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你看那是什么-《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说到这里,李国助看了看颜思齐的脸,见后者若有所思,便继续道,

  “从增强防御的角度看,永明要塞北边的防御压力,其实是不如南边和东边的。”

  “因为最有可能威胁到我们的建奴,是在永明城的西南方。”

  “他们要来攻击我们,不太可能绕远路,并翻山越岭,从北边攻打要塞,”

  “而是会趁冬季海面结冰时,沿豆满江进入西边的沿海一带,”

  “再由那里借助冰面来攻击要塞的南侧和东侧。”

  “所以近几年新增的人,应该优先投入永明要塞城墙的改建工程中来,”

  “确保城墙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改建,才能保障我们的安全。”

  “哎呀!”

  颜思齐如梦初醒,

  “被你这么一说,咱们去年就不该先改造北边的城墙啊,”

  “就应该先改造南边和东边的城墙才对!”

  “无妨。”

  李国助淡定地道,

  “其实在我们这里的人数超过十万,并开始向西边沿海一带发展之前,”

  “建奴是不太可能得知我们的存在的,”

  “即使知道了,他们也不太可能千里迢迢地挥师来攻打我们。”

  “特别是现在,他们已经跟大明开战,就更不可能顾得上来打我们。”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们会来,咱们这木城墙也未必就顶不住。”

  “虽说咱们这木城墙是空心的,可单论墙壳就足有一尺五寸六分厚,”

  “而且墙内的空间还堆满了装满泥土的箩筐,”

  “别说建奴没有大炮,就算有大炮,这千里迢迢,翻山越岭地运过来也是够呛。”

  “即使让他们运过来了,”

  “这厚厚的木墙壳和里面盛满土的箩筐也不是中小型火炮能轻易轰开的。”

  “颜叔大可不必担心。”

  李国助当初对李旦说,永明要塞木城墙的墙壳是按西方战舰的标准所建,绝无半分夸大。

  明代营造尺的一尺五寸六分,换算成现代的单位就是50厘米。

  欧洲1级风帆战列舰的船壳也未必能达到这个厚度,弹飞炮弹的例子却并不鲜见。

  可见这个厚度的木制墙壳就算是舰炮也不见得能轻易轰开,

  就更别提野战中使用的那些12磅上下的中小型火炮了。

  别说是24磅以上的舰炮,就是常见的6磅红夷大炮,

  你让建奴从赫图阿拉跨越长白山崎岖的山路运到这里来试试。

  至于木制城墙被建成空心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木材,加速工期,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将来改建成夯土包砖城墙。

  因为空心的木城墙就相当于是版筑城墙的木制模具。

  可以直接在城墙内部对泥土进行夯筑操作。

  至于城墙里堆放的那些装满泥土的箩筐,

  早就是野战防御工事中,用于防炮的常用手段。

  别说外面有那么厚的木制墙壳,就算没有这墙壳,

  火炮也几乎不可能轰开这种装满泥土的箩筐。

  别说是17世纪的实心炮弹,就是现代的榴弹炮也未必能轰开。

  美国陆军有一种用于构筑临时野战营地防护墙的石笼网,

  叫做艾斯科防爆墙,就是榴弹炮也无法轻易轰开的。

  在实战中,美军用艾斯科防爆墙建造的军营还遭遇过恐怖分子的自杀式油罐车袭击,

  结果也没有被油罐车爆炸的威力冲破军营的围墙。

  艾斯科防爆墙由数量众多的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由镀锌钢网容器内衬聚丙烯材料织物构成,

  规格从1.4m×1.1m×9.8m到2.1m×1.5m×30m有多种可供用户选择。

  用它来打造防御工事非常简单,

  先把石笼网展开,放在想要建工事的地方。

  确定好位置后用铲车进行填土作业。

  使用工程车辆后,建造防爆墙的速度非常快,

  以前花数月时间现在只需要短短几天时间就可以。

  营房也可以用这玩意儿来建造,

  不仅比帐篷的防护效果好,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暖防风隔音效果。

  除了被用于建围墙之外,艾斯科防爆墙也可以结合钢结构框架用来建造了望哨。

  其用于防爆的原理,跟这种装满泥土的箩筐如出一辙。

  箩筐里装的泥土,是建造要塞之初,平整地面和挖掘壕沟时挖出的泥土。

  在改建城墙时,可以直接倒出来进行夯筑,大大节省了城墙改建的综合成本。

  要不是当初为了在三个月内建成要塞,形成基本防御,使用了未经风干的木材,

  使李国助担心城墙的木制外壳时间一长会腐朽松动,他其实还不着急改建城墙呢。

  颜思齐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突然回头看向斯佩克斯,赔笑道:

  “哦哇啦一尼那太西嘛一嘛西塔,某思古疵气嘛思哟。”

  这又是一句日语,意思是“让您见笑了,很快就到了”。

  “对了颜叔,刚才说到山东,倒是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李国助突然说道,

  “去年廉老师把烧制水晶玻璃所需的材料告诉了孙大哥,不知他有没有进展。”

  “哎呀,这事你不提我还忘了!”

  颜思齐抬手拍了一下脑袋,笑道,

  “好消息,去年他派过来的工匠已经成功烧制出了水晶玻璃。”

  “而且因为加入了黄丹,他们烧制的水晶玻璃透明度甚至比欧洲的还高!”

  卧槽!这都让你们搞出来了!

  历史上,在水晶玻璃中加入氧化铅,也就是俗称黄丹、密陀僧的物质,

  是1670年英国人雷文斯克·罗夫特首开先河。

  黄丹的加入不仅降低了玻璃的黏度和熔化温度,使玻璃易于熔化,料性长,成形方便,

  而且玻璃光泽度增加,更显晶莹剔透,并容易刻磨。

  不过想想也对,除了二氧化硅,黄丹一直都是中国古法琉璃的基础成分之一。

  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黄丹可以作为助溶剂,

  能降低琉璃的熔化温度,使原料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就能熔化和成型,

  还能增加琉璃的折射率和色散,使琉璃具有更高的光泽度和透明度,

  让琉璃制品看起来更加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说不定雷文斯克·罗夫特那厮还是偷学中国琉璃的技术呢。

  “贤侄,你看那是什么?”

  李国助刚想到这里,忽听颜思齐说道。