李国助在旁边看了将近半个时辰,就开始觉得无聊了,便寻思着要找点别的事去做。

  过了将近一刻钟,他突然想到了要做什么,便对陈勋道:

  “你们忙,我回船上去了。”

  回到仁王号上,李国助从自己的船舱里取出一个带有刻度的测量仪器。

  这仪器大体上是由两根在一端交叉连接的长木条和两个带有刻度的弧形木尺组成。

  其中较长的那个弧形木尺的中部还有一个形似目镜的装置。

  这个仪器叫做反向天体高度观测仪,是1595年,由英国的约翰·戴维斯发明的。

  它的作用就是通过测量海平面和特定天体之间的夹角来计算得出观测者所在的纬度。

  相比星盘、直角象限仪、十字测天仪等旧式天文仪器,

  反向天体高度观测仪巧妙地借助一个镜面系统,把天体的影子投射到刻度尺上,

  从而克服了测量时直接目视天体的缺点。

  也就是说,借助反向高度仪,人们可以在白天观测太阳,

  而不必担心直视太阳,会灼伤自己的眼睛。

  直到1730年,八分仪被发明之前,反向高度仪一直是测量纬度的最佳工具。

  李国助就是想在永明要塞建成之前,测绘出“南海边地”的海岸线,

  从而为将来绘制出南海边地,乃至整个外东北地区的精确地图做准备。

  所谓“南海边地”,是指南起图们江口,北至锡霍特山脉中段以东的日本海沿岸地区。

  《明太祖实录》载:

  “南海边地女直野人散成哈等来朝,命散成哈为指挥佥事,保孛路等为千户等官,隶喜刺乌卫,赐诰命、冠带、袭衣及钞币。”

  可见“南海边地”也是明朝喜刺乌卫的辖境。

  历史上,南海边地的地图测绘工作主要是由俄罗斯人完成的。

  他们的工作从17世纪40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

  此外,耶稣会使团也曾奉康熙皇帝之命测绘过这一地区。

  不过南海边地第一部精确的地图,最终还是由俄罗斯人于19世纪60年代绘成的。

  如今李国助既然打算在南海边地建立永明城邦,

  他就不会允许建奴入关建立清朝,更不可能让俄罗斯人夺走外东北。

  如此一来,南海边地的地图测绘工作便只能由未来的永明城邦来完成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李国助对现代制图学偏偏只知道个大概。

  至于具体如何操作,却是一点都不会。

  好在他的老师三浦按针,是一位优秀的领航员。

  经过他的悉心教导,李国助如今也是一位专业的领航员了。

  所以用经纬法绘制地图,如今对他来说也是轻车熟路的。

  要想精确测绘一个地区的地图,就必须准确掌握其中各地的经纬度。

  在这个时代,精确测量维度已是十分简单的事情。

  纬度是地球上某点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测量方法有多种,在这个时代,基本是利用天文观测,

  主要有北极星高度法和太阳高度角法。

  在北半球,北极星的高度角近似等于当地的纬度。

  在晴朗的夜晚,使用测角仪器测量北极星的仰角,得出的结果就是当地的大致纬度。

  另外,在不同的日期和时间,太阳的高度角会随着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变化。

  通过测量太阳高度角,并结合日期和时间,可以计算出当地的纬度。

  可惜精确测量经度的问题,却至今仍未解决。

  历史上,直到1761年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制成精密、便携的航海天文钟后,

  这个问题才终于得到了解决。

  精确测定经度的关键在于精确测量时间。

  地球自转360度为24小时。

  以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为起点,从东向西分成24个时区。

  每个时区对应经度15度,时间与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如此一来,只需计算所在时区与0经度时区的时间差,就能确定所在位置的经度。

  借助航海钟,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读取已知经度的出发地的时间。

  当到达未知经度的地点时,通过测量太阳高度角确定当地时间,

  而于正午时刻读取航海钟显示的出发地时间,便可得出当地与出发地的时间差与经度差。

  遗憾的是,现在离航海钟问世还有146年。

  除非李国助能发挥穿越者的优势,提前搞出航海钟来。

  否则他就只能通过纯粹的天文方法来测量南海边地各地的经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